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我穿越者身份被国家发现 > 第25章:举国之力,神钢铸锥!
换源:


       放下电话,通讯室内的空气依旧凝固着庄严肃穆。

钱老眼中闪烁着泪光与自豪,用力拍了拍林峰的肩膀:深蓝,听见了吗?这是整个国家的托付!千斤重担,我们一起扛!

走出通讯室,整个基地都仿佛被最高指挥部的声音注入了新的灵魂,一种无形的、沉甸甸却又滚烫的使命感,在每个人心头燃烧。

钱老立刻召集核心会议,东方工程组宣告成立,林峰任总设计师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质疑?在裂风燃料和同轴双锥模型的辉煌战绩面前,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绝对的信任与服从。

东方工程的核心难题,如同冰冷的巨兽,横亘在所有人面前那对承受五千万大气压、一亿度高温地狱的双锥,尤其是内锥,该用什么材料打造?

现有的特种合金,在实验室模拟的极端条件下,如同烈日下的薄冰,瞬间扭曲、熔化、气化,留下绝望的残骸。

不行!高温强度不够!蠕变速率超标!

抗冲击韧性太差!一次爆轰都撑不住!

材料在极端辐射场下结构失稳!

...

一次次失败的报告,如同沉重的鼓槌,敲打着工程组紧绷的神经。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国内顶尖的材料专家们眉头紧锁,一筹莫展。

钱老,林总师,负责材料攻关的赵教授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现有的高温合金体系,性能已到极限。除非...除非能获得更高纯度的钨粉,并找到一种全新的、能承受超高压力成型的工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语气沉重,这一线生机渺茫得如同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

高纯度钨粉?超高压力成型?

这两个词如同闪电劈入林峰脑海!后世军工领域关于粉末冶金和热等静压技术(HIP)的碎片化知识瞬间被激活!

赵教授,方向是对的!林峰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瞬间驱散了会议室的阴霾,我们需要纯度99.99%以上的超细球形钨粉!粉末粒径控制在微米级!同时,必须采用热等静压技术!

热...热等静压?在座的专家们面面相觑,这个词对他们而言,陌生而充满科幻感。

没错!林峰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笔走龙蛇,勾勒出设备原理草图。

这是一种利用高温惰性气体,在高压舱内对粉末材料或预成型坯进行全方位、各向同性等静压的技术!想象一下,将钨粉装入特制的、耐高温高压的金属包套内,抽真空密封,然后放入高压容器。通入高压惰性气体,同时加热!气体压强均匀传递到包套的每一个角落,在高温高压下,粉末颗粒被强力压紧、扩散、致密化,最终形成接近理论密度、晶粒细小、性能卓越的致密材料!其抗蠕变、抗冲击韧性、高温强度,绝非传统铸造或锻造可比!

林峰的阐述清晰而充满力量,为绝望中的材料攻关指明了一条金光大道!

原理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对设备、工艺控制的要求,却是登天之难!尤其是那数千个大气压的超高压气体环境!

设备...国内有这样的设备吗?钱老抓住了关键,目光灼灼。

据我所知,没有现成的。林峰摇头,但语气斩钉截铁,但我们必须造出来!而且要快!这是东方工程的命脉所在!

会议结束的哨音未落,一封盖着烛龙绝密钢印、由最高指挥部和钱老联合签署的最高优先级调令,已通过保密专线,如同无形的烽火,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举国之力,为东方开道!

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整个国家机器为东方工程高速运转的恐怖力量便初露峥嵘!

一列由武装警卫全程押运的绝密专列,如同沉默的钢铁巨龙,冲破黎明的薄雾,驶入西北基地专用支线。

车厢内,装载着从全国各大研究所、重点工厂紧急调拨的战略物资:纯度高达99.995%的珍贵实验级钨粉,用铅罐密封的稀有金属铼锭,高纯氩气钢瓶......每一件物资的清单背后,都意味着其他重要项目无奈的暂时搁置。

几乎在专列抵达的同时,三架草绿色军用运输机轰鸣着降落在基地简易机场。

舱门打开,走下来的不是军人,而是一群风尘仆仆却眼神锐利如鹰的专家!

他们是接到密令,从鞍钢、抚顺特钢、中科院金属所、哈工大材料系等顶尖单位星夜兼程赶来的材料巨擘和压力容器权威!

报告林总师!鞍钢总工,张为国,率队报到!奉部令,无条件配合东方工程!

报告!哈工大材料学院,陈启明,报到!热等静压方向,听从林总师指挥!

中科院金属所,王海涛......

一位位在各自领域跺跺脚就能引起地震的泰斗级人物,此刻在林峰面前,只有最纯粹的服从与热忱!

国之重器面前,个人荣辱得失,皆为尘土!

看着眼前这群汇聚的国家脊梁,感受着他们眼中燃烧的火焰,林峰胸中豪情激荡。这就是他为之奋斗的国度!这就是能创造奇迹的力量!

没有片刻休整,一场代号神钢的会战,在基地最庞大的新车间内骤然打响!

林峰是绝对的核心大脑。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认知,结合专家们深厚的工程经验,亲自绘制了第一代热等静压原型机的核心图纸:

巨大的双层耐压合金钢筒体、复杂的超高压气体增压与循环系统、高精度温控炉膛、以及最关键的、用于密封和均匀传压的金属包套设计。

筒体壁厚必须再增加15%,采用最新的高强度低合金钢配方!

气体增压系统,这里,采用四级活塞式压缩机串联,确保压力平稳爬升至3500个大气压!

加热系统,分区控温,炉内温差必须控制在正负5度以内!

包套材料,用钼合金!焊接必须真空电子束焊,确保绝对气密!

林峰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响,清晰而坚定,每一个指令都切中要害。

专家们围着他,如同最虔诚的学生,飞快地记录、讨论、优化。巨大的设备部件在重型吊车的轰鸣声中缓缓就位,焊花在幽暗中如星辰般璀璨绽放。汗水浸透了工装,油污沾染了脸庞,但所有人的眼神都亮得惊人,充满了创造历史的亢奋!

不分昼夜,争分夺秒!

三天后,一个庞大的、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圆柱形巨兽,矗立在车间的中央。这就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初代热等静压机神钢一号!

第一次试压,至关重要。车间内落针可闻,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在控制台上闪烁的仪表和林峰沉稳的侧脸上。

林峰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低沉的电机嗡鸣声响起。

压力表指针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右爬升...500...1000...1500...2000...

温度也在同步上升...800℃...1000℃...1200℃...

压力2500!温度1250!设备运行平稳!

压力2800!温度1300!包套状态稳定!

压力3000!恒压!恒温!保持!

林峰紧盯着仪表盘和监控视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设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金属包套内的超细钨粉,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

漫长的保温保压结束,设备开始安全泄压、冷却。

当沉重的炉门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缓缓开启,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技术员戴着厚厚的手套,用特制的夹具,小心翼翼地从炉膛内夹出那个已经冷却、但依旧散发着余温的钼合金包套。

车间内,无数道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

林峰亲手拿起切割工具,在包套上划开一道缝隙。他屏住呼吸,双手用力,如同开启一个决定国运的宝箱,缓缓将包套撬开!

一道冷冽的、近乎完美的银灰色金属光泽,瞬间刺破了车间的昏暗!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不再是松散的粉末,而是一个致密、均匀、闪耀着金属本真光泽的钨合金圆柱体!表面光滑如镜,内里结构致密,在灯光下流淌着坚不可摧的质感!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神钢!这是真正的神钢啊!

短暂的死寂后,是山呼海啸般的狂喜和呐喊!老专家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年轻的工程师们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

赵教授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那冰冷的钨合金圆柱体,如同抚摸稀世珍宝,声音哽咽:致密度...接近理论值!晶粒...太细了!这性能...绝对远超现有所有材料!林总师!您...您创造了一个材料学的奇迹!这锥体,成了!东方的心脏,成了!

林峰看着这块凝聚着无数智慧与心血的神钢,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笑容背后,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血丝,是殚精竭虑后的疲惫,更是无与伦比的成就与自豪!

立即进行性能测试!尤其是高温蠕变和抗冲击韧性!林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数据达标,东方工程,将正式进入核心部件试制阶段!

就在这时,一位烛龙通讯参谋匆匆穿过欢呼的人群,将一份标有绝密·气象的文件袋和一封简短的电报递到林峰手中,压低声音:深蓝总师,气象总局急报!还有,总指挥急电!

林峰眉头微蹙,迅速拆开文件袋。里面是气象卫星云图和一份分析报告,触目惊心的结论映入眼帘:

......受北极涡旋异常南下影响,强冷空气将于十日后自北向南席卷我国大部,强度历史罕见!北方多省恐遭特强寒潮袭击,最低气温或突破历史极值,伴有强风雪!灾害风险极高!

寒潮!特强寒潮!

林峰脑中瞬间闪过第8章备忘录中那条看似不起眼的伏笔北方寒潮!

他立刻展开总指挥的电报,上面只有一行刚劲有力、带着铁血气息的字迹:

深蓝:惊雷之后,寒霜将至!你曾提之寒潮,今已露狰容!事关百万民生,速将所知一切可能影响及应对建议,形成绝密报告,直呈于我!此亦为国战!总指挥

寒霜将至!亦为国战!

林峰猛地抬头,目光仿佛穿透了车间的穹顶,望向北方那即将被严寒笼罩的辽阔土地。技术攻坚与国家危难,如同两股汹涌的洪流,同时向他奔袭而来!

他攥紧了手中的气象报告和电报,指节微微发白。刚刚诞生的神钢辉光还在眼前闪耀,而另一场关乎生死的战役,已经吹响了无声的号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