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绍圣天下 > 第十六章 杨三变
换源:


       交易?

杨畏嘴角向上略微翘了翘,潘家想要当场逼迫官家做出表态,势必会选择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代替自己做这件事。

只要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些人,或许就不会出现朝臣逼迫官家的情形了。

这是从源头解决问题,这一点,杨畏自然明白。

不过,此事却是有些难办,哪些人会被潘家看中?无从得知。至少,在杨畏的认知里,吕大防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只老狐狸,非常清楚这层算计里的利害。

如此,就只剩下另一条路了。

“此事,我看要不先直接告知给圣上,也好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你觉得可行?”

范祖禹瞪了一眼杨畏,否决了他的提议。身为帝师,他非常清楚官家赵煦的性格。毕竟,皇帝是不太可能相信一个当场阻止他格杀潘律的大臣。

杨畏见自己的提议被反驳,当即就陷入了沉默,心道此事亦是有些难办。眼下范祖禹被禁足,显然是不可能将这些猜测告知给赵煦的,至于自己,那更不可能了。

“在圣上的眼里,恐怕早就认为我和潘律是一党的了,他是不会相信我说的。”

杨畏心里非常清楚,若不是当时自己阻拦那些禁军甲士杀潘律,太皇太后又怎么可能会出现,范祖禹也就不会代帝受刑了。正是出于这种愧疚,杨畏才来告知范祖禹自己的猜测的。

“要不赌一把?”范祖禹突然眼睛一亮,“杨尚书你即刻进宫面圣,阐明此事,好让圣上做好准备。若是明日真的有人逼迫圣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给潘家一个说法的话,那本公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要阻止此事。”

“这就是你说的交易?”

“并非如此。”范祖禹用手指敲击着亭内石桌的桌面,拈着下巴的胡须,似是有了一般把握,“待明日本公受刑完毕,你即刻弹劾本公,就说我教导不力,不配为帝师,如此,众多大臣的焦点,就不会集中在圣上的身上了。”

范祖禹这是要牺牲自我,以成全官家的名节。杨畏什么也没说,而是抱拳拱手,示意自己明白了。

从范府出来以后,亦是天黑时分,杨畏顾不得其它,径直往皇城福宁殿里赶去。

赵煦坐在福宁殿中处理政务用的那张太师椅上,手中捧着一本奏疏,两眼微眯地盯着突然到来的杨畏。

“说吧!你是想来劝朕不做暴君,还是想来领天子之剑以解朕之心头大恨?”

没错,赵煦恨上了杨畏,若不是此人阻拦,自己早就让禁军甲士杀了潘律,也不会有禁足一事。

“圣上!”

杨畏躬身,他听得出来官家对自己不满,但官家既然选择将自己放进福宁殿,就说明自己还有希望。

“请圣上明察,明日垂拱殿中,范大夫受刑,必会是一场针对您的陷阱。臣虽然没有实证,但臣敢用脑袋担保!”

“陷阱?”

赵煦有些意外,他放下奏疏,起身来到杨畏身边,仔细打量了起来。杨畏留了一小撮胡子,面容之上透露着些许的睿智与坚毅,即便赵煦用那般恨得牙痒痒的眼神看向他,他也没有丝毫的惧怕。

“臣既然敢用项上人头作押,那就说明此事一定是真的……”

“朕还用不着你的人头。”

赵煦摆了摆手,而后随意地在福宁殿内踱步,仿若根本就不在乎杨畏所言的事情。

出乎杨畏的意料之外的是,赵煦反而对他进行了一番评价。

“你这个人看着像是潘律一伙的,可做起事来又不像;看着和吕大防走得近,可总感觉又不是那么近。朕虽然年少,但在朝听政也有七年的时间了,可总感觉没把你看透一样。朕不知道的是,你对朕是忠心呢还是不忠心?”

如果是寻常人这么说杨畏的话,杨畏或许会出言反驳,可现在是官家这么说。倘若是在以往,杨畏也有可能会争辩,但现在不一样了。

眼前站着的官家,可是一个狠人,能一刀格杀潘律的狠人。哪怕杨畏心里再有想法,那也不敢对赵煦的评价多说什么。万一触怒了他,指不定会从哪弄来一把刀将自己给捅了。

“臣是圣上您的人。”

福宁殿内寂静了几息时间,面对赵煦的质疑,杨畏终究是有些扛不住了,开了口。

“圣上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这算是对朕的表态?

赵煦心底发笑,这个杨畏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今日一见果真如此。不过,这个杨畏倒是有些心思的,若是能收揽为己用,却也能撬开旧党的墙角。

“朕用不着你这么说,明日是个局,朕岂会不知?试问,自古而今,有哪个大臣被当着朝臣的面施以杖刑?朕听政七年,好歹也见识过你们这些个大臣的手段,岂会任人摆布?”

杨畏神色一怔,他感到有些意外,仿若自己跑进宫来提醒官家有点画蛇添足的意味了。但很快,杨畏心头一凛,就像是察觉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赵煦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表明他对朝廷时局了然于胸,且仿佛是有所对策一般。

官家变了,大变特变!

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也变得不再像曾经那般唯唯诺诺,更变得让人觉得有些陌生。

杨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形容眼前的赵煦,和几日前相比,他只觉得现在就像是换了个皇帝一样。

狡猾?不像,也看不出来;机智?官家当场格杀潘律一事历历在目,此举产生的后果,显然与这个词相去甚远……

杨畏的嘴角一阵抽搐,他想不出来有什么词能形容眼前的官家,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但,纵然如此,杨畏也不得不躬身回应道:“圣上睿智,臣不及也!”

杨畏心底升起一股子无力感,明明自己今日是来向官家禀报潘家之事,却不曾想被官家给摆了一道。

先是言语不断地挤兑自己,让自己不得不拿出态度来。再就是现在的这几句话,分明是在暗地里告诉自己,别想在朕的面前耍滑头,不然有的罪受。

“不及你杨三变睿智!”

又是一句戳心窝子的话,直噎的杨畏呛咳了起来。三变之意,杨畏怎能不明白?这是官家暗指自己在近些日子多次改变立场。至少,从为人处世的表现上来看,的确如此的。

为潘律求情,会让圣上误以为自己是潘家的党羽;向圣上告知潘家的算计,会让圣上误以为自己想要邀功请赏出卖潘家……如此反复,小人行径!

杨畏身体颤抖了起来,他联想到自己向高滔滔献策调虎离山之计,再联想到吕大防前些日子风雪夜里对自己说的几句话,随即不由得双腿跪了下来。

“杨三变,好一个杨三变,臣谢圣上提点!”

杨畏叩头,他知道,自己在朝中犯了大忌讳。为臣之道,当以忠心为本,不管在朝廷之中是否结党,两面三刀,反复横跳,那都是绝对不可取的。

赵煦见杨畏这么说,就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样的墙头草若是没有一点原则性的话,哪怕他属于新党之人,在赵煦这里都不会受到待见的。

驾驭群臣,须得驾驭他们的人心,哪怕这些人分属于不同的党派,都能为赵煦所用。

换言之,赵煦要夺天下权柄,夺的不是明面上的这些权力,而是奸臣、忠臣、新党、旧党的人心。

实际上,赵煦也没想到杨畏会来找自己,但当他听到杨畏说出来陷阱二字提醒自己的时候,他就明白,杨畏此人可用。

更何况,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个朝臣敢于阻止皇帝的行为举止,除却别的私情以外,这份勇气,可堪嘉奖。

故而,赵煦才会用杨三变作为暗语来提点杨畏。他并没有去点破,而是要让杨畏自己体会。这样一来,既可保全杨畏的脸面,也能在杨畏心里留下一丝对赵煦的敬畏感。

“你且退下,朕还有事要做。”赵煦俯身,将杨畏扶起,随后下了逐客令,“明日观刑,朕希望你什么话也不要说,只需静静地看着就行。”

“臣,杨畏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