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全能朱桢,实业爆肝全球 > 16.囤货开店搞事情,太子算计反成空!
换源:


       东宫。

丁显站在朱标身旁,恭敬道:“太子殿下,据眼线回报,他确实说了‘大明病了’,这分明是在否定陛下的功绩,大逆不道!”

朱标冷笑:“这可是天赐良机!走,去乾清宫!”

乾清宫御花园,朱元璋正与马皇后、胡充妃赏花。

“拜见父皇!”

朱标和丁显行礼。

朱元璋皱眉:“什么事非要现在说?朕正忙着呢。”

“父皇,事关重大!六弟朱桢勾结宋大学士、魏国公,还说大明病入膏肓!儿臣不敢隐瞒。”

朱标盯着胡充妃。

丁显附和:“陛下,这话传出去影响太坏,分明是质疑您的治理!”

胡充妃上前:“就凭一句话就兴师问罪?太过分了吧!”

马皇后劝道:“朱桢不会乱说,陛下不如先问问清楚。”

朱元璋沉声道:“宋濂入宫!”

很快,宋濂赶来。

“朱桢说大明病了,怎么回事?如实说!”

朱元璋质问。

宋濂答:“六皇子是指朝廷机构臃肿,办事太慢。比如户部拨款,没关系的要等一个月,遇上灾荒根本来不及。确实该改革了。”

马皇后点头:“前朝遗留的问题,是得改改。”

胡充妃接着说:“宋学士办硝矿的事,也被耽搁了。朱桢提出来是好事。”

朱元璋思索片刻:“朱桢敢说真话,朕不会冤枉他。明天就着手改革。标儿提出来也有功。”

朱标急了,这和他想的不一样!

宋濂趁机进言:“太子该专心学业,恳请陛下加重课业。”

“准!”

朱元璋一锤定音,“都退下,密切关注朱桢。”

朱标满心懊悔,只能应下:“是……”

……

刚出乾清宫,朱标就踹了桥栏杆一脚,疼得直跳脚:“嘶!疼死了!”

丁显赶紧劝:“殿下别上火,办法总会有的。”

“能不上火吗?”

朱标咬牙,“派出去的人全折了,亲信也没了!本以为今天能弄死朱桢,结果有人替他说话,父皇还赏了他!母后也不帮我,真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这话可不能说!”

丁显脸色骤变,“您是太子,要成大事,这点挫折算什么?”

“说得轻巧!”

朱标冷笑,“你碰上这种事,能不气?”

丁显赔笑:“殿下别急,我还有个借刀杀人的法子。”

“又刺杀?朱桢身边那个丘福难缠得很!”

“这次不动手。”

丁显压低声音,“您还记得郭宁妃吗?她娘家王家得了琉璃,陛下正生气。王家那小子前段时间和朱桢起过冲突。咱们只要让郭宁妃吹枕边风,再挑拨她和朱桢的关系——她表弟被欺负,能不帮腔?再让王家在应天封杀朱桢,看他怎么混!”

朱标眼睛一亮:“好主意!办成了,等我登基,你就是首辅!”

两人正说着,户部侍郎匆匆跑来行礼。

“站住!”

朱标拦住人,“急着去哪?”

“臣有要事奏报陛下。”

“太子问话也不说?”

丁显瞪眼。

侍郎吓得一哆嗦:“六皇子把应天的果酒、蜂蜜全买光了,我得去请示陛下该怎么办。”

朱标摆摆手:“行了,走吧。”

另一边乾清宫内,朱元璋猛地站起来:“朱桢买空所有果酒?现在酒价涨了一倍?蜂蜜也没了?”

“是,陛下。”

太监回禀,“他囤这些,难道也想酿无忧酒?”

朱元璋皱眉:“接着盯着!无忧酒产量如何?”

“已酿出一百斤。”

“继续加产量,到二百斤时奏报,朕要赏人!”

……

朱桢在东市南边买店面的事,很快在应天传开了。

他可是应天第一才子,这事自然成了大家聊天的话题,说不定以后还能靠这名气赚钱呢。

这不,他准备开“长明集团”了,再不开,钱都要花光了。

开店这天早上,店面招牌蒙着大红布。

王阳父子俩最近总往这儿跑,今天又来看热闹。

王猛嘟囔:“爹,上面非让咱盯着,就他一个人能干啥?”

王阳说:“上头安排的,看看他要搞啥名堂。要是能让他破产,就能低价收他手里的琉璃了。”

“还是爹有办法!等他落魄,我非得好好羞辱他!”

正说着,朱桢出来了。

他刚深吸口气,就听见王阳打招呼:“公干先生起得早啊!”

朱桢一看是他们,问:“王阳,你来我这儿干啥?”

“听说你买了店面,一直没开张,我来给你出出主意,我好歹经商几十年了。”

朱桢直接拒绝:“不用你操心,我心里有数。”

王猛冷笑:“公干,这东市南边比不上西市和平康坊,生意根本做不起来,不然你咋能买下这么大片地?”

朱桢怼回去:“这不用你管。我咋闻到股狗骚味,你身上洗干净了吗?”

这话戳到王猛痛处,上次被泼狗尿的事,应天人都知道。

王猛气得跳脚,王阳却没拦着,还跟着说:“我儿子说得对,这么大地方,一天光雇人、开销就得一百两,一年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要是不想干了,我出一千两收。”

朱桢淡定回应:“你们没机会了,以后这儿会是应天最热闹的地方。”

这话逗得父子俩直笑。

王猛指着空地说:“看看,要不是我们来,这儿就是荒地!”

话音刚落,一百多人朝这边跑过来。

接着家丁来报:“老爷,还有一千人正往这儿赶!”

王阳慌了:“快去看看怎么回事!”

这时又有人喊:“东边、西边都有东西过来了!红通通的,那是啥?”

……

人群越聚越多。

王猛拽着父亲胳膊:“爸,那边红长条是啥?”

“舞龙!往咱们这儿来了。黄的是舞狮。”

王父踮脚张望。

锣鼓声震得人耳朵发疼,十几条龙、三十多头狮子涌进东市。

有家丁跑过来喊:“老爷!这些龙狮是从周边两里内的街道赶来的!”

“朱桢搞的?这小子想干啥?”

王父皱眉。

王猛撇嘴:“浪费钱!有这钱不如去赌坊!”

围观人群突然议论起来。

“听说今天有大店开业,连王家都来了!”

“没带贺礼,不像来道喜的吧?”

王猛急得跳脚:“路过!我们就是路过!都散了吧!公干就是个书生,懂啥做生意?”

这话反而激起大家兴趣。

“那更得看看他开啥店!”

“说不定卖诗呢?我第一个买!”

“卖诗用得着搞这么大阵仗?”

众人盯着五十间连排店面,中间最大那间的牌匾还盖着红布。

“写的啥字?”

“看不清!这葫芦里卖的啥药?”

锣鼓声快把人吵聋时,朱桢搬把椅子坐在正中间,闭眼养神。

丘福小跑过来:“吉时快到了。”

“李山回来了吗?”

“回了!”

李山气喘吁吁:“事办妥了!不过人太多,怕误了吉时......”

朱桢摆摆手:“别急,他们自己会安静。”

突然人群“唰”地安静下来,李山这才明白朱桢早有安排。

朱桢望着远处:“来了,通知下去,准备开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