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纸是徐增寿的,他给我这么多纸,便宜点卖他诗,没毛病吧?”
朱桢说完,周围人纷纷点头称赞。
徐增寿像大人一样行礼:“多谢!”
“别客气,先交钱!”
朱桢伸手。
徐增寿赶忙催家丁:“还愣着干什么,快把钱拿过来!”
钱到手后,朱桢问:“想写什么诗?”
“跟汪泽一样,写夏天,要有天池、花叶。”
汪泽在一旁冷笑:“这次看你怎么办!”
朱桢满不在乎:“小意思!”
提笔就写。
掌柜惊讶地喊:“这么快有思路了?”
有人直摇头:“不可能吧,我们都没头绪呢!”
朱桢先写:“天池水暖夏初长,花草盈阶扑鼻香。”
“后面两句呢?”
有人着急问。
朱桢慢悠悠写完:“风卷荷衣翻碧浪,蝉鸣柳岸送斜阳。”
“好诗!”
周围人都炸开了锅。
其他贵族子弟纷纷掏钱:“我要五言诗!”
“给我来首七言!”
连文人都凑过来:“先生,也给我写一首,多少钱都行!”
掌柜站出来喊:“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正热闹时,突然有人咳嗽两声。
徐增寿、汪泽脸色一变,撒腿就跑。
朱桢抬头一看,嘟囔道:“原来是他。”
……
徐增寿、汪泽这些贵族子弟突然全跑了。
朱桢一抬头,就看见翰林院学士宋濂往这边走。
周围人议论纷纷:“那不是宋大学士吗?他来这儿干啥?”
“听说他还教太子读书呢!”
贵族子弟跑了,文人们反倒热闹起来。
“先生,该给我们写了吧?”
“我要两篇,能不能便宜点?”
几个没钱的,就盯着桌上的诗默默背。
直到宋濂走到跟前,人群才安静下来。
朱桢心里打鼓,他俩一年多没见,自己还易了容,不知能不能被认出来。
宋濂扫了眼桌上“天下诗词,舍我其谁。五言七言,依字收费”的告示,脸色就沉下来:“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文人怎能拿铜臭玷污文采?”
朱桢哼了声:“我卖诗换钱,关你啥事?”
“简直胡闹!大明风气都要被你们带坏了!”
宋濂一拍桌子。
周围文人可不乐意了。
“宋大学士,这先生的诗写得真好,以诗换钱也是没办法的事。”
“就是!我们穷书生要是都能卖诗,也不至于饿肚子!”
宋濂被怼得下不来台,冷笑道:“好,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少本事!给我作十首!”
“五两银子。”
朱桢伸手。
“抢钱呢?”
宋濂瞪眼。
旁边有人立马接话:“不贵!一首七律八句就该收560文,十首算你五两,还便宜了600文!”
“嫌贵就别挡道,我们等着买呢!”
宋濂脸涨得通红,狠话放出去了,只能咬牙摸出五两银子拍桌上。
朱桢刚要拿钱,就听他喊:“等等!还没作诗,你急着收钱?怕我反悔?”
“这是规矩。作出来就不退。”
朱桢语气笃定,“你肯定满意。”
宋濂盯着朱桢看了半天,突然眯起眼:“小子,我怎么觉得你有点眼熟?”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盯着朱桢,等着看他怎么回答。
……
朱桢心里直犯嘀咕,自己12岁时见过宋濂,那时还没长开,这一年蹿个这么多,老头咋可能认出自己?
“老头,少拿套近乎当借口,想赖账可不成!”
朱桢岔开话题。
周围人立马跟着指责:“这么大岁数还欺负小孩,没钱直说,装什么呢!”
宋濂连忙摆手:“不是!我真觉得你像我认识的人!”
“这话听多了,”
朱桢不想纠缠,“说吧,要啥诗?我自己写也行。”
宋濂存心想为难他:“春夏秋冬、梅兰菊竹、大明应天,十样各写一首,能行不?”
“一个时辰太久,一盏茶时间都多!”
朱桢口气不小。
“吹牛!写不出来,钱我收回,还让你在这儿混不下去!”
“写得快的话,时间还能更短。”
众人都懵了,这题光看都得想半天,有人急得抓耳挠腮,憋出来的诗也是东拼西凑。
朱桢提笔就写,转眼一首落成。
“东风解冻唤春归,柳线垂金映落晖……”
众人一读,全炸了。
“神作!比刚才还绝!”
“这脑子怎么长的?”
“快拜大神!”
朱桢摆摆手:“混口饭吃,随便写写。”
宋濂强装镇定:“还行,还有九首!”
接下来,朱桢一首接一首写……不到十分钟写了九首。
“最后一首写应天,我倒要看看!”
宋濂还不死心。
朱桢唰唰写完:“龙盘虎踞帝王州,王气千年绕石楼……”
宋濂抢过纸,手都在抖:“好诗!活几十年没见过这么绝的!先生!这天下只有你担得起‘先生’二字!”
“诗写完了,没事我走了。”
朱桢毫不客气。
宋濂却堆着笑凑上来:“先生,方便单独聊聊不?”
……
“你到底是谁?”
宋濂盯着眼前少年追问。
周围文人也跟着起哄:“对啊!连先生名号都不知道,这文坛佳话可怎么传?”
“就叫我公干吧。”
少年随口答。
公干本就是朱桢的字。
众人齐声作揖:“见过公干先生!”
宋濂凑上前:“公干先生,老夫有个不情之请……”
“不想请就别说,我忙着呢。”
公干直接怼回去。
旁人赶紧劝:“听听吧!宋学士可是翰林院学士。”
公干撇撇嘴:“行吧,快说。”
宋濂赔笑:“先生大才,不如进国子监教书?”
“教书给钱吗?”
公干反问。
有人抢话:“教贵族子弟有啥好?不如在这卖诗自在!”
宋濂不死心:“免试当官,甚至状元头衔,陛下还能赐婚……”
“没兴趣。”
公干摆摆手,“我要赚钱,没空当官。”
“那先生住哪?我家有孙女,也是文学才女……”
“不用!我四海为家。”
公干不耐烦,“要买诗就掏钱,不买让开。”
宋濂急了:“你不答应,我就去请陛下下旨!”
“随便。”
公干扭头吆喝,“下一位!还有谁要买诗?”
看着宋濂气冲冲往皇宫去,公干继续招呼客人,好像刚才的争执压根没发生。
……
柔仪殿内,马皇后的寝宫。
朱元璋也在这里。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皇后,我不是让你在鸡鸣寺好好休养吗?怎么又回宫了?身体最重要啊。”
马皇后担忧地说:“陛下,我实在放心不下。皇子被贬这事牵连太广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够了!别再说了,我累了,想休息。”
朱元璋不耐烦地打断。
马皇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即便她是朱元璋最爱的女人,可伴君如伴虎,日子也不好过,现在还得为皇子们争权的事操心。
“那我伺候您更衣?”
“不用,你自己好好休息。今晚我去郭宁妃那儿。”
朱元璋说完起身要走。
这时,太监高声喊道:“陛下,宋濂求见!”
“这时候来干什么?”
朱元璋嘀咕了一句,随后说,“宣!”
宋濂匆匆进殿,行礼道:“臣拜见陛下、皇后!”
“免礼。这么晚找朕何事?”
宋濂急忙说:“陛下,下午我在国子监门口发现个大文豪,所以赶紧进宫禀报!”
朱元璋不以为意:“大明文采好的人多了去了,这点小事还用特意进宫说?”
“陛下,您听我说完。是个少年,在国子监门口卖诗,一字十文。”
“一字十文?买的人怕不是傻了?什么诗能值这么多钱?”
朱元璋疑惑道。
这话让宋濂有些尴尬,毕竟他自己也买了,犹豫了一下才说:“陛下,我也买了,花了五两银子。”
“我不是那个意思……”
朱元璋没想到真有人买,还花了这么多钱。
“陛下,我也没多想。”
“那说说后面的事。”
朱元璋来了兴趣。
“我一开始以为是骗子,就去试探他的文采。没想到这少年太厉害了,不到一盏茶功夫作了十首诗,每首都特别惊艳!”
朱元璋一听,立刻说:“拿来朕看看。”
宋濂赶忙呈上诗作。
朱元璋看后很震惊:“确实写得好。不过这字看着有点眼熟。”
“这字写得太有特点了,笔法又快又灵,看着瘦却很有力道。不管是书法还是文采,都比很多人强,关键他才十来岁,以后前途无量!要是能得到他,大明文学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突然说:“我知道他是谁了!”
“陛下,他说自己叫公干,民间都叫他先生,大家都很尊敬他……”
朱元璋脸色一变:“这小子,还真想自己闯了,看来是不想回来了。好!很好!”
马皇后上前看了看字迹,说:“这是六皇子朱桢的字。”
“什么?他是六皇子?六皇子怎么会流落民间?”
宋濂震惊不已。
马皇后简单说了缘由,宋濂感叹道:“怪不得看着眼熟!六皇子有才华有主见,陛下可别埋没了人才,他能让大明文化更繁荣!”
“这事别再说了,我不想谈!”
朱元璋语气坚决。
宋濂不敢再劝,朱元璋又转向马皇后:“皇后,你说这逆子是不是故意气我?”
“陛下,说不定过段时间桢儿就认错了。”
“他会认错?我不信!看看人家朱棡多懂事,他倒好,还当众和我作对,我这面子往哪放!”
宋濂犹豫了一下,壮着胆子问:“陛下,这些诗怎么办?这么好的诗不能埋没了。”
“还有多少人买了这些诗?”
“我走的时候大概有三十人,说不定更多。”
“你去把诗都收回来,一首都不能少!”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以后这些诗要让读书人都知道,科举考试也要考,还要放进弘文馆,让皇子们好好学习。”
“那诗的署名怎么办?”
“不要署名!”
宋濂忍不住问:“陛下,这样合适吗?”
“就这么办!我累了,你退下吧!”
宋濂只好行礼退出。
他不知道,此时那位让他惊叹的六皇子,正悠闲地看着电影、听着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