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绍圣天下 > 第十五章 奸臣可用
换源: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的话,赵煦身为范祖禹的学生,在范祖禹被杖刑完之后,势必得有说法。

至于这说法是什么,必然是赵煦得亲口承认自己违反祖制,以安抚范祖禹。

如若不做表示,朝廷的众多大臣之间,必然会私下里议论赵煦没有做到尊师重道。

这样的说法,可大可小,可以以圣旨的内容私下传递给范祖禹,也可以去太庙跪拜认错。总之,其操作的空间非常大。

哪怕赵煦一点说法也没有,朝廷众臣也不可能真的指着他的鼻子骂。

但现在,高滔滔却让赵煦去观刑,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万一有人跳出来,上奏要求赵煦当面表态,不管赵煦有没有说法,他的身上都有无形的压力。

丢面子事小,格杀潘律所立下的皇权威严顷刻间就会崩塌,这事儿就要闹大了。

赵煦若有所思,他合上奏疏,心中盘算着,若是能够提前预知这些大臣会在背后搞什么幺蛾子的话,自己或许能够做出些许的规避。

蓦地,赵煦就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他将福宁殿内的大小宦官和宫女尽皆屏退,单单将童贯留了下来。

“童贯!”

“奴婢在。”

“你总管宦官,知晓他们的底细,朕要你选拔一百人,专司刺探朝廷百官的言行举止。切记,此事须得暗中进行!”

赵煦将“暗中进行”这四个字强调了一遍,语气也更重了一些,童贯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道:“奴婢时刻要侍奉在圣上左右,此事须得有一人主管,奴婢推荐同乡梁师成。受过训练的宦官不在少数,但不知他们该如何刺探百官?是封他们……”

“朕要的是暗中刺探,岂可大张旗鼓?若是为外人所知,那朕做件事还有何意义?这些宦官,或是扮作看家护院的门房,或是做那些朝臣家里的书童,都行!朕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朝臣,刺探到一些消息,朕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赵煦打断童贯,同时指点着童贯该如何做,他相信,以童贯的心智,绝对可以理解自己的用意。毕竟,作为历史上的北宋六贼之一,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的话,童贯何谈奸贼之名?

奸臣可用,忠臣亦可用,所用不过是人心。这些日子的接触下来,再加上李宪对自己的教导,赵煦已是明白,自己该如何去驾驭群臣。

用忠臣制奸臣,亦可用奸臣制忠臣,目的都是为了将权柄集于自身。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今的朝廷上,有几个忠于皇帝的忠臣?

旧党把持朝政,新党贬谪在外,赵煦明面上能用的,也只有童贯这些宦官了。好在,他们的忠诚度,甚是可靠。

“你觉得梁师成可用,那便由他主管。此事,须得秘密进行,所需银钱,从朕的私库里拨发。哪怕朕少吃点少用点,这件事也得办成!”

赵煦一手攥拳,突然猛地砸在面前的桌案上,像是做出了某种决绝一般,这一举动,将侍立在旁的童贯吓了一跳。

看样子,官家动怒了,童贯立刻躬身:“奴婢,定不会辜负皇恩,誓死办成此事。”

赵煦的前世赵竺,毕竟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在朝中的百官多为旧党成员,这些人在吕大防的带领下,时不时地压制着皇权。如果自己不做出一些举措的话,迟早会被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由此,赵煦想到了大明皇朝的厂卫制度,这是一种特务统治手段,目的就是要在暗中刺探百官,掌控他们的一言一行。

只不过,创立者朱元璋,实打实的手握天下权柄,他这么做,是怕手下人拥有不臣之心;而现在,赵煦这么做,则是为了能够先人一步,争夺权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少要知道这些旧党在谋划些什么,赵煦才能有相应举措应对,而不至于处处受制于人。

童贯领命,刚出福宁殿,沿着宫廊没走多久,就迎面与一人撞了个满怀,抬眼望去,却是发现来人竟然是吏部尚书杨畏。

“杨尚书,咱家见礼了。”童贯欠身,赶紧道歉,他见着杨畏脸色略有些沉重,便顺势而问,“不知杨尚书这么匆忙,所为何事?”

杨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见着童贯,眼皮微抬,一扫原先的脸色,堆笑道:“本公刚从资政殿出来,出宫去办一些要事。此间不妨事,童都知自便?”

“咱家倒是有些要紧的事去办,杨尚书,不消多说了!”

望着童贯拱手见礼,杨畏亦是回礼,见童贯走远,他才加快脚步,出了宫,径直往一处府宅而去。

府宅并不华丽,大门匾额上写着“范府”二字,经过门房的通报,杨畏很快就在府中的后花园的一处小亭子里找到了范祖禹。

“杨尚书,你这是提前来看本公笑话的?”

亭子里,范祖禹端着茶碗,正斜着身子观赏亭子边上池中的金鱼,他见杨畏到来,招了招手,示意其到亭子中来。

“若是来看本公笑话的,你也用不着这么着急。”

“范大夫说的哪里话,您是当朝帝师,谁会看您的笑话啊?”

杨畏坐定,他自然清楚范祖禹所言指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根据当初自己得到的消息,说是范祖禹代帝受刑,要在第二天施行。可是不知道为何,此事被耽搁了,范祖禹本人也被禁足在了家里。

直至今日,吕大防在资政殿里发了一通火,杨畏才大致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圣上当着百官的面格杀潘律,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你范大夫代帝受刑,亦是如此。可,这背后的缘由,恐怕还与潘家有关。”

“潘家要是对太皇太后的处理不满,大可以上书,何必这么……”范祖禹话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随即脸色变得难堪起来,朝天大吼道,“潘家,好一个潘家,竟敢拿本公当枪使!”

不需杨畏多说什么,范祖禹也明白过来了,潘家根本就不是冲着他去的,也不是表达不满,而是在威逼当今圣上。

潘家自然是不敢明面上逼迫赵煦,毕竟赵煦是君,他们是臣。君臣之间若是撕破了脸,朝臣必会拥护赵煦,届时倒霉的是潘家。

可若不撕破脸,而是抓住范祖禹代帝受刑这件事,让此事作为一个导火索,集结群臣逼迫赵煦对格杀潘律一事给个说法,那潘家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如此做法,就几乎不会有人怀疑到潘家的头上了。

范祖禹吼完,闷哼一声,大步流星走到了亭子里,将茶碗重重砸在了石桌上,那茶碗登时就碎裂成了两三片。

“杨尚书,此事绝不可以让圣上颜面受损,否则,圣上亲政以后,若是追究起来,你我都得担着罪责。”

“他们简直好算计,明明是潘律的问题,却让我等成了牺牲品。”杨畏也是有些不爽,“细细想来,这潘家城府甚深。潘律虽死,潘璟犹在,潘家的其他子侄辈儿,在朝中也担任着不少的要职。倘若将来我们这些人被圣上清算,那潘家之人必然有机会重新掌控朝局。”

“你我做个交易可行?”范祖禹将一只手搭在了杨畏的肩膀上,故作神秘,“若得杨尚书相助,恐怕明日之事,或许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