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今:百战成诗古人破防 > 第21章 古人惊诧:亩产增加了20%,后世人还不满足?
换源:


       【这场持续了三年的饥荒,让袁老第一次从皮到骨,体会了饥饿给人带来的痛苦。】

画面中,一株株枯萎的稻谷,一个个骨瘦如柴的人们,都让天幕下的平民百姓们感同身受。

【每当回忆这段历史,都让他感到十分自责和恐惧。】

【他说:(饿怕了,脚都是肿的,就是水肿病)】

【他说自己身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却无法做到让人们远离饥饿,感到羞愧不已!】

天幕下的平民百姓们,听到这句话,不禁有些火热。

“好官啊,这要是放在咱们这,能够说出这句话的,都是好官!”

古代的人们,并不知道袁老不是官。

但是他们对官员的标准,却如此的低。

他们不奢望官员们能够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但求不要苛政压迫,要是稍微有点同情心,在他们眼中就是大大的好官。

【袁老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姿态,凝望着未来,准备跑向他想要的世界。】

【水稻,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距今已有六十万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掌握着一代代人温饱的起伏。】

【但数千年来,水稻的产量一直不尽人意。人们也常常处于饥饿状态!】

【直到1959年,中国水稻育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质变。】

【‘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翔培育出了矮秆良种水稻,广陆矮!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实现了中|国水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天幕下的人们看着突然又出现的一个人很是诧异。

“又是一个农学家,对,后世人叫他们是农学家!”

“等等,天幕上说,他培育出来的水稻,居然亩产增加了两成!”

天幕下的农民伯伯们都纷纷抬起头,看着这个数字,都极为震惊。

“天哪,土地的亩产不是定数吗?天幕上的人居然说粮食可以增产!”

这些人从小就被人教育着“天下之财皆有定数”之类的话。

现在突然有一个人跟他们说,天下的财产是可以增长了,打破了他们以往的认知。

关键是,这个新的认知居然还是正确的。

一时间,这句话给很多古板的人带来无比巨大的冲击。

【但这依旧不够,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这声轰隆隆的呐喊,并没有带来足以改变中|国的效益。】

【水稻的产量虽然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是无法承载一个长期以来,粮食紧缺,人口过亿的国家。】

天幕下,人们都纷纷感叹:“天哪,后世人真是不知足。粮食产量都已经提高了两成了,他们还不满足。要知道,我们是连想都不敢想!”

“是啊是啊,真是贪得无厌!”

另一个明显是地主阶层的人对天幕本能感觉到了厌恶、恐惧,每次说话总是带刺。

另一个人若有所思说道:“可是你听听,后世人都达到了14亿了,这点粮食依旧解决不了什么。”

又有人说道:“是啊是啊!诶,你们说,后世明明也有饥荒了,为什么就不乱呢。”

【1961年7月的某一天,袁老在农校的农田里观察水稻,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

【这株特别的水稻形态高大,产量出奇,籽粒饱满。】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这次意外的重大发现,让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落在了袁老的手里。】

【与杂交水稻的不解之缘也在此结下。】

【但对于一个农业科学家来说,发现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发挥作用才是成功的关键。】

【从这之后,袁老在心里萌生了出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设想,开始探索这个极其复杂的隐秘世界。】

天幕中,对袁老的极少语调很平淡。

但是字里行间,却总是透露出对他的尊重。

那些自视甚高的官老爷们看着天幕,都酸涩不已。

明明内心中一直都十分鄙视‘农民’,可是却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后世人对袁老的称赞、追捧、尊重、喜爱。

他们无法理解,对方只是一个农民,不读圣贤之书,为什么会获得巨大的成就。

他们也不愿意去懂、去理解。

许多人甚至都开始摆烂。

【时间一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