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荡剑风云 > 拨得云开
换源:


       夜雨未歇,山林间雾气弥漫。

一行人脚步匆匆,踏碎满地枯枝。顾小楼身披黑衣,肩上仍挂着从北园带出的卷轴,虽已脱险,却不敢有丝毫松懈。身后众人皆是气息粗重,显然连番苦战已耗尽体力。

“再走十里便是老君岭。”赵六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低声说道,“那边有处废弃的山洞,我以前打柴时曾避过雨。”

云逸道长点头,目光扫过众人:“眼下不宜久留,必须尽快藏身。”

他们一路穿行密林,避开官道与村落,终于在寅时初刻抵达那处山洞。洞口被藤蔓遮掩,入口狭窄,内里却颇为宽敞。赵六燃起火折子,微光映照下,可见石壁斑驳,地上积着厚厚的落叶与尘土。

洪远将门关紧,低声道:“此处虽隐秘,但不知是否安全。”

顾小楼并未答话,而是缓步走入洞中深处。他的目光落在一块半埋于泥中的石碑上,拂去尘土,隐约可见“武当”二字,笔锋苍劲,似为前辈高人所留。

他心中一动,正欲细看,耳边传来赵六的声音:“这里有东西。”

只见赵六手中拿着一张残破的纸片,边缘焦黄,似乎曾被火燎过。顾小楼接过一看,纸上画着一幅简略的地图,中央标注着一个红点,旁边写着“宫南三里”。

“这是……”他眉头微皱,心中隐隐觉得这地图碎片与那卷轴之间或许有所关联。

“看来我们并非第一个来此的人。”云逸道长沉声说道,“此地恐怕早有人设伏。”

众人神色凝重,纷纷环视四周,生怕暗中有敌潜伏。

“无论如何,先歇息片刻。”顾小楼收起地图碎片,盘膝坐下,闭目调息。

洞外风雨交加,洞内却一时寂静无声。火光照映着众人的脸庞,疲惫之中带着几分警惕。

良久,顾小楼睁开双眼,缓缓开口:“今日突围之役,暴露了我们太多弱点。”

赵六闻言,握紧拳头:“若不是影子那厮太强,我等未必会败得如此狼狈。”

“非是他一人之功。”顾小楼摇头,“慕容玄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只待我们自投罗网。”

“可我们为何会被发现?”洪远皱眉,“按理说,我们行事极为谨慎。”

“只有一个可能。”顾小楼语气冷峻,“有人泄露了我们的行踪。”

众人皆是一震。

“不可能!”赵六急道,“我们几人同进退,怎会有人背叛?”

“我也希望没有。”顾小楼目光如炬,“但我不能不防。”

气氛一时凝滞,沉重得令人喘不过气。

“如今最重要的是找出下一步该往何处。”云逸道长打破沉默,“慕容玄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抢占先机。”

顾小楼点头,取出那卷轴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一些朝中权臣与江湖势力之间的交易往来,其中赫然出现几个熟悉的名字——正是当年参与围剿顾家之人。

“看来,我的仇家,不止一个。”他声音低沉,眼中寒意渐浓。

赵六凑上前仔细看了半晌,忽然指着一处墨迹模糊的地方道:“这里好像被人抹去了名字。”

顾小楼心头一跳,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药水涂抹其上,片刻后,果然显现出两个字:御书房。

“御书房?”洪远惊道,“那是皇宫里的地方!难道……此事竟牵扯到皇室?”

“也许比你想的更深。”顾小楼站起身,目光坚定,“我们要查清楚,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

云逸道长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依我看,不如暂避锋芒,先回武当。以武当派之力,或能护你周全。”

“不行。”顾小楼断然拒绝,“武当虽为名门大派,但若真牵涉皇室,恐怕也会受制于人。况且,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庇护,而是真相。”

“那你打算如何?”赵六问。

“先查明这‘宫南三里’究竟指的是何处。”顾小楼指向地图碎片,“若能找到线索,或许能揭开一部分谜团。”

“可现在外面全是慕容玄的眼线。”洪远担忧道,“贸然外出,恐有危险。”

“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方式。”顾小楼嘴角微微扬起,“既然他们想盯着我们,那就让他们盯个够。”

他说完,便从怀中取出一只信鸽,轻轻抚摸它的羽毛,随即附上一封伪造的书信,将其放飞出洞口。

“你在做什么?”赵六不解。

“诱敌。”顾小楼淡淡一笑,“让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以为我们已经离开,去往另一个方向。”

赵六恍然大悟:“妙计!”

“但这还不够。”顾小楼看向赵六,“你扮作樵夫,出去探探风声。若有人跟踪,务必留下记号。”

赵六点头应命,稍作乔装后,悄然离去。

洞中再度陷入沉默,唯有火堆噼啪作响。

许久之后,赵六归来,袖中多了一张纸条,递予顾小楼。

顾小楼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个符号——昆仑派特有之标记。

他脸色微变,将纸条递给云逸道长。

“果然是慕容玄的手下。”云逸道长眉头紧锁,“他们已追至此地。”

“但他们还不知道我们具体藏身之处。”顾小楼冷静分析,“只要我们不动声色,便可再撑些时日。”

“可我们终究不能一辈子躲在这里。”洪远叹道。

“当然不会。”顾小楼站起身,目光灼灼,“但眼下,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以退为进。”云逸道长低声轻叹。

顾小楼微微一笑,并未回应。

这场棋局之上,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此刻,风雨依旧,山洞之外,一道身影悄然隐入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

洞中灯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坚毅的脸庞。

这一夜,注定无眠。

破庙残垣断壁,檐角垂落蛛网,石阶上青苔斑驳。

顾小楼一行人悄然潜入,脚步轻缓,生怕惊动外界耳目。赵六将门轻轻掩合,洪九掏出火折子点燃一根枯枝,微弱的光映照着众人疲惫却警觉的脸庞。

云逸道长扫视一圈,低声道:“此地虽旧,但尚可暂避一时。”

话音未落,忽闻外头传来几声乌鸦啼叫,夜色沉沉,更添几分诡异。

“莫非是他们追来了?”洪九压低嗓音。

“不。”顾小楼缓缓摇头,“那声音太近,且节奏有误,不是自然之鸣。”

他话音刚落,神像底座忽然传出一阵轻微的咔哒声,仿佛机关被触动。众人一惊,纷纷后退几步,手按兵刃,目光齐齐投向那处黑暗角落。

只见一道暗影从神像背后缓缓浮现,身形佝偻,披着一件灰褐色斗篷,兜帽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深邃如渊的眼睛。

“是你!”赵六惊呼出声。

顾小楼也认出了来人——正是那日在山中采药时偶遇的神秘老者!

“别慌。”老者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之力。他抬手吹响一枚竹哨,哨音悠远绵长,竟令众人心绪瞬间平和下来。

“你怎会在此?”云逸道长上前一步,神情戒备却不失礼数。

“天地无处不可行。”老者淡淡一笑,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轻轻铺展在地。

地图上绘着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线,起点正是他们此刻所处之地,终点则指向东南方向的一座古塔。

“这是……”顾小楼眉头微皱。

“你们要走的路。”老者指了指地图上的标记,“若想避开慕容玄的眼线,唯有绕道此处。”

“你怎么知道我们在被追?”赵六仍心存疑虑。

“山风中有杀气,草木间藏杀机。”老者语气平静,“你们一路奔波,气息紊乱,若非有人相助,恐怕早已落入圈套。”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凛。确实,自脱险以来,他们始终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仿佛敌人随时可能从暗处扑出。

“你为何要帮我们?”顾小楼凝视着老者,目光锐利。

“缘法使然。”老者并未正面回答,只是反问一句,“你不想查清真相么?”

一句话,直击顾小楼心中最深处。

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想。”

“那便听我一言。”老者指向地图,“三日后,辰时三刻,月隐星晦之时,前往此塔,必有所获。”

“塔内有何?”云逸道长追问。

“答案,在等你们去寻。”老者说完,缓缓后退,身影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洞中再度陷入寂静,唯余火光摇曳。

“此人来历不明,焉知不是陷阱?”洪九低声说道。

“但我总觉得他说的是真的。”赵六接口,“他若要害我们,方才便已动手,何必多此一举?”

“更何况。”顾小楼缓缓开口,“他提及的那座塔,我记得曾在武当古籍中见过记载——‘天机塔’,传为前朝遗物,藏有诸多秘辛。”

“若真是如此,或许真能揭开部分谜团。”云逸道长沉吟片刻,终是点头,“既然眼下无路可走,不妨依他所言行事。”

“但我们不能全信。”赵六提醒道,“还需小心提防。”

“当然。”顾小楼站起身,目光坚定,“我会安排人手沿途布下记号,以防万一。”

说罢,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短刀,在地上划出几道痕迹,示意赵六与洪九分头布置。

众人各自忙碌,破庙中顿时多了几分生气。

而就在此时,神像底座又传来一声细微的震动,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缓缓移动。

“等等!”顾小楼喝止众人动作,迅速靠近那处石座,伸手探入缝隙之间,果然触碰到一个滑动机关。

“这庙里,果然另有乾坤。”

他用力一推,机关应声而动,整座神像竟缓缓向旁移开,露出一道狭窄的石门。

“里面是什么?”赵六紧张地问。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顾小楼率先迈步而入,其余人紧随其后。

石门之后,乃是一条幽深地道,墙壁上镶嵌着铜灯,灯芯早已熄灭,却仍有淡淡的油香残留。

地道尽头,赫然是一座小型密室,中央摆放着一座石桌,桌上放着一本古旧书册,封面斑驳,字迹模糊。

顾小楼走上前,翻开一看,竟是关于“御书房”的详细布局图,以及一份官员名单,其中赫然写着几个熟悉的名字——正是当年参与围剿顾家之人。

“原来如此……”他喃喃道。

“这些资料……难道是那位老者留下的?”云逸道长惊讶不已。

“或许是吧。”顾小楼合上书册,神色复杂,“但他为何要这么做?他的身份究竟是谁?”

“也许正如他所说。”赵六轻叹,“缘法而已。”

众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疑惑与敬意。

他们本以为孤立无援,如今却得神秘人物相助,不仅脱离险境,还获得了重要线索。

这一夜,风雨未歇,破庙之外,山林深处,一道身影悄然离去,消失于茫茫夜色之中。

而庙内,灯火渐熄,众人盘膝而坐,静待黎明。

残烛微光,映得石壁上斑驳的铜灯泛起幽暗之色。顾小楼等人自破庙密道中走出,已是翌日清晨。他们绕过山径,借老者所赠地图避开慕容玄耳目,终在一处隐秘山谷中的旧宅落脚。

此地原是武当一脉旧居,虽久无人至,但屋舍尚存,门窗完好,足以遮风避雨。众人稍作修整后,便将从密室中带出的证据尽数摊开于厅堂木案之上。

文书、布片、兵器、印模……零散物件铺满桌面,似一幅尚未拼合的图卷,等待一双双慧眼去理清其中因果。

“先分门别类。”顾小楼低声说道,语气沉稳如常,“洪九,你识兵刃最准,先查那些兵器是否与三年前那夜相符。”

洪九点头应声,俯身翻看几件残损兵刃。他手中拿起一柄断刀,刀锋已钝,但仍能辨出刀背上的刻痕——一道极细的斜纹,非寻常铁匠所为。

“这刀……”他眉头微皱,“我曾在顾家护院身上见过类似的。”

赵六则坐在一侧,手中轻抚着一张泛黄纸页。纸上墨迹斑驳,字迹模糊,唯有右下角一枚朱红印记依稀可辨,隐约可见一个“穆”字轮廓。

“这‘穆’字……”赵六低语,“莫不是指那外戚穆家?”

“若真是如此,那便是确凿证据。”云逸道长缓步走近,目光凝重,“只是单凭一枚印章,尚不足以定罪。”

“那就找出更多佐证。”顾小楼接过话头,指尖轻点另一张布片。布料已然褪色,边缘有细密针孔痕迹,仿佛曾被缝于某物之内。

他取来温水,轻轻浸润布面,片刻后,布纹浮现,隐隐现出一只展翅飞鸟图案——正是顾家府邸窗棂上的图腾。

“这是……”他瞳孔微缩,声音低哑,“是我们家的布。”

云逸道长从怀中取出一小瓶药液,滴落数滴于布面之上。顷刻间,原本褪色的纹路竟微微复现,清晰如初。

“回光露果然神效。”赵六惊叹。

顾小楼却未露出喜色,反倒神色愈发凝重。他将布片小心收起,转而翻开一叠文书,逐页查看。其中一份尤为关键,乃是一封密令,虽部分字迹已失,但时间标注赫然写着:三年前秋末。

“正是那夜前后。”他喃喃。

赵六凑近细看,忽然指着一行字道:“你看这段话——‘待事成之后,必有厚赏’。语气不像是江湖人所写,倒像是朝廷中人的口吻。”

“朝廷?”洪九闻言一震,抬头看向顾小楼,“你是说……顾家灭门,背后还有朝中之人插手?”

顾小楼未答,只是将那份密令放在桌上,又抽出另一张纸页。这张纸上画着一座建筑布局图,题头赫然是“御书房”三字。

“御书房……”云逸道长目光一沉,“这是皇宫内廷重地,怎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看来那位神秘老者并非空言。”顾小楼缓缓道,“他引我们去天机塔,或许早知这里有这些资料。”

“但他为何要帮我们?”赵六皱眉,“他到底是谁?”

“眼下无暇深究。”顾小楼摇头,“当务之急,是将这些证据串联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联。”

说罢,他取出一块炭笔,在墙上画出一条时间线,将各证据按时间顺序排列其上。

“三年前秋末,顾家覆灭。”他在起点处画了个圈,“与此同时,这份密令出现,盖有‘穆’字印章。而后,又有兵器流入民间,甚至出现在朝廷围剿行动中。”

“再看这份御书房布局图。”赵六接话,“若有人意图潜入皇宫,这份图必不可少。”

“所以,他们的目标不只是顾家。”云逸道长缓缓道,“而是更深远的计划。”

“但究竟是什么计划?”洪九追问。

顾小楼沉默良久,最终开口:“我们现在掌握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幕后之人,还未浮出水面。”

正说着,赵六忽然从一堆杂乱纸页中抽出一张,脸色骤变。

“你们看这个!”他指着一张边角破损的纸页,上面盖着一枚奇特的印模——非官印,亦非私章,而是一只鹰首蛇尾的图案。

“这是……”顾小楼上前一步,仔细端详,“从未见过的标记。”

“丐帮情报网中也未曾记录。”赵六摇头,“但我可以确认,这不是江湖门派常用的印记。”

“或许是朝廷暗卫?”洪九猜测。

“可能性极大。”云逸道长点头,“若是暗卫令牌印模,那说明此事牵涉更深。”

空气一时凝滞,众人皆陷入沉思。

“我们不能再等了。”顾小楼缓缓起身,目光坚定,“这些证据必须尽快整理完毕,然后设法送出,交予可信之人。”

“谁可信?”赵六问。

“江湖中人,恐怕难保不被慕容玄渗透。”洪九接口,“而朝中……”

“朝中自有忠义之士。”顾小楼打断他的话,“只要我们将证据交到对的人手上,真相便能大白。”

“那你打算如何做?”赵六追问道。

顾小楼未立即回答,而是转身走向窗边。窗外晨雾未散,远处山林苍茫,天地辽阔。

“先将证据归档,分类清楚。”他低声说道,“每一件都要注明来源、时间、地点与可能涉及的人物。”

“好。”赵六点头,“那我现在就开始誊抄文书内容。”

“我去核对兵器来源。”洪九也站起身。

“我来整理御书房图纸。”云逸道长拾起那张布局图,“或许能从中发现更多线索。”

顾小楼最后看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证据,心中一片清明。

这场复仇,早已不止是他一人之事。家族血仇之外,还藏着更深的阴谋。而今,他手中握有的,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通向真相的钥匙。

“真相……”他低声呢喃,“终究会浮出水面。”

厅堂之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忙碌的身影。证据在一页页翻动,线索在一寸寸延伸,仿佛命运的齿轮,正悄然转动。

而在这静默之中,某种更为深远的力量,也在悄然酝酿。

夜色如墨,寒风穿林。

顾小楼盘膝坐在藏经阁一角,面前摊开一卷泛黄旧档。烛火摇曳,映得他眉心紧锁,额角隐现青筋。

云逸道长立于书架旁,手中轻翻一页残卷,目光沉静如水:“此印模确为御赐之物,乃先帝亲封外戚李家的私用章。”

赵六闻言,立刻将手中刚誊抄完的一份文书递上:“那这张纸上提到的‘奉旨调兵’四字,恐怕并非虚言。”

洪九站在窗前,警惕地望着外面夜色,低声问道:“若真是朝廷授意,那顾家当年……”

话音未落,顾小楼猛然起身,手中攥着一张纸片,指节发白。那是从一堆残页中抽出的半张契约,边角破损,却依稀可见“外戚”二字,以及一个模糊的姓氏——“李”。

“原来……是他们。”他声音低哑,仿佛压抑多年的情绪终于找到出口,“我早该想到的。”

云逸道长放下手中卷册,缓步走来,语气沉稳:“你见过这枚印章?”

顾小楼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轻轻放在桌上。玉佩虽久经岁月,但其上的图腾依旧清晰——一只鹰首蛇尾的图案,与先前在证据堆中发现的印模完全吻合。

“这是我娘临终前交予我的。”他低声道,“她说,若有一日我查到真相,便能凭此物辨清敌我。”

赵六凑近细看,眉头微蹙:“这图腾……我在丐帮的情报中从未见过。”

“因为它不是江湖门派的标志。”云逸道长缓缓道,“而是皇室成员的私印图样之一。”

空气一时凝滞。

洪九皱眉道:“既是皇室私印,为何会出现在外戚手中?”

“说明其中有人勾结。”顾小楼冷声答道,“那位李家,恐怕早已不满足于外戚的身份,而是在朝堂之上,另有野心。”

赵六脸色一变:“你是说……他们意图染指皇权?”

“至少,在三年前秋末,他们已经开始布局。”顾小楼将手中那张写有“奉旨调兵”的文书推至案前,“顾家覆灭,不过是他们计划中的一步棋。”

云逸道长沉吟片刻,开口道:“武当派曾听闻,数年前有传言称,京畿之地有一支暗卫,直属某位外戚统辖,专司密令之事。”

“所以,那夜的人……”顾小楼眼中光芒骤亮,“根本不是江湖杀手,而是朝廷暗卫!”

他猛地站起,脚步急促地在屋内来回踱步,心跳如擂鼓。

“我一直以为,灭门之人不过是江湖宵小,可现在看来,他们的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朝堂。”

赵六喃喃道:“难怪我们查了这么多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凶手。”

“因为他们隐藏得太深。”顾小楼咬牙切齿,“连江湖势力都只是他们的棋子。”

云逸道长看着他,缓缓道:“你现在明白了吗?你的仇人,不只是那些动手之人,而是整个权力核心的一部分。”

顾小楼沉默良久,最终抬头,目光如炬:“我明白了。但他们越是强大,越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赵六叹了口气:“可我们现在手上只有这些证据,即便送去京城,也未必有人敢收。”

“那就找出更多。”顾小楼道,“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云逸道长点头:“眼下不宜轻举妄动。我们可以先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由武当派代为保存,再寻机送往可信之人手中。”

“谁可信?”赵六问。

“朝中自有忠义之士。”顾小楼道,“只要我们将证据送到对的人手上,真相便会浮出水面。”

洪九忽然想起什么,低声提醒:“你还记得那晚的事吗?你说过,你曾在混乱之中听到一句低语。”

顾小楼一怔,随即闭目回忆。

那一刻,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母亲将他塞入地窖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清晰如昨。

可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低语,一直埋藏在他记忆深处。

“奉旨行事。”

他猛然睁眼,声音陡然拔高:“我想起来了!那一夜,我躲在地窖中,听见一个人低声说——‘奉旨行事’。”

众人皆是一震。

“奉旨……行事?”赵六重复一遍,脸色变得苍白,“这不是江湖人的口吻,而是……是官家的命令。”

“这就更说明了一切。”云逸道长沉声道,“顾家之祸,并非偶然,而是朝廷内部一场清洗的开端。”

顾小楼拳头紧握,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他们竟敢假借圣命,行屠戮之举!”

“此事若传出去,必会引起轩然大波。”赵六道,“可一旦传不出去,我们也只能坐以待毙。”

“不会的。”顾小楼缓缓道,“我会亲手将这份真相送进京城,送进皇宫。”

他说这话时,目光坚定,神情肃然,仿佛已不再是一个复仇的少年,而是一位即将踏上更大战场的斗士。

云逸道长看着他,心中微微一叹。

曾经那个单纯善良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能够直面权谋、洞察阴谋的智者。而这场复仇,也不再只是他一人之事,而是一场关乎正义与权力的较量。

“你打算怎么做?”赵六问。

“先将这些证据归档。”顾小楼道,“每一份都要注明来源、时间、地点,以及可能涉及的人物。”

“好。”赵六点头,“我现在就誊抄文书内容。”

“我去核对兵器来源。”洪九也站起身。

“我来整理御书房图纸。”云逸道长拾起那张布局图,“或许能从中发现更多线索。”

顾小楼最后看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证据,心中一片清明。

这场复仇,早已不止是他一人之事。家族血仇之外,还藏着更深的阴谋。而今,他手中握有的,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通向真相的钥匙。

夜风穿过藏经阁的窗棂,吹得烛火摇曳不定。顾小楼站在案前,手中紧攥着那半张残破的契约,目光如刀,似要将纸上的“李”字刻入骨髓。

屋内众人皆未言语,唯有赵六手中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下每一份证据的内容与来源。洪九靠在墙边,双臂交叉,眉头紧锁,似在思索什么。云逸道长则负手立于书架旁,神情沉静,却掩不住眼底那一丝凝重。

“这枚印章……”顾小楼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三年前,我娘曾告诉我,若有一日见到此印,便是血仇浮现之时。”

他抬起头,眼中怒意翻涌:“如今,它终于出现了。”

赵六放下笔,轻声道:“可我们手上这些证据,真的足以撼动他们吗?”

“不够。”顾小楼语气坚定,“但它们是起点。”

“可朝堂之上,谁敢接?”赵六皱眉,“李家权势滔天,连江湖门派都未必敢轻易插手此事。”

“那就让他们不得不接。”顾小楼目光一凛,“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扳倒他们,而是让真相无法掩盖。”

云逸道长轻轻点头:“不错,欲撼大树,先剪其枝叶。”

话音刚落,忽听得一阵窸窣声自门外传来,几人瞬间警觉,各自按住兵刃。

“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洪九松了口气,走上前推开门,只见丐帮弟子赵六已站在门口,手中捧着一叠卷轴。

“这是我在武当藏书阁找到的另一份旧档。”赵六走进来,将卷轴放在桌上,“上面记载了三年前京城调动禁军的一段记录,与‘奉旨调兵’四字对得上。”

顾小楼接过卷轴,迅速浏览一遍,脸色愈发阴沉:“果然,那时京畿的确有大规模调动,而时间,正是我顾家覆灭前后。”

“看来,他们早有准备。”洪九冷冷道,“一场清洗,早已计划周详。”

“可笑的是,我还以为只是江湖仇杀。”顾小楼咬牙,“原来从一开始,我就错了。”

赵六正色道:“错的不是你,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

空气一时凝滞,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顾小楼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再睁眼时,眼神已不再只是愤怒,更多了几分冷静与决然。

“我们必须行动。”他说,“不能再等下去。”

“你想怎么做?”赵六问。

“第一步,整理所有证据,形成完整的控诉文书。”顾小楼道,“第二步,由武当派出信使,将文书送入京城,交予御前可信之人。”

“第三步呢?”洪九问。

“第三步——”顾小楼顿了顿,缓缓道,“我们在江湖中掀起波澜,让天下人都知道,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

“你是说……揭露?”赵六神色一震。

“不错。”顾小楼点头,“朝廷或许不敢轻举妄动,但若民间知晓真相,舆论便会逼迫他们有所回应。”

“可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成为他们的目标。”洪九提醒道,“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顾小楼缓缓道,“可若不这么做,顾家的血,便永远白流。”

屋内一片沉默。

良久,云逸道长缓缓开口:“老道愿助你一臂之力。”

赵六也站起身,拱手道:“丐帮虽无大势力,但也愿为正义出力。”

洪九咧嘴一笑:“我这条命早就豁出去了,还怕什么?”

顾小楼望着众人,心中一股暖意升腾,那是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谢谢你们。”他郑重道,“这一战,或许凶险万分,但我顾小楼发誓,必让李家血债血偿!”

就在这时,赵六忽然想起一事,迟疑片刻后开口:“小楼,我记得以前听帮中长老提过,三年前,曾有一封密信传出京城,内容似乎与李家有关。”

“密信?”顾小楼一怔,“现在在哪?”

“不知道。”赵六摇头,“据说那封信被一位江湖隐士带走,之后便没了消息。”

“隐士?”顾小楼追问,“可知他是谁?”

“只知他姓林,曾在京城供职,后来因事辞官归隐,行踪成谜。”赵六道,“有人说他在江南见过他,但也只是传言。”

顾小楼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不管他在哪,我都要找到他。”

“可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这份控诉文书。”云逸道长提醒道,“必须确保内容详实、逻辑严密,才能让人信服。”

“我已经有了草稿。”赵六说着,取出一张誊写好的文稿,“这是我根据所有证据整理出来的初稿。”

顾小楼接过,细细阅览,越看神色越冷。

“他们假借圣命,屠戮忠良;勾结暗卫,操控朝局;私调禁军,图谋不轨。”他低声念着,随即抬头,“这份文书,必须一字一句,真实无误。”

“放心。”赵六道,“我已经核对三遍,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

“好。”顾小楼点头,“明日一早,便开始誊抄正本,务求万无一失。”

夜更深,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烛光依旧明亮。

众人围坐案前,或执笔誊写,或翻阅古籍,或比对兵器痕迹,忙碌却不乱,每一人都全神贯注,只为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

顾小楼站在窗前,望向远方,心中默念:

“爹娘,你们在天之灵看着吧,孩儿今日所立之志,必将实现。”

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笔,在文书末尾写下最后一句:

“若有昭雪之日,必令奸邪伏诛!”

京城的街道在微弱的灯笼映照下显得格外冷清。

顾小楼一行人悄然穿行于巷陌之间,脚步轻缓,目光却如鹰隼般警觉。

“赵六,那名言官可曾回信?”顾小楼低声问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急切。

赵六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已按计划送出三张纸条,今日午时收到回应,约定在‘清风茶馆’见面。”

“好。”顾小楼目光一凝,“我们不能贸然行动,必须谨慎行事。”

几人来到一处僻静的茶铺落座,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却因炉火而暖意融融。洪九环视四周,压低声音道:“这茶馆虽不起眼,但位置极佳,既靠近外戚府邸,又便于脱身。”

赵六接过话头:“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有靠山——门口那幅画中的玉如意,乃是前朝某位老王爷的象征,如今虽已不在朝堂,但仍有不少旧部暗中庇护此处。”

“如此看来,倒是个适合谈事的地方。”云逸道长缓缓说道,手中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

顾小楼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窗外的街口。他心中清楚,这一趟入京,不仅是为了寻找证据,更是要试探朝堂水深。若能在这层层迷雾中找到一条突破口,便有望揭开更大的真相。

翌日午后,四人换上便装,混入熙攘的人流之中,缓步走向清风茶馆。

刚踏入门槛,便见厅中已有数人围坐,或低声交谈,或独坐品茗。靠窗一侧,一名身穿青衫、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正低头翻阅书卷,神色平静,仿佛与世无争。

“那位便是陈大人。”赵六低声介绍,“现任御史台主簿,虽官职不高,但在朝堂上素以直言敢谏著称。”

顾小楼点头示意,几人分作两组落座,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以便随时应变。

正当众人各就各位之际,两名衣着考究的男子步入茶馆,步伐稳健,目光却不时扫向四周,神情戒备。其中一人腰间佩刀,另一人则手持折扇,举止颇为随意,但眼神却极为锐利。

“是他们。”赵六低声提醒,“昨日在据点附近见过,应是韩府的眼线。”

顾小楼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目光却始终未离开那二人。

不多时,那两人果然在一角落座,似是在等待什么人。片刻后,其中一人起身走向柜台,借机打量四周。

“不能再等了。”顾小楼低声说道,“若让他们继续监视下去,迟早会暴露。”

说罢,他向赵六使了个眼色。赵六会意,起身走向邻桌,故意撞翻茶壶,引发一阵喧哗。

“哎哟!”他大喊一声,佯装醉酒踉跄,“谁把茶壶放这么边上?”

邻桌客人纷纷避让,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趁此机会,顾小楼迅速起身,几步走到陈大人身旁,将一张纸条塞入其袖中,低声叮嘱:“西市码头,三日后午时。”

陈大人微微一怔,旋即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先前那名眼线似乎察觉到异样,转身欲追,却被洪九故意拦住去路,两人言语冲突,引得更多人围观。

混乱中,顾小楼等人悄然退出茶馆,隐入人群之中。

回到客栈,几人齐聚房中,气氛凝重。

“那两人身份如何?”顾小楼问。

赵六取出一枚铜牌,放在桌上:“刚才混乱中,我顺手取下了其中一人的牌子,背面刻着‘韩府’二字。”

“果然是韩家。”洪九冷笑,“看来他们早已察觉我们的动向,甚至可能早就盯上了这位陈大人。”

“我们必须尽快查清他们的底细。”顾小楼沉声道,“否则下一步行动将寸步难行。”

赵六点头:“我已经安排丐帮兄弟留意韩府出入之人,明日便可前往探查。”

夜色渐深,烛光摇曳,几人围坐案前,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翌日清晨,洪九乔装成乞丐,混入韩府后巷。府邸高墙深院,门前守卫森严,寻常人难以接近。但他早有准备,趁着仆役搬运米粮之机,悄悄溜进侧门,在门房处逗留片刻。

不多时,他便发现登记簿上赫然写着一名男子姓名,与那枚铜牌上的名字一致。

“果然是韩府护卫。”洪九心中一震,正欲继续查看,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只得匆匆退离。

回到客栈,他将所见告知众人,并取出一张草图,上面记录着一个模糊的印章图案。

“这图案……”云逸道长眉头微皱,“我在武当藏经阁的一本旧卷轴上见过,乃是一种古老的密印,据说只有皇室近亲才有资格使用。”

“皇室近亲?”赵六一惊,“难道韩家竟与皇族有关?”

“未必是直系。”顾小楼冷静分析,“但至少说明,他们在朝中并非孤立无援。”

空气一时凝滞,众人皆陷入沉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确认这位陈大人是否值得信任。”顾小楼缓缓开口,“若他是真心相助,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道通往朝堂的门。”

赵六点头:“我这就再送一封信,约他正式详谈。”

夜幕再次降临,京城的街头灯火阑珊,人心却愈发沉重。

三日后,西市码头。

海风夹杂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远处船只往来,桅杆林立。顾小楼等人早早抵达,藏身于一座废弃仓库后方,静静观察四周动静。

不多时,一道身影缓缓走近,正是陈大人。他身着便服,神情肃然,身后并无随从。

“你们来了。”他低声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顾小楼上前一步:“陈大人可信我?”

“若不信,我也不会冒死赴约。”陈大人叹息道,“你们带来的东西,我都看过了。”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此事牵连甚广,非一人之力可撼动。”

“但我们必须开始。”顾小楼坚定道,“请告诉我们,外戚势力在朝中究竟布下多少棋子?”

陈大人沉默片刻,缓缓道:“不止一人……而是整个体系。”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密档,递给顾小楼:“这是近期调令汇总,你们自己看吧。”

顾小楼接过,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只见名单上赫然列着多名官员,职位涵盖兵部、刑部、户部,甚至连御史台也有数人被标记为“可用”。

“这些人……都是李家的人?”赵六震惊。

“有些是自愿投靠,有些则是被胁迫。”陈大人低声道,“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足以影响朝局走向。”

顾小楼握紧拳头,眼中怒火燃烧。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难怪当年顾家覆灭之时,无人敢出声。”

“但现在不同了。”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第一块拼图,那就一块一块地揭开他们的真面目。”

陈大人望着他,良久才缓缓点头:“若你真有此心,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份更详细的名单。”

“多谢。”顾小楼郑重拱手。

然而,就在这一刻,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有人来了!”洪九低喝。

众人立刻分散隐蔽,只留下空荡荡的码头,和那一份尚未完全解开的密档,静静地躺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