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今:百战成诗古人破防 > 第24章 古人震惊,袁老怎会如此大公无私?
换源:


       【“就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上,这是前提。表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袁老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这是天幕中,袁老的面孔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出现。】

天幕下的人们纷纷抬起头,瞪大眼睛,恨不得将袁老的模样刻印在脑海中。

有的雕塑家甚至都纷纷开始给袁老做雕塑,未来以后还要给他立庙。

唐朝初年。

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看着天幕。

五姓七望的官员神色越来越难看。

其实作为皇帝,他其实也不喜欢这天幕上的所思所言。

因为天幕上,字里行间都是在替平民百姓们说话。

对帝王威仪威胁很大。

但他又不能下旨让黎民百姓低头不去看天幕。

毕竟天幕那么大,百姓总是会看的。

既然如此,索性他就直接将天幕利用起来,可以打压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

【1971年,袁老所在科研小组成功利用野败,培育出了许多性状稳定的雄性不育株!】

【梦寐以求的成功近在咫尺,此时袁老却将自己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珍贵种子,无私奉献给了全国各大科研人员,以供研究。】

【他是多么希望,全国上下的同行们都能如他一样,站在同一点的起跑线上啊!】

天幕下。

历朝历代都天下哗然,震惊的都说不出话来。

平民百姓们看向袁老,越发的佩服。

这可真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

他是宁愿让自己利益受损,也要让后世子孙能更快一点粮食增产啊。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想法的,则是那些豪门贵族,五姓七望之人。

在他们看来,这人就像是一个傻子一样。

“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怎么能够如此毫无保留地送给他人。”

一个五姓七望万分不解的开口,言语之中甚至还多出了许多鄙夷。

但其实内心中,他是多么的嫉妒啊。

为什么这样才智之人是天幕上的人而不是自己啊。

“你不要了,可以给我啊。如果给我的话,我会用这东西,换来公侯万代的机会啊。”

“把这些种子都留着,那钱不就哗哗的来了嘛!”

天幕下,任何的古代人都无法理解天幕上这个人的想法。

即便是那些古之贤者,古之圣人的人,也是如此。

天幕上,弹幕暴增:

(袁老真是胸怀天下啊!)

(这才是当时那一代人该有的精神品质!)

【最终,在全国农学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和协同研究下,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在1973年9月的时候,完成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这三系法分别是: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

【又过了两年,1975年的时候,闯过三系配套、优势组合、制种三关后,一粒粒改变世界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纷纷飘向全国的农田。】

【画面中,金黄的稻子在风中波浪起伏,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漂亮,那样的让天下万民眼神迷离。】

弹幕:

(看到这一幕,眼泪终于止不住了!)

(这就是袁老,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不为名利,只为黎明百姓。)

(致敬!)

(致敬!)

天幕上,清一色的赞美弹幕将整个屏幕都遮住了。

【一年后的夏天,是丰收的诗歌。袁老所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南优’二号,终于使得全国水稻产量提高了30%!】

【平均亩产500公斤,最高亩产800公斤!实现了中|国杂交水稻第二次飞跃。】

天幕下,看到如此的高产,农民们再一次哗然一片。

“天哪,亩产500公斤!最高800公斤!比上一次还要夸张!”

“500公斤,也就是1000斤,这也太高了吧!”

“俺种一辈子地,也没种出过如此多的粮食啊。”

亩产千斤的粮食种子,他们以往时候,做梦都不敢做梦。

奢望都不敢奢望。

他们一直认为,人不能太过贪婪,否则得不偿失。

然而,后世人却截然相反。

正是因为他们过于“贪婪”,并且用于创新,用于否定前人的理论,这才能让后世的粮食增产如此之多。

【然而,荣誉加身的袁老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的科研团队依旧奋斗在研究杂交水稻第一线。】

【1982年10月,袁老又提出了关于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构想,并慢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986年10月,中|国杂交水稻累计种植9亿亩,稻谷超过900亿斤,可以养活1亿人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