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年代:从四合院开始的种子大师 > 第二章:被挖墙脚了
换源:


       “这是什么东西?麦子种子模型?石雕?太轻了”张瑞山接过这个一二两重的种子,打量这问道。

“这就是个种子,我们学校生物学老师研发出来的叫做榆麦。”郝教授兴奋的说道。

“榆麦?”张瑞山皱着眉头。

“那个生物老师在哪?”张瑞山思考了一下问道。

“张院你好,我是京城大学生物系老师姜维。”听到叫自己,姜维赶忙打招呼。

“这是你研发的?”张瑞山一脸好奇。

“对,这东西从本质上来说,他是榆钱,只不过有了麦子的基因,所以长成了这样。”姜维给解释了一下。

“你怎么办到的?”张瑞山一脸的不解,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他们是搞农业的,自然也学过遗传学。

在榆树上长出麦子,这怎么听,怎么不可能。

“张院,您对dna有了解吗?”姜维想了一下问道。

dna是五三年出现的生物学概念,就是遗传基因。

“没有什么了解,只有个大概概念,就是记录遗传信息的东西。”张瑞山想了一下说道。

说实话,也就张瑞山站在科学前沿,不然现在国内都没几个人知道dna.

“确实是这样,小麦有二十一对染色体,十万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记录了遗传信息,只要改变植物的基因,就能改变染色体的遗传基因。”

“我采用基因融合的办法,在榆钱中植入了麦子的基因,然后种植出了榆树,这个就是榆树的种子,可以继续使用它来种植。”姜维大概的给解释了一下。

“老郝,你帮我找找你们校长,把生物系的学生也往这里输送一些。”张瑞山看到这个结果,想到了什么,兴奋的说道。

“老张,我们学校生物系现在也就剩下一个名字,和一个老师了。”郝教授摇了摇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物研究费时费力,还不容易出成果,如果我没这个成果,估计过几年,生物系这个名字都没了。”姜维笑着说道。

“还真有可能。”郝教授认同的点了点头。

现在研究病毒之类的在医学系,研究植物和动物的在农业系。

生物学这个研究病毒,植物,动物之类的,存在自然很多余。

“张院,这次这个成果,我想委托给农科院,把榆麦全国推广,反正也不占耕地面积,房前屋后,荒山野地都能种植,榆树这种植物,全国各地都能生长。”姜维继续说道。

“你有多少种子?”张瑞山想了一下问道。

“大概一千多颗,毕竟种子是去年种植的,今年才两米多点,这东西越长越大,结的也就越多。”姜维笑着说道。

“正好快到合适种植的时间了,种子在哪?”张瑞山直接问道。

现在三月月末,天气已经回暖了。

“在我家里,我家在南锣鼓巷那块,距离有点远,所以种植在家里,方便照顾和研究。”姜维直接说道。

“行,现在去你家。”张瑞山直接说道。

“行。”

三人来到外边姜维和郝教授坐上车,张瑞山则上了自己的车,上边有一个警卫。

后边还跟了一辆车,专门护卫张瑞山的安全的。

二十分钟后,一行人来到了南锣鼓巷。

姜维带着人走进了自己的小院。

“这个就是榆麦树”姜维拍了拍刚长出来嫩叶的榆树给几人介绍。

张瑞山观察上边被剪下来的地方,果然和麦穗的结构是一样的。

姜维把房间打开,从柜子里把所有的种子取出来。

“这些就是所有的种子了。”姜维打开袋子给众人看。

张瑞山看着里边的东西,眼睛都发亮了。

“姜老师,您这里还有其他的发明吗?”张瑞山一边观察麦穗,一边问道。

“还有榆稻,和葡萄瓜。”姜维笑道。

“榆稻在哪?”张瑞山瞬间来了兴致。

“这个盆里,现在才开始种植,葡萄瓜就是那个。”姜维指着搭起来的葡萄架子说道。

葡萄架子很低,只有不到一米的高度。

“葡萄瓜是什么情况?”张瑞山思考着问道。

“葡萄和西瓜的基因融合,一颗葡萄能够涨到西瓜大小,一串葡萄估计得有个一吨吧。”姜维笑道

一想到一串葡萄一吨的重量,姜维就有一种想笑的感觉。

“不过有个坏处,就是非常费肥料,费水。一旦结果了,一天起码得浇水五六桶,最好是加了肥料的水。”

“嗯,这个缺点确实明显了些,不过种植在南方,不会有任何问题。”张瑞山点了点头。

南方水系齐全,小溪小河到处都有。

“郝教授,我明天去找你们学校的校长,你代为通知一下。”张瑞山把袋子递给旁边的警卫。

“行,我保证通知到。”郝教授点了点头。

“姜老师,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农科院工作。”张瑞山直接邀请道。

“额,考虑考虑。”突然的邀请,姜维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别考虑了,给你配车,配司机,配住房,配单独的实验室,工资我做主,给你行政六级工资,等把你这科研成果报上去,调二三级工资都没有问题。”张瑞山直接说道。

“唉,你怎么和我们学校抢人呐,不行,不能去。”郝教授直接出言反对。

“你们学校一个就一个研究生物的,连个学生都没有,还不如去我们研究院呢。”

“不行,我找校长,下学期大规模招收生物系的学生。”钱教授大声反驳。

“不就是工资,住房,司机嘛,我们学校也给的起。”

“给得起以前怎么没给。”

两个加起来快有一百二十岁的人在院子里吵了起来。

姜维则是陷入了思考,姜维去京城大学任教也是有理由的。

姜维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十年之后那场动乱,全国上下都有波及。

高级知识分子被打成了臭老九,去农村住牛棚。

只有一所大学没有被波及,那就是京城大学,那十年时间,京城大学依然正常上课,正常毕业。

只不过入学的学生变成了推荐的学生,而不是高考的学生。

姜维以前看过袁老的经历的书籍,里边农业研究人员也被波及了。

虽然研究还在继续,但是每天一半的时间研究,一半的时间被派到采石场打石头。

想了一会,姜维下定决心,就不去农科院了。

郝教授在京城大学的影响力,自己待遇上去那是迟早的事情。

还是不去农科院了,不然自己也可能住牛棚,虽然自己成分好,是烈属,但是也是有可能被波及的。

“张院,我还是在京城大学教书吧,京城大学生物系,就我一个独苗了,那是我老师的心血,我起码得让他壮大,后继有人再脱离吧。”姜维委婉的拒绝了农科院的邀请。

“回去我找校长,给你涨工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