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凤栖梧桐烬余香 > 第二章 群芳谒见
换源:


       晨光熹微,透过凤藻宫高悬的朱红窗棂,将细碎的金芒筛落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昨夜燃烧殆尽的红烛残骸已被宫人悄无声息地清理干净,连一丝烛泪的痕迹都未曾留下。

沈知意端坐在巨大的紫檀木嵌螺钿鸾凤镜台前,云舒带着两个小宫女正为她梳妆。

“娘娘,今日是众妃嫔首次觐见,按制需佩戴九凤衔珠步摇冠,着明黄凤袍……”云舒的声音带着心疼,将一顶比昨日的九尾凤冠略小、却依旧华贵逼人的步摇冠捧了过来。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一片沉静。“更衣吧。”声音平静,听不出半分情绪。

明黄色的凤袍加身,金线绣制的凤凰展翅欲飞,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夺目的光泽。沉重的步摇冠压在发髻上,垂下的珍珠流苏随着她细微的动作轻轻摇曳,发出细碎的声响。镜中的女子,眉如远山,目似秋水,妆容精致得无懈可击,雍容华贵,仪态天成。

“皇后娘娘驾到——!”

随着司礼太监一声悠长尖利的唱喏,凤藻宫正殿的沉重雕花殿门被缓缓推开。沈知意扶着云舒的手臂,一步一步,踏着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走向那高高在上的凤座。每一步,裙裾拂过地面,步摇上的珍珠轻轻碰撞,发出清脆而单调的回响,在这安静的巨大殿宇中格外清晰。

她目不斜视,径直走向大殿正前方那铺着明黄锦垫的凤座,端然落座。

“臣妾(嫔妾)等,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莺莺燕燕的参拜声浪瞬间响起,如同百鸟齐鸣。殿内黑压压地跪满了人。按照位份高低,从身着华丽宫装的妃嫔,到青涩稚嫩的采女、选侍,无一不俯下身去,额头触地,姿态恭谨无比。

沈知意端坐凤椅之上,目光平静地向下扫视。

“免礼,赐座。”

“谢皇后娘娘恩典!”

众人谢恩起身,按照各自的品级,在早已设好的紫檀木座椅上依次落座。一时间,环佩叮当,暗香浮动。

沈知意的目光缓缓掠过一张张精心描画、或明艳或清丽的脸庞。

为首的是四妃之位。丽妃林氏,一袭绯红色缕金百蝶穿花云缎宫装,云鬓高耸,金钗步摇璀璨夺目。她生得极其明艳张扬,眉眼间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傲气和锐利。此刻,她虽然依礼垂眸,但那微微上挑的眼角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审视目光,清晰地传达着一种不甘与隐隐的敌意。她的父亲是手握重兵的镇北侯,她的底气,来自皇帝对边将的倚重。

坐在丽妃下首的是德妃陈氏。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绣折枝玉兰宫装,发髻上只簪了几支温润的玉簪,整个人如同空谷幽兰,气质温婉娴静。她唇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柔顺谦卑的微笑,低眉顺眼,姿态放得极低。德妃出身江南书香望族,其父是清流领袖之一,与沈家关系微妙。

另外两位妃位,贤妃与淑妃,位份虽高,但或因家世不显,或因性情寡淡,此刻只是规矩地坐着,脸上带着得体的恭敬,存在感反而不如丽、德二妃强烈。

再往下,是九嫔、婕妤、美人……各色宫装争奇斗艳,如同御花园中竞相开放的娇花。她们或紧张地绞着手中的帕子,或好奇地偷偷打量这位新后,或努力维持着端庄的姿态。沈知意甚至在其中看到了几张略带稚气的脸庞,眼神清澈中带着不安,显然是新近入宫、位份低微的采女。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脂粉香气和一种无声的、紧绷的张力。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聚焦在凤座之上。

短暂的沉默被打破,丽妃林氏率先开口。她微微侧身,面向沈知意,脸上绽开一个极其明艳的笑容,声音清脆如同珠落玉盘,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皇后娘娘真是天人之姿,雍容华贵,气度非凡!昨日封后大典,臣妾等在远处观礼,见娘娘与陛下并肩而立,真真是璧人一对,羡煞旁人呢!”她刻意加重了“并肩而立”几个字,目光灼灼地直视沈知意。

这话听起来是恭维,却像一把裹着蜜糖的软刀子。谁不知道昨夜帝后大婚,皇帝根本未曾踏入凤藻宫?丽妃此言,分明是在不动声色地撩拨沈知意新婚独守的痛处,试探她的反应。

殿内瞬间更加安静,落针可闻。所有妃嫔的目光都悄悄在丽妃和皇后之间逡巡,空气仿佛凝固了。

沈知意端坐不动,脸上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神情,仿佛没有听出丽妃话中的任何机锋。她甚至微微牵动了一下唇角,露出一丝极淡的温婉笑意。她抬手,轻轻抚了抚垂在耳畔微微晃动的珍珠流苏,指尖冰凉。

“丽妃有心了。”她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陛下勤政,心系天下万民,大婚之喜亦不敢懈怠政务。本宫身为皇后,自当以陛下为楷模,夙夜匪懈,为陛下分忧。”她的目光平静地迎向丽妃的眸子,没有丝毫闪避,“昨夜陛下忧心北境军情,故而夙夜勤政。”

丽妃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但沈知意说得如此坦然,如此平静,仿佛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她准备好的所有揶揄和试探,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气氛微妙之际,一直安静端坐的德妃陈氏,适时地开口了。她声音轻柔,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吴侬软语般的韵味:“皇后娘娘贤德,体恤圣躬,实乃六宫之福,更是臣妾等学习的典范。”她微微欠身,姿态谦卑而真诚,“只是娘娘初掌宫闱,诸事繁杂,更要保重凤体才是。陛下勤政,娘娘亦需珍重,方是社稷之福。”她的话语滴水不漏,既捧了皇后,又显得格外贴心,仿佛真心实意地关心着沈知意的身体。

沈知意看向德妃。这位看似温婉柔顺的德妃,说话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挑不出错处。她微微颔首:“德妃所言甚是,本宫记下了。”

有了德妃打圆场,殿内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些许。其他位份较低的妃嫔也纷纷开口,说着些“皇后娘娘辛苦”、“娘娘保重凤体”之类的场面话。

沈知意始终维持着那份端庄得体的仪态,温和地应对着,时而颔首,时而简短地回应几句。她的目光看似温和地扫过众人,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情。

就在这时,殿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随即是司礼太监略带急促的通传:“启禀皇后娘娘,御前总管李公公奉陛下口谕到!”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殿门口。

李德全依旧是那副恭敬的面容,快步走了进来,目不斜视地走到丹陛之下,对着凤座上的沈知意深深一揖:“奴才李德全,叩见皇后娘娘。”

“李总管免礼。”沈知意声音平稳,“可是陛下有何旨意?”

李德全直起身,垂手肃立,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回皇后娘娘,陛下特命奴才送来百年老山参两支,并赐玉泉宫新贡雪顶含翠一罐,特此补偿娘娘。”

他话音落下,身后两个小太监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捧上两个精致的紫檀木托盘。一个托盘里是两支品相极佳、根须分明的人参,另一个托盘里则是一个天青釉冰裂纹的茶叶罐。

“陛下还说,”李德全的声音顿了顿,“皇后贤德,深明大义,朕心甚慰。望皇后好生治理六宫诸事,不负朕所望。”

“臣妾谢陛下隆恩。李总管代本宫回禀陛下,陛下心意,本宫感激不尽,定当遵旨。”

李德全再次躬身:“奴才遵旨。奴才告退。”说完,便带着小太监退了出去。

丽妃林氏端起手边的茶盏,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动作优雅,唇角却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带着幸灾乐祸的得意弧度。她斜睨了一眼凤座上的沈知意,眼神充满了嘲讽——看吧,就算戴上了凤冠又如何?陛下还不是把你晾在一边?这皇后当得,也不过如此!

德妃陈氏依旧低垂着眼帘,看不清神色,只是端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

其他妃嫔更是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触怒了这位看似温和、实则处境尴尬的新后。

“本宫初掌宫务,日后还需诸位姐妹同心协力,和睦相处,共同侍奉好陛下。”她的声音依旧温和,“今日便到此吧。诸位妹妹也辛苦了,早些回去歇息。”

“臣妾(嫔妾)等告退!”

众妃再次起身行礼,依次退出殿外。脚步声、环佩声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殿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