1955年,姜维一个人坐在小院里晒着太阳。
看着院子里的榆树,现在正是春天,这颗榆树上结着桃子大小的麦子。
这是姜维的研究成果。
姜维是四二年穿越过来的,十七岁高中毕业,然后加入了京城大学,生物系。
这个年代生物系人非常的少,最多的是农业系。
姜维所在的生物系,只有两人,加上教师总共三个人。
四九年的时候,老师和那个同学误入战场,被炸死了了。
建国之前,国家的穷苦程度,超乎姜维的想象,让姜维也体验到了什么叫前胸贴后背。
基本上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油水什么的就不用考虑了。
老师徐志和同学张艺死后,姜维继承了京城大学的研究所。
所谓的研究所,其实也就小仓库。
在一个长辈的帮助下,姜维是京城大学的生物学老师。
手下的学生一个没有,只是挂个名字。
不过这个挂名也有个好处,就是有工资,饿不死,一个月三十块钱。
前些天币改,一万比一,三十万的工资,变成了三十块的工资。
姜维穿越过来之后,获得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能力。
可以通过精神力感知和操纵微观世界。
最小的超弦姜维都能感知到。
不过感知的越小,耗费的精神力越多。
就现在姜维感知超炫,最多一分钟就精神力不济了。
刚过来的时候精神力只够操纵观察分子几分钟时间。
到了现在操纵观察分子结构七八个小时。
姜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制造出了第一代榆麦。
也就是让榆树上结巨型麦穗。
然后经过一年的种植,榆树的高度现在有两米,不过麦穗非常少,只有三十几个麦穗。
毕竟榆树要越结越多,随着树木的长大,结的也会越来越多。
三十几个麦穗,也就一千多个种子。
“啊!终于又完成了一个研发。”姜维松开手,里边是一颗水稻种子。
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稻子,而是榆稻,榆稻是榆树和水稻基因的结合。
姜维站起来,找了一些发酵的锯末,还有鸡粪,搅合了一团土,加上水,然后把榆稻中了上去。
榆稻的种植方法和水稻不一样,直接通过种子生长。
姜维看着上边的榆麦,用手感知了一下,发现已经全干了。
回家拉了剪刀,把所有的麦穗剪下来,放进房间的柜子里。
又找了一个袋子,装了一个麦穗,把柜子锁了起来。
“三大爷,你这是又准备出去钓鱼了啊!”姜维开门,就看到阎埠贵拿着钓鱼竿,一手拿着水桶往外边走。
姜维这个院子就是后世被誉为禽满四合院的大院。
姜维住在前院的偏房,以前偏房是富贵人家的厨房。
现在被改成了住房。
“对呀,今天下午没课,去什刹海钓鱼,看看能不能给我媳妇,弄点鱼吃吃。”阎埠贵看到姜维,笑着打招呼。
姜维的工作和阎埠贵一样,都是老师。
三四天之前,三大妈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可把阎埠贵高兴坏了。
“姜老师,你这是打算去那?”阎埠贵看着姜维拿着袋子,好奇地问道。
“去学校,有点想法,去做个实验。”姜维挥了挥手,然后步行离开四合院。
差不多走了一个小时,姜维就来到了京城大学
南锣鼓巷距离京城大学不算太远,毕竟现在的京城大学,位于京城西北郊区的燕园。
也就是以前的燕京大学。
“得买个自行车的,走过来太费劲了。”姜维摇了摇头。
拿着袋子,姜维来到生物系旁边的农业系。
农业系比起生物系要好的多,起码一届几百个学生。
“郝教授,正打算找您呢,没想到刚进来就碰见了。”姜维看着穿着藏蓝中山装。
带着一个厚厚的黑框眼镜,拿着书急匆匆的走着。
“姜老师,找我有事吗?”郝教授奇怪的问道。
对于只有一个老师的生物系,郝教授也有所了解。
“我这有点成果,听说郝教授和农科院那边非常熟悉,所以想让郝教授带我去一趟农科院。”姜维直接把目的说了出来。
农科院可不好进去,要么熟人带进去,要么只能在门口通传。
“什么成果?”郝教授瞬间来了兴致。
“您和我来。”姜维看到周围到处是学生,摇了摇头。
这东西现在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行。”郝教授点了点头。
姜维带着郝教授来到自己的实验室。
现在生物系就剩下这一间仓库改成的实验室,还有前边的一个办公室。
姜维把袋子打开,拿出一个麦穗。
“这是麦子模型?”郝教授眼睛大瞪的问道。
“不是模型,这就是麦穗,我的最新研究成果。”姜维笑着说道。
“假的吧?”郝教授上来观察起来。
“真的,我用了遗传基因融合技术,用榆树和小麦融合,就诞生了这东西。我是去年年初研究出来的。”
“今天正式可以采摘了,我采摘下来,送去农科院,只要能够大规模的种植,很快国家就再也不缺少粮食了。”姜维笑着说道。
“这东西没毒吗?”郝教授把种子弄了出来。
看着一颗猕猴桃大小的麦粒,感觉三观都被毁了。
“放心,没毒,也没有危害。”姜维摇了摇头。
“一棵树能产多少?”郝教授打量着种子,一脸的好奇。
“随着树长大,逐渐增多,一棵树一两万斤也不是什么问题。”姜维笑道。
“走,咱们现在去农科院。”郝教授把东西塞进去,那颗种子却紧紧的握在手中。
拉着姜维朝着农业系走。
“司机怎么不在。”来到车旁边郝教授皱了皱眉头。
“忘记了,司机今天请假了,我去找一下刘老师,让他开车。”郝教授突然想起来,早上司机过来请假。
“不用,我会开。”姜维拉开车门坐了上去。
“那太好了。”郝教授也急忙上车。
这个年代的车子说实话,真的不好开,比起后来的车子,方向盘没有助力系统。
不过京城的道路现在都变成了柏油马路,开车很容易。
如果去了乡下,那没有一身强大的臂力,很难把车开好。
不然这个年代的八大员里,也不会有驾驶员。
两人开车来到了农学院。
有着郝教授的带领,两人顺利的进入了农科院。
在郝教授的带领下,姜维见到了农科院院长张瑞山。
“老张,我给你带来了个好东西。”郝教授迫不及待的要给张瑞山分享。
“什么好东西,让你兴奋成这样。”张瑞山一脸好奇。
在张瑞山的印象里,郝教授是个异常沉闷的人。
现在的脸上居然是一脸的笑容。
“当当当~当~”郝教授把手里的种子递给张瑞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