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玩航母,从无人机开始 > 第17章 嘉奖令
换源:


       旅长艾哈迈德准将从装甲指挥车上下来,看着眼前惨烈的战场和正在指挥的哈桑·阿里少尉,眼中充满了惊讶和赞许。

初步战报已经通过恢复的通讯传回:毙敌伤敌约三十五人,摧毁迫击炮阵地一个。

而我方......阵亡两人,重伤五人。

以少尉身份,首次独立指挥实战,面对拥有重武器,占据地利优势的敌人,取得如此重大战果,将伤亡降到最低。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几天后,第11山地旅的嘉奖令正式下达:

“兹有陆军第11山地旅二营快速反应排排长,哈桑·阿里少尉,在卡什吉尔山口作战中,临危受命,指挥果断,战术灵活,英勇无畏,成功击溃越境之敌,摧毁敌重火力点,引导炮火歼敌,并保护了无辜平民,战功卓著!为表彰其卓越表现,特授予‘新月利刃’英勇勋章!”

授勋仪式在旅部操场上简单而庄重地举行。

当那枚象征着血与火荣耀的银质“新月利刃”勋章佩戴在陈战宇胸前时,操场上的士兵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萨迪克用力地拍着手,阿米尔激动得小脸通红。

陈战宇看着胸前的勋章,心中没有太多喜悦,只有对巴克,对牺牲战友的沉重哀悼,和对阿伊莎那茫然眼神的无法释怀。

这枚勋章,是荣耀,更是鞭策。

旅长艾哈迈德在仪式后单独留下了陈战宇。

“阿里少尉,干得漂亮。”

艾哈迈德看着陈战宇年轻却已透出坚毅的脸庞,“卡什吉尔山口一战,证明了你的勇气,智慧和担当。你对得起少尉这个称呼。阿里将军的血脉,没有断绝。”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这次你表现出色,虽然不比中尉逊色,但积累尚浅。晋升军衔,不仅仅是靠一场战斗的功绩,更需要全面的能力和资历的积累。‘新月利刃’是你应得的荣誉,……”

艾哈迈德拍了拍陈战宇的肩膀:“继续努力,证明你不仅仅是一时的闪光。西北边境的平静不会太久,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我希望下次看到你时,你能拥有更坚实的肩膀,扛起更重的担子。”

陈战宇明白了旅长的意思。

中尉的晋升,暂时搁置了。

他需要更多的沉淀和证明。

他用力敬礼:“是!将军!我明白!”

卡什吉尔山口一战,如同雷霆扫穴,给予渗透的“黑石”分子及其背后的势力沉重打击。

巴国军队乘胜追击,在边境地区展开了数轮清剿行动。

在接下来的整整半年时间里,西北边境迎来了难得的宝贵的平静期。

大规模的渗透和袭击销声匿迹,只有零星的小股骚扰,很快就被边境部队扑灭。

第11山地旅的驻地,训练的口号声取代了战斗警报的嘶鸣。

士兵们抓紧这难得的和平时光,进行着更加严格和系统的训练。

对于哈桑·阿里少尉而言,这半年,更是他脱胎换骨的时期。

他深知旅长艾哈迈德话语中的期许和分量。

卡什吉尔山口的胜利,有急智,有勇气,更有运气的成分。

想要真正配得上父亲的荣耀,配得上“守护”的责任,配得上意识深处那艘巨兽的力量,他需要更强大的实力。

他需要将陈战宇的现代军事知识与哈桑·阿里这具身体完美融合。

原主哈桑虽然是个兵混子,但阿里家族的军人血脉给了他一副极佳的底子:

身高体壮,骨架宽大,力量充沛,只是被懒惰和放纵埋没了。

陈战宇的灵魂入驻后,开始以近乎自虐的方式锤炼这具身体。

负重越野,别人背30公斤,他加到40公斤;

别人跑10公里,他跑15公里。

无论烈日酷暑还是寒风凛冽,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挥汗如雨的身影。

左肩的旧伤在初期是巨大的阻碍,每一次摆臂都带来钻心的痛,但他从未停下。

汗水浸透迷彩服,在身后拖出长长的湿痕。

半年下来,他晒得黝黑精壮,肌肉线条如同刀刻,耐力与爆发力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准,左肩的伤也奇迹般地恢复良好,几乎不影响行动。

格斗训练,他主动找营里最厉害的格斗教官“切磋”,一次次被打倒,鼻青脸肿,又一次次爬起来。

他将现代格斗技巧与军队实用的搏杀术结合,形成了凶狠高效的近战风格。

萨迪克中士有一次和他对练后,揉着发麻的手臂,忍不住嘀咕:“这小子......是疯了吗?力气大得像头熊!”

他泡在射击场的时间比谁都长。

枪法虽然也有天赋的成分,但后天的努力非常重要。

从手枪到步枪到机枪,从固定靶到移动靶,从白天到夜间射击。

他研究弹道,调整呼吸,寻找最稳定的据枪姿势。

汗水无数次模糊视线,手指磨出血泡又结成老茧。

半年后,他的射击精度和速度让教官都为之侧目,移动靶速射成绩全营第一。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连排级战术指挥,他有在东陆联盟军校进修过的经历,回忆起林晚秋授过的课,再研究沙盘推演,复盘卡什吉尔山口战斗的每一个细节,几乎事半功倍。

他利用索菲亚送的“鹰眼”无人机,拉着萨迪克和阿米尔,在训练场反复演练各种侦察,引导,协同作战的战术,将民用无人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他对地图和地形的理解,对战机的把握能力,在不断的推演和实践中飞速提升。

陈战宇掌握着穿越前现代军事理论,科技知识,尤其是无人装备,信息战概念,与巴国军队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不少让营连级军官眼前一亮的改进建议。

比如更灵活的无人机侦察小组编成方案,简易抗干扰通讯手段,虽然有些过于超前未被完全采纳,但其独特的思路和视野已初露锋芒。

他忙里偷闲,也会去旅部医院里,带着萨迪克,去看看那个在复健器材上咬牙坚持的身影——阿齐兹。

那次惨烈的战斗中,他的腿伤严重,子弹击中腓骨,虽然经过医治恢复良好,但行走仍有些微跛。

陈战宇去看过他几次,每次都能遇到法蒂玛母亲。

“哈桑少爷!您又来看我了!”

“顺路而已。”陈战宇笑道。

“我好了,你看。”阿齐兹抬起小腿,踢了踢。

阿齐兹总是努力站得笔直,脸上带着感激和一丝急于证明自己的倔强,“医生说我很快就能归队了!我...我想跟您去!”

法蒂玛则会温柔地将带来的水果,以及亲手烤的饼干分给病房里的伤员们,轻轻拍着阿齐兹的手臂:

“好孩子,别急,把身体养结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国效力。阿里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她看向陈战宇的目光充满了慈爱和不易察觉的担忧,“我的孩子,你也辛苦了。”

陈战宇按了按阿齐兹的肩膀,“骨伤痊愈很慢,离康复还远着。听医生的,再多些康复训练。”

“听说要举行年度‘砺刃’军事技能大比武,可惜我不能参加。”阿齐兹拍拍腿,不无遗憾地说。

陈战宇看着他,安慰道:“我和萨迪克参加,一定会获奖,这荣誉也有你一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