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退休老教师?学生反手镇压汉东 > 第十六章 一封匿名”举报信’
换源:


       电话那头,是钟小艾被侯亮平那声咆哮惊住的、长长的沉默。

结婚多年,这是侯亮平第一次对她如此失态地大吼。

那声音里的暴戾和疯狂,像冰锥刺穿了电话线,让她握着手机的手指都微微发凉。

侯亮平吼完,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控,胸膛剧烈起伏着,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妻子压抑的呼吸声。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声音迅速切换成一种带着疲惫、委屈又无比深沉的腔调,充满了“为大局牺牲”的悲情:

“小艾……对不起,我刚才……太激动了。

”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沙哑,“我不是冲你发脾气。

我是……我是心里憋得慌啊!你知道吗?在汉东,我侯亮平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

我的一举一动,我能不能站稳脚跟,能不能打开局面,都直接关系到我们钟家的脸面!

关系到爸的威信!”

他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个人受挫的屈辱感与整个钟家的荣辱捆绑在一起:

“那些人,方学明,还有他背后那些看我笑话的人,他们打的不是我的脸,他们是在打我们钟家的脸!

是在试探我们钟家的底线!如果我们这次认了怂,退了这一步,以后在汉东,谁还会把我们钟家放在眼里?谁还会把我侯亮平当回事?

我们还怎么替爸分忧?怎么去查那些真正的大鱼?”

侯亮平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哽咽的沉重:“小艾,我不是为了我自己争这一口气。

我是为了我们钟家!为了爸托付给我的担子!为了汉东这片土地,不能再烂下去啊!”

他将个人私欲包裹上“家族使命”和“反腐大业”的金色外衣,显得无比“悲壮”和“无私”。

这招“柔情明义”果然奏效。

电话那头的钟小艾,心头的些许不安和抵触,在丈夫描绘的“家族荣辱”和“政治使命”面前迅速消融。

她甚至被这份“担当”微微打动。

钟家的面子,父亲的威信,这确实是她无法忽视的软肋。

“……亮平,”钟小艾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少了几分犹豫,多了几分理解和认同,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我……刚才想得简单了。”

她选择了相信丈夫描绘的宏大图景,相信这确实关乎钟家的根本利益。

但作为更熟悉高层规则的人,她本能地保留了一丝谨慎,

“不过……那个方学明,毕竟不是一般人。

他身边那个警卫……还有他能惊动教育部直接施压……这些都说明他背景很深。

你要动他,一定要……注意方法。

要合规合法,要让人挑不出大毛病。

千万别再像上次那样,授人以柄了。”

她再次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这是她最后的底线。

听到妻子终于松口,甚至隐隐站到了自己这边,侯亮平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轰然落地!

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说服已经完成!钟小艾的动摇和顾虑,恰恰说明她已经被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至于“注意方法”、“合规合法”?

他心中冷笑,只要能达到目的,方法有的是!

“你放心,小艾!”侯亮平的声音充满了“幡然醒悟”的诚恳和“胸有成竹”的自信,“吃一堑长一智。

上次是我太急,被愤怒冲昏了头。

这次,我一定吸取教训,绝对按规矩办事!

用最合规、最无可挑剔的方式,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既把子琳的名额拿回来,也替我们钟家,在汉东彻底立住这个威!”

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如同给钟小艾喂下了一颗定心丸。

夫妻俩又温言细语了几句,才结束了通话。

挂断电话,侯亮平脸上的温情和沉重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亢奋的阴鸷。

他猛地拉开办公桌抽屉,拿出那份薄薄的、关于方学明的“公开档案”,眼神锐利如鹰隼,再次逐行扫过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文字。

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

窗外,城市的霓虹渐次熄灭,黎明前最深的黑暗笼罩下来。

侯亮平就坐在那片昏黄的台灯光晕里,烟灰缸里塞满了扭曲的烟蒂,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焦油味。

他时而对着档案凝神苦思,时而在电脑上快速敲击,时而抓起笔在打印纸上疯狂地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眼神时而迷茫,时而爆发出异样的精光。

当清晨第一缕微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窗帘缝隙,投射在凌乱的桌面上时,侯亮平终于停下了动作。

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没有一丝疲惫,反而闪烁着一种近乎病态的亢奋和……“惊喜”!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措辞“严谨”的匿名举报信草稿,还有一份他精心“梳理”出来的、指向预备干部学院汉东分院招生环节可能存在“权钱交易”的“线索”分析。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满足地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扭曲的笑容。

方法?合规?

这不就来了吗?

上午九点,反贪局副局长陆亦可、侦查处长林华华等人推开侯亮平办公室的门,准备例行汇报(尽管侯局停职,但工作并未完全停滞)。

眼前的景象让她们都吃了一惊。

侯亮平依旧穿着昨天那身略显褶皱的衬衫,头发凌乱,双眼布满了骇人的红血丝,眼袋深重,脸色是一种熬夜后的灰败憔悴。

办公桌上烟灰缸堆积如山,文件散乱,仿佛经历了一场风暴。

然而,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却异常亢奋,与那副疲惫的躯壳形成了诡异的反差。

“侯局,您这是……”陆亦可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和不易察觉的疑虑。

“没事!没事!”侯亮平猛地站起身,动作幅度大得有些夸张,脸上洋溢着一种发现重大线索的“惊喜”和“振奋”,他拿起桌面上那份刚“出炉”的匿名举报信打印件,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同志们!重大发现!重大线索啊!”

他挥舞着那份薄薄的打印纸,仿佛那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就在昨天晚上!我收到了一封极其重要的匿名举报信!直接寄到了我的保密邮箱!

举报的内容——直指预备干部学院汉东分院,存在严重的招生舞弊和权钱交易现象!”

“匿名举报?干部学院?”林华华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侯局,干部学院……就算真有问题,他们的主管单位是教育部和中央组织部门,内部的纪检体系也相对独立。

这种举报……按程序,是不是应该转给他们的上级主管纪检部门或者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我们反贪局直接介入……程序上,会不会不太合适?”

陆亦可虽然没有说话,但目光也紧紧盯着侯亮平,显然有着同样的疑问。

干部学院的特殊性,她们都清楚。

“不合适?”侯亮平大手一挥,脸上露出一种“你们太死板”的表情,语气斩钉截铁,

“华华同志!你的顾虑是正常的,但思想要打开!要看问题的本质!”

他走到办公室中央,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牵强附会却又极具煽动性的“逻辑推演”:

“第一,举报信明确指出,是干部学院的某些领导层,利用招生权力,收受巨额贿赂,买卖入学名额!这卖的是什么?是官位吗?

不是!但卖的是通往官位的‘通行证’!是未来干部的‘入场券’!

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卖官鬻爵’?

其危害,比直接卖一个实职官位更深远、更恶劣!因为它污染的是干部队伍的源头!”

“第二,”

他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变得更加沉重,“这些花钱买进去的都是些什么人?

是像董学兵那样真正优秀的寒门学子吗?不!

举报信里暗示了,很可能是一些不学无术、背景复杂的纨绔子弟!

这样的人,一旦披上干部学院的光环,进入我们的干部队伍,未来会造成多大的危害?想想丁义珍!想想他给国家造成的巨额损失!

想想他背后的保护伞!丁义珍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源头堵住,不把这种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未来会有多少个丁义珍冒出来?会给党和国家造成多么不可挽回的损失?”

他将董学兵(那个被侯亮平自己剥夺资格的学生)和丁义珍这两个极具冲击力的名字抛出来,将一起尚未查证的匿名举报,直接拔高到了关乎国家未来、关乎反腐成败的生死存亡高度!

“同志们!”

侯亮平的声音陡然激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大义”感,“反贪肃纪,是我们的天职!

面对这种可能污染干部源头、危害国家根基的腐败行为,我们反贪局责无旁贷!必须挺身而出!

如果我们因为所谓的‘程序’、‘管辖’就畏首畏尾,袖手旁观,那就是失职!

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汉东现在就像一个四处漏水的大窟窿,如果我们不拼尽全力去堵,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顶顶“大义”的帽子扣下来,配合着侯亮平那憔悴却“正气凛然”的形象,

林华华和其他几位在场的干部,脸上的疑虑渐渐被一种“使命感”所取代。

侯局说得对啊!干部学院的腐败,确实危害巨大!我们反贪局不管,谁管?

程序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嘛!为了反腐大局,有点变通也是必要的!

“侯局,您说得对!是我们想岔了!”林华华率先表态,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只有陆亦可,沉默地站在一旁。

她看着侯亮平那双因亢奋而异常明亮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他挥舞举报信时那种近乎表演的激动,

再联想到他停职期间的种种异常和对方学明那近乎偏执的敌意……一股寒意悄然爬上她的脊背。

眼前的侯亮平,还是那个曾经嫉恶如仇、让她敬佩的侯局长吗?他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听起来大义凛然,

可为什么……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那份所谓的匿名举报信,出现得也太“及时”、太“精准”了吧?而且,他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急于翻本,不惜一切代价。

陆亦可的目光落在侯亮平紧握着举报信、指节微微发白的手上,那手,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心底那份越来越浓重的疑虑和不安,深深地压了下去。

这潭水,似乎比丁义珍那时,更加浑浊,更加危险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