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荡剑风云 > 对峙朝堂
换源:


       夜色沉沉,山风卷起残叶,吹过那片尚未冷却的战场。林间血腥未散,火光映照下,顾小楼立于庙宇门前,目光深沉如渊。萧逸尘带来的消息仍在他心头翻涌——“小心慕容玄”。

赵六与洪九站在他身后,皆沉默不语。丐帮弟子们则在庙内包扎伤口,低声议论着方才那位神秘援手的身份。他的剑法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得令人不安。

“武当派传信已发。”萧逸尘低声道,“各门各派将齐聚洛阳,共议外戚之罪。”

“他们愿意来?”顾小楼缓缓开口。

“有人不愿,也有人迟疑。”萧逸尘顿了顿,“但武当与丐帮联手施压,加上你击退鹰隼营之事已在江湖传开,许多人开始动摇。”

“动摇?”顾小楼冷笑一声,“他们不是怕外戚,是怕牵连。”

“正是如此。”萧逸尘点头,“但只要有人带头,便能掀起波澜。”

“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棋局执子。”顾小楼转身迈步,“我们走。”

……

三日后,洛阳城南。

一座古旧客栈中,灯火通明。丐帮弟子早已在此布置妥当,安排各方来客歇脚。门外马蹄声不断,一队又一队武林人士陆续抵达。

云逸道长亲自前来,身披鹤氅,神色肃然。他步入客栈大堂时,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武当掌教驾到!”一名年长的青城派长老高声宣布。

云逸环视全场,朗声道:“诸位同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只为一事——揭露外戚势力勾结朝廷、残害武林之恶行!”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哗然。

“证据何在?”

“外戚乃皇亲国戚,岂会做这等事?”

“若无确凿凭据,岂非污蔑朝中重臣?”

质疑之声四起,不少门派面露犹豫。顾小楼站在角落,冷眼旁观。

萧逸尘上前一步,取出一封密函:“这是鹰隼营统领临死前留下的供词,上面详细记载了他们如何受命追杀江湖义士,更提及与慕容玄暗中勾结之事。”

厅中顿时一片哗然。

“慕容玄?昆仑掌门?”

“他怎会参与此事?”

“莫非……他真与外戚有染?”

萧逸尘继续道:“不仅如此,我们在鹰隼营地牢中,还发现了几位失踪已久的江湖豪杰。他们皆被囚禁多年,受尽折磨。”

话音落下,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须发斑白,却精神矍铄:“我乃衡山派前任掌门,三年前被诬为叛逆,自此失踪。若非顾少侠相救,我早已命丧黄泉。”

众人哗然更甚。

“此事非虚!”衡山派现任掌门站起,“家父三年前果然失联,如今竟现身于此,足见所言属实。”

厅中气氛骤变,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几大门派也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一道冷笑从角落传来:“口说无凭,谁能证明这一切都是外戚所为?”

众人望去,说话的是幽州铁掌门的掌门——韩震。

“韩掌门有何高见?”顾小楼缓步上前。

“我只是觉得,你们所说种种,皆可伪造。”韩震冷冷道,“更何况,外戚背后站着的是朝廷,你们要对抗的,不只是几个江湖败类,而是整个大梁王朝。”

“所以你选择袖手旁观?”顾小楼盯着他。

“我只是提醒各位,别忘了自己是谁。”韩震语气森然,“若惹怒朝廷,恐怕整个江湖都难逃劫数。”

此言一出,厅中气氛再次凝滞。

“朝廷?”顾小楼轻笑一声,声音不大,却令所有人侧耳倾听,“他们打着朝廷的旗号,行灭门屠户之事;他们假借皇权,行私刑滥杀之举。你以为他们是朝廷的人,但他们早已经背弃了朝廷的道义。”

“而你呢,韩掌门?”顾小楼步步逼近,“你是要站在正义这一边,还是站在那些欺世盗名之徒那边?”

韩震脸色微变,却不再言语。

“顾少侠所言极是!”突然,一名身穿灰袍的老者站起,“我乃巴蜀唐门长老,愿以本门名义,联合众派,共同上书弹劾外戚!”

“我峨眉派愿附议!”

“我点苍派亦愿联名!”

“我……”

随着一个个门派表态,厅中气氛逐渐转向统一。原本摇摆不定的几大门派终于决定加入声讨行列。

云逸道长抚须微笑,轻轻点头。

顾小楼站在人群后方,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成形。

……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昆仑山巅。

慕容玄独坐书房,手中握着一封刚送来的密信。

“洛阳群雄聚首,意图弹劾外戚。”信中写道。

他缓缓放下信纸,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

“顾小楼,你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窗外寒风呼啸,雪落无声。

他起身推开窗,望向远方的夜空。

“既然你想玩,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他低声喃喃,随即唤来心腹:“传我命令,让各地布下的棋子,准备行动。”

“是。”

黑暗中,一只黑羽飞鸟悄然腾空,消失在夜幕之中。

而在洛阳城中,一场新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残月斜挂,洛阳城南的客栈中灯火未熄。厅堂内外,群雄尚未散去,案几上摊开的密函与供词在烛火映照下泛着微黄。顾小楼立于窗前,目光沉静如水,身后传来纸页翻动的轻响。

“这封鹰隼营统领的供词虽有破损,但关键之处尚存。”萧逸尘低声说道,手中捏着一封略显焦黑的信笺,“只是有些字迹模糊,需得细辨。”

“丐帮兄弟已开始修复文书。”赵六在一旁插话,眉头紧锁,“不过有一处印记,似是从未见过。”

云逸道长闻言踱步过来,指尖轻轻拂过那印记边缘,眼神微凝:“此印非江湖常见之物,或另有隐情。”

顾小楼点头,转身对众人道:“此事不可拖延,证据必须尽快整理妥当,呈交朝廷。”

次日清晨,客栈后院的小屋内,几名丐帮弟子正围坐桌前,小心翼翼地将残破的文书铺展开来。一人手持细笔,蘸墨勾描模糊字迹,另一人则翻阅旧档,比对内容。

“此处应为‘昆仑’二字。”一名年长弟子低声道,“后面还有半句……‘奉命行事,不得延误’。”

“看来慕容玄确与外戚勾结无疑。”洪九冷笑一声,眼中杀意隐现。

“但这枚印记……”萧逸尘皱眉,“不像是任何一派的标志。”

“或许,是一个隐藏极深的组织。”顾小楼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峻,“他们藏身幕后,操控一切。”

屋内一时沉默。

“无论如何,证据必须完整。”云逸道长环视众人,“否则,朝中那些人只会借此反驳我们。”

商议之后,顾小楼立即下令,分头行动。一部分人继续修复文书,另一部分人则负责拟定奏章,将所有罪证一一列明,并附上几位被囚义士的证言。

与此同时,传递证据的路线也需谨慎安排。

“若走官道,极易被截。”赵六分析道,“不如选三条偏僻山径,沿途设暗桩接应。”

“我建议其中一条绕过昆仑山脉东侧。”萧逸尘补充,“一则避开慕容玄的眼线,二则可借机探查其势力分布。”

“好。”顾小楼果断拍板,“即刻派出三队人马,分别从不同路线出发,确保至少有一队能顺利抵达京城。”

计划既定,众人迅速行动。

夜色再临,客栈屋顶之上,顾小楼负手而立,望向远方。

“你怀疑皇帝会如何处置?”萧逸尘悄然走近。

“皇帝年事已高,身边未必清白。”顾小楼语气淡然,“但我听闻,朝中有位老臣,姓陈,曾随先帝征战沙场,如今虽退居二线,却仍保有一份清明。”

“你是说……陈阁老?”

“他若能在御前力谏,这份证据便不至于石沉大海。”

“只希望,他仍是当年那个刚直之人。”

两人并肩而立,良久无言。

翌日,三支队伍悄然出发,各怀使命。

第一队由丐帮高手带领,取西南小路,经巴蜀入京;第二队则是武当弟子乔装商旅,沿江而行;第三队最为隐秘,由一名精通易容的江湖异士带队,伪装成朝廷驿使,直穿北境要道。

而在洛阳城外,一道身影悄然尾随其中一支队伍,身形鬼魅般穿梭林间,始终未曾暴露。

数日后,洛阳客栈内,顾小楼等人仍在等待消息。

“第一队已至巴蜀边界,未见异常。”赵六汇报。

“第二队传回讯息,途中遇一小股伏兵,已被击退。”萧逸尘接过情报,“对方并未认出他们身份。”

“第三队……”顾小楼目光微沉,“至今未报。”

“是否……出了岔子?”洪九皱眉。

“不能妄下结论。”顾小楼摇头,“再等等。”

然而,就在众人焦急等待之时,一份新的发现令局势骤然紧张。

“你们看这个!”一名丐帮弟子突然冲进房中,手中举着一张纸片,“我们在修复那份供词时,发现了夹层!”

众人立刻围拢过去。

只见那张薄纸之上,赫然写着一行字:

“圣旨已下,诛灭武林异党。”

“这是……”萧逸尘瞳孔微缩。

“外戚竟敢假传圣旨!”赵六怒喝。

“不。”顾小楼神色冷静,“这不是假的。”

他缓缓抬眼,声音低沉却坚定:“这是真的圣旨。”

满室皆惊。

“但他们篡改了内容。”顾小楼继续道,“原本应是惩治贪腐官员,却被他们改为剿灭江湖异己。”

“所以,他们不仅勾结朝廷,还胆敢伪造圣命!”洪九咬牙切齿。

“现在问题来了。”萧逸尘沉声问,“我们要如何应对?”

“只能更快一步。”顾小楼道,“若让外戚抢先动手,整个江湖都将陷入血雨腥风。”

“那就不能再等了。”云逸道长起身,“我亲自前往京城,面见皇帝。”

“不行。”顾小楼拦住他,“您是武当掌教,若贸然入京,必遭怀疑。”

“那你打算如何?”萧逸尘问。

“我去找那位陈阁老。”顾小楼嘴角微扬,“他若愿为我们在御前作证,便可扭转乾坤。”

“你一个人去?”赵六急道。

“我只是去试探。”顾小楼淡淡一笑,“真正的决战,还在后头。”

……

京城,皇宫深处。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独坐书房,手中握着一封密信。

“顾小楼,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他轻轻放下信纸,抬头望向窗外渐起的晨曦。

“大胤的风雨,终于要来了。”

洛阳城外,寒风卷起尘土。三匹快马自城门疾驰而出,马蹄踏碎晨霜,在官道上溅起细碎冰屑。顾小楼一袭黑衣猎猎,腰间剑未出鞘,却已透出凛冽杀意。

“第一队和第二队都平安抵达京城外围。”萧逸尘一边策马前行,一边低声说道,“第三队的消息仍未传来。”

“他们若未能入京,我们便只能靠手中证据说话。”顾小楼语气沉稳,“无论如何,今日必须面圣。”

赵六紧随其后,低声道:“陈阁老那边可有回应?”

“已有密信送到客栈。”顾小楼从怀中取出一封折得方正的纸条,“他答应在御前为我们作证。”

“那便好。”云逸道长轻叹一声,“只愿皇帝尚存明辨之心。”

一行人行至半途,前方林间忽有异动。赵六眼神一凝,低喝:“有人埋伏!”

话音未落,十余道身影自两侧林中跃出,皆披黑斗篷,手持兵刃,动作迅捷如鹰隼。为首者冷声开口:“顾少侠,此路不通。”

“果然是他们。”顾小楼目光微冷,缓缓抽出佩剑,“动手。”

丐帮弟子早已散开阵型,萧逸尘与云逸道长并肩而立,迎向来敌。刀光剑影交错,血珠飞溅。敌人虽个个身手不凡,但在顾小楼等人合力围攻下,不过片刻便被尽数剿灭。

一名黑衣人临死前挣扎着开口,嘴角溢血,声音断续:“还有……后招……”

“果然。”顾小楼收剑归鞘,眼神沉如夜色,“他们不会让我们轻易入京。”

众人稍作整顿,继续启程。一路上再无伏兵,直至黄昏时分,终于抵达京城南门。

皇宫门前,两列禁军森然列阵,铁甲反射着残阳余晖。守将上前拦住去路,冷声道:“无旨不得擅闯皇城。”

“劳烦通报一声。”顾小楼拱手,“我等奉武当掌教之命,携重要证据进宫面圣。”

守将冷笑:“你们是谁?有何资格见陛下?”

“这份通行证明,或许能说明一二。”萧逸尘递上一张盖有朱印的文书。

守将接过一看,神色微变,随即点头:“请稍候。”

不多时,一名太监匆匆而出,引他们穿过重重宫门,直入内廷。

大殿之中,金碧辉煌,香炉袅袅。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须发斑白,神情淡漠。阶下,数名朝臣垂首而立,其中一人目光闪烁,正是外戚心腹。

顾小楼上前一步,抱拳行礼:“草民顾小楼,拜见陛下。”

“你便是那顾家遗孤?”皇帝声音低沉,“听闻你在江湖上搅动风云,今日何故入宫?”

“草民带来证据,事关朝廷安危,江湖存亡。”顾小楼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双手呈上,“恳请陛下明察。”

太监接过文书,展开于案上。皇帝扫视一眼,眉头微蹙:“这供词所言,可是属实?”

“皆为实情。”顾小楼语气坚定,“昆仑派掌门慕容玄勾结外戚,意图借朝廷之力掌控江湖,更伪造圣旨,妄图剿灭武林异己。”

“大胆!”外戚心腹猛然站起,“顾小楼,你竟敢污蔑朝中重臣?陛下明鉴,此事纯属诬陷!”

“证据在此。”顾小楼转身示意萧逸尘,“请陛下查验。”

萧逸尘上前,将供词一一展开,并指着关键之处:“此处记载,外戚曾多次联络鹰隼营统领,令其暗中清除异己;此页则提及,假传圣旨之事,乃由这位大人亲手拟定。”

皇帝目光落在那纸上,面色愈发凝重。

“陛下。”一直沉默的陈阁老忽然出列,“老臣也曾听闻边关将领私下议论,称朝廷近日调兵频繁,似有异动。若非顾少侠及时揭露,恐怕江湖将陷入血雨腥风。”

皇帝沉吟良久,终是开口:“此事……确需彻查。”

外戚心腹脸色骤变,急忙道:“陛下,万不可听信一面之词——”

“够了。”皇帝抬手打断,“此案交由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即刻进行。”

“陛下!”外戚心腹急呼,“此举恐动摇朝纲,还请三思!”

“朕心中自有权衡。”皇帝冷冷扫过那人一眼,“退下。”

众人齐声应诺,唯有那心腹咬牙退至一侧,眼中闪过一抹阴狠。

顾小楼静静望着这一切,心中却并无轻松之意。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退出皇宫后,众人来到一处偏殿等候。

“皇帝的态度有些犹豫。”赵六皱眉,“他似乎并不完全相信我们。”

“他并非不信。”顾小楼淡淡道,“而是不愿轻易表态。”

“为何?”萧逸尘问。

“因为他知道,一旦承认此事,便意味着要彻底清算外戚势力。”顾小楼望向窗外,“而那位大人,背后牵连极广,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我们要让他别无选择。”云逸道长缓缓道。

“不错。”顾小楼点头,“接下来,便是关键。”

就在这时,一名乞丐装扮的男子悄然进入殿中,低声禀报:“第三队回来了。”

众人精神一振。

“他们如何?”赵六急问。

“活着回来的,只有两人。”那人声音沉重,“其余……都被杀了。”

满室寂静。

“他们带回来了什么?”顾小楼问。

“一封信。”那人递上一封染血的信笺。

顾小楼接过,拆开一看,瞳孔微缩。

信上只有一句话:

“真相藏于秘宝之中。”

他缓缓合上信,目光深沉。

“看来,我们还得去一趟昆仑。”

残阳余晖尚未散尽,紫禁城内已传来晨鼓声。朝堂之上,百官列队而立,气氛凝重如铁。顾小楼一袭黑衣未换,腰间佩剑亦未卸下,只因他知道,今日之局,非言语所能定夺。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顾小楼身上。

“顾小楼。”他缓缓开口,“你所呈证据,朕已命刑部、大理寺彻查三日。今日召你入朝,是要当众对质。”

话音落下,一名身穿蟒袍的官员上前一步,正是外戚心腹——兵部尚书李崇义。他神情从容,拱手道:“陛下,臣恳请澄清此事。若真有勾结江湖之事,岂能不查便信一面之词?”

“李大人言之有理。”另一名大臣附和道,“此事牵涉甚广,不可轻信江湖草莽之言。”

顾小楼目光微冷,缓缓抬头,直视李崇义:“李大人,你说要查,可敢与我当面对质?”

“有何不敢?”李崇义冷笑一声,“本官身居高位,问心无愧。”

顾小楼不再多言,转身示意萧逸尘。后者点头,取出一份卷宗,展开于案上,朗声道:“此乃鹰隼营统领亲笔供词,详细记载了他如何受命于兵部,秘密清除异己武林人士。”

殿中一阵骚动。

“胡说八道!”李崇义怒喝,“鹰隼营乃朝廷直属,岂会听命于兵部?分明是你伪造文书,污蔑朝臣!”

“是真是假,自有证人作证。”顾小楼淡淡道,“请问李大人,三日前鹰隼营统领是否已被押解入京?”

李崇义脸色微变,却强作镇定:“若有证人,何不请其出庭?”

“他已在刑部大牢,随时可传。”顾小楼声音清冷,“只是不知,李大人是否愿意与其对质?”

皇帝微微颔首:“准奏。”

片刻后,两名衙役押着一人步入殿中。那人满身伤痕,却仍挺直脊梁,正是鹰隼营统领周世忠。

“卑职参见陛下。”周世忠跪地行礼,声音沙哑,“臣愿以性命担保,所述句句属实。”

“你所说,皆为顾小楼所指?”李崇义冷冷问道。

“不。”周世忠抬起头,目光坚定,“臣所言,皆为事实。三年前,兵部密令鹰隼营,暗杀七名江湖门派掌门,其中包括武当、少林弟子。更有一次,奉命剿灭明教余党,实则却是围剿无辜百姓。”

此言一出,殿中哗然。

“你这是诬陷!”李崇义猛然拍案而起,“鹰隼营行事,皆由军机处调遣,与兵部无关!”

“军机处?”顾小楼冷笑,“那为何这份命令书上,盖的是兵部印信?”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函,递予太监呈上。

皇帝接过,细细阅览,眉头紧锁。

“李崇义,你解释。”他语气低沉。

李崇义额头渗出冷汗,却仍强撑道:“陛下,臣虽掌兵部,但军机大事皆由内阁裁定。臣不过是奉命行事,岂敢擅权?”

“奉命?”顾小楼步步紧逼,“那你可敢说出,是谁授意你下令鹰隼营行动?”

李崇义沉默片刻,终是咬牙道:“此事……确有其事,但背后另有隐情。陛下若执意追究,恐怕牵连甚广。”

“牵连再广,也需查明真相。”云逸道长站出一步,语气平和却坚定,“陛下,江湖虽属江湖,然若朝廷之中有人勾结江湖门派,意图掌控武林,其祸害远胜于边疆战乱。”

皇帝沉吟良久,终于开口:“此案继续彻查,李崇义暂且停职,听候发落。”

李崇义脸色骤变,却无法反驳。

就在此时,一名大臣忽然出列:“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顾小楼目光一转,认出此人是御史台侍郎王仲文,素来与外戚交好。

“何事?”皇帝问。

“顾小楼所言秘宝一事,是否属实?”王仲文慢条斯理道,“据臣所知,江湖传言已久,却始终无人得见。若以此作为罪证,恐难服众。”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目光纷纷投向顾小楼。

他神色不变,缓缓道:“秘宝之事,确为江湖传闻。但若无其事,又为何昆仑派掌门慕容玄甘愿冒险,勾结朝廷?”

“这……”王仲文语塞。

“更重要的是。”顾小楼继续道,“第三队传递证据之人,只剩两人归来。其余皆死于途中。他们临死前,留下一封信。”

他取出那封染血的信笺,高举于众,“信上只有一句话:‘真相藏于秘宝之中。’”

殿中一片寂静。

“陛下。”顾小楼躬身,“若要彻底查清此案,必须前往昆仑,查明秘宝真相。”

皇帝目光深沉,许久未语。

李崇义突然冷笑:“顾小楼,你这是在逼宫?”

“不是逼宫。”顾小楼抬眼,目光如炬,“而是为了天下太平。”

就在这时,殿外忽有急报传来。

“报——昆仑山方向,有异动!”

皇帝猛然起身:“何事?”

“昆仑派闭门谢客,所有弟子不得出入,似有大事发生。”

“果然。”顾小楼低声自语,“他们开始动手了。”

皇帝沉思片刻,终是开口:“顾小楼,朕准你前往昆仑,彻查秘宝之事。”

“谢陛下。”顾小楼抱拳行礼。

“但你要记住。”皇帝目光森然,“若查无实据,便是欺君之罪。”

“草民明白。”顾小楼答得干脆。

殿中众人神色各异,有的担忧,有的冷笑,有的隐隐期待。

退朝之后,赵六低声问道:“你真要去昆仑?”

“不去不行。”顾小楼望向远方,“那里,藏着真正的答案。”

“可昆仑派早已布防严密。”萧逸尘皱眉,“我们如何潜入?”

“不必潜入。”顾小楼嘴角微扬,“光明正大去,才最安全。”

“你是说……”云逸道长若有所思。

“不错。”顾小楼眼中闪过一抹锋芒,“既然他们想让世人相信秘宝存在,那就让他们自己揭开面纱。”

夜色渐浓,京城街头灯火阑珊。而在千里之外的昆仑山巅,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风起昆仑。

晨光初照,紫禁城内金瓦生辉。朝堂之上,百官列队而立,皆知今日乃外戚一案的最终裁决之期。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似被无形之力压得沉重。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过阶下众人。顾小楼一身黑衣,立于左侧,身后是云逸道长、萧逸尘与丐帮兄弟赵六等人。右侧,则是外戚势力核心——兵部尚书李崇义、御史台侍郎王仲文等重臣,个个神色凝重,却仍强作镇定。

“此案自三日前开审,证据确凿,供词详尽。”皇帝声音低沉,却字字如锤,“今召诸卿入殿,非为听辩,而是要明断是非。”

此言一出,众人皆知,皇帝已有定论。

李崇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圣明,然此案牵涉江湖秘宝之事,尚无实证,若以此定罪,恐难服众。”

“服众?”顾小楼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刀,“李大人莫非以为,非要昆仑山上的秘宝现身,才能证明你们勾结江湖门派、意图掌控武林之罪?”

“你!”王仲文怒斥,“顾小楼,你不过江湖草莽,怎敢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

“江湖草莽?”顾小楼不卑不亢,缓缓转身,面向满朝文武,“可正是这‘江湖草莽’,将真相呈于天子之前。若非我等冒死取证,鹰隼营统领周世忠如何能开口?若非我等拼死传递证据,李大人又岂会站在此处受审?”

他话音落下,殿中一片寂静。不少大臣面露思索之色,显然已被顾小楼所言打动。

“住口!”李崇义怒喝,“你不过是借江湖之名,行乱政之举!若非有朝廷庇护,尔等早成流寇!”

“朝廷庇护?”顾小楼嘴角微扬,“李大人说得好,既然如此,为何兵部密令鹰隼营暗杀七大门派掌门?为何军机处调遣的行动,盖的却是兵部印信?难道……是朝廷默许?还是你李大人,早已将兵部当成了自家私产?”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大胆!”李崇义面色铁青,怒不可遏,“你这是污蔑!陛下,臣恳请彻查此事,还臣清白!”

“查?”顾小楼冷笑道,“你不是一直在拖延时间吗?如今证据俱在,还要如何查?”

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落在李崇义身上,缓缓道:“李崇义,朕问你,鹰隼营统领周世忠所言,是否属实?”

李崇义额上冷汗直冒,嘴唇动了动,终是咬牙道:“臣……不知真假。但鹰隼营行事,向来由内阁裁定,臣只是执行命令。”

“执行命令?”皇帝语气骤冷,“那你可知,三年前那场剿灭所谓‘明教余党’的行动,实际屠杀了多少无辜百姓?”

李崇义身子一颤,低下头不敢答。

“陛下。”云逸道长缓步上前,语气温和却坚定,“老道虽居武当,却也听闻当年那场血案,死者不下千人,其中多为妇孺。若非朝廷有人授意,鹰隼营岂敢擅动?”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开口:“此案,朕已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昨夜,三司联名上奏,称证据确凿,足以定罪。”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惊。

“陛下!”王仲文急声道,“臣恳请再议,此案关乎朝局稳定,万不可轻率定论!”

“稳定?”皇帝目光森然,“若纵容此等权臣勾结江湖门派,操控武林,才是真正的动荡之源。”

他顿了顿,环视群臣,朗声道:“李崇义,勾结江湖门派,假借朝廷名义,行屠戮之事,其罪当诛。念其曾为朝廷效力,免死,贬为庶民,永不录用。其家族财产充公,子孙不得入仕。”

此言一出,李崇义面色惨白,双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

“至于王仲文,身为御史,却包庇奸佞,贬谪边疆,永不召回。”

王仲文大惊失色,正欲开口,却被两名锦衣卫押下殿去。

殿中众人神情各异,有的低声议论,有的面露喜色,更多人则是噤若寒蝉。

“顾小楼。”皇帝望向顾小楼,目光温和了几分,“此案得以昭雪,你功不可没。朕赐你金牌一面,刻‘忠义’二字,以彰正义。”

太监捧着一块鎏金令牌走下,递给顾小楼。

顾小楼接过,躬身谢恩:“草民谢陛下隆恩,唯愿天下太平,江湖安宁。”

“好一句天下太平。”皇帝点头,“你既有此心,朕便允你前往昆仑,查明秘宝真相。若真有其事,必严惩幕后之人。”

“草民领命。”顾小楼抱拳应声。

就在此时,一名锦衣卫匆匆入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昆仑方向传来急报,昆仑派已于昨夜闭门封山,所有弟子不得出入,且有大批江湖人士聚集山脚,局势紧张。”

此言一出,殿中再度骚动。

“果然。”顾小楼目光一凝,“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了。”

“陛下。”萧逸尘上前一步,“若秘宝之事属实,恐怕背后另有隐情。臣建议即刻出发,以免夜长梦多。”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准奏。朕命你即刻启程,务必查明真相。”

“遵旨。”顾小楼抱拳行礼。

退朝之后,众人步出皇宫。赵六低声问道:“你真要去昆仑?”

“当然。”顾小楼眼神坚定,“那里藏着的,不只是秘宝,还有更大的阴谋。”

“你怀疑,慕容玄背后另有靠山?”萧逸尘皱眉。

“不止是他。”顾小楼望着远方,语气低沉,“这场棋局,从一开始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你打算怎么做?”云逸道长问。

“先破昆仑,再揭幕布。”顾小楼嘴角微扬,“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京城街头,阳光洒落,映照在鎏金牌面上,泛起淡淡金光。而千里之外,昆仑山巅,乌云密布,风雷隐隐,仿佛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赵六忽然开口:“顾兄,你说……秘宝到底是什么?”

顾小楼驻足,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你猜呢?”

皇帝的裁决如惊雷般震动朝野,外戚势力虽已定罪,但其根系深埋,盘踞多年,岂会轻易伏诛?

顾小楼与云逸道长、萧逸尘及丐帮兄弟赵六等人自宫门而出,脚步沉稳,却心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们不会坐以待毙。”萧逸尘低声说道,“李崇义虽被贬为庶民,但他那些党羽未必甘心束手就擒。”

“不错。”赵六点头附和,“我在城南听到风声,说兵部旧属已经有人联络江湖人物,打算负隅顽抗。”

顾小楼目光微沉:“他们若想挣扎,便让他们挣扎个痛快。我们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朝廷早已有所准备,皇帝一纸诏令下达后,禁军统领亲自带队,分头围剿外戚残余势力。而顾小楼则带领一队人马,直奔城东一处外戚私宅——据丐帮探子回报,那里藏匿着大量兵器与密信,极可能是外戚最后的据点之一。

街道两旁,百姓纷纷闭户不出,唯恐祸及己身。偶尔有巡逻士兵经过,神情紧张,气氛凝重得如同即将爆裂的弓弦。

不多时,一行人抵达目标宅院前。此地原是李家一处别院,如今已被层层封锁,门前守卫森严,显然早有防备。

“看来他们也知道,这一劫逃不过了。”云逸道长轻叹。

“那就送他们一程。”顾小楼话音未落,身形已然掠出,几个起落间便跃上屋顶,手中短刃寒光一闪,率先破窗而入。

屋内灯火通明,数名身穿劲装的黑衣人正围着一张案几低声商议,忽闻瓦片碎裂之声,齐齐抬头望去,只见顾小楼如鬼魅般立于房梁之上,冷眼俯视。

“顾小楼!”其中一人怒喝,“你竟敢擅闯李府!”

“李府?”顾小楼嘴角微扬,“现在它只是朝廷查封的逆贼居所罢了。”

话音未落,刀光骤起,数名黑衣人同时拔刀扑来。顾小楼不退反进,身形如电,手中短刃翻飞之间,已有两人应声倒地,血溅石阶。

其余人见状大骇,仓皇后退,却被紧随而至的赵六等人团团围住。

“投降者生,顽抗者死。”赵六一声断喝,气势逼人。

几名黑衣人面面相觑,终是放下兵刃,跪地求饶。

“带走。”顾小楼淡淡吩咐,随即转身步入内室。

室内陈设奢华,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画中暗藏玄机。顾小楼手指轻抚画卷边缘,轻轻一拉,一道机关开启,墙后露出一个暗格。

取出其中一封密信,他缓缓展开,眉头顿时皱起。

“怎么?”萧逸尘上前问道。

“这封信……提及了一个交易地点。”顾小楼低声道,“看来外戚不仅勾结江湖门派,还与某些神秘势力有往来。”

“什么势力?”

“尚不清楚,但信中提到了‘幽州’二字。”

云逸道长闻言神色一凛:“幽州乃北境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若真有幕后势力在那里活动,恐怕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先处理眼前之事。”顾小楼将信收入怀中,“外戚残党还未肃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与此同时,京城各处也陆续传来捷报:兵部旧属多被擒获,御史台侍郎王仲文的亲信亦未能逃脱。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兵部尚书李崇义之子李昭尚未露面,此人素来狡诈阴狠,极有可能仍在暗中策划反击。

果然,当夜三更,京西一处废弃军营突发火光,数百名身穿兵服之人趁夜集结,意图突袭皇宫。

幸亏锦衣卫早有布防,加之顾小楼等人连夜巡查,及时发现异动。一场激战之后,叛军被尽数剿灭,李昭也在混战中被擒。

翌日清晨,皇帝在偏殿召见顾小楼等人。

“李昭供认不讳,称其父早在数月前便安排后路,欲借江湖之力东山再起。”皇帝语气沉缓,“朕未曾料到,此事背后竟牵连如此之广。”

“陛下圣明。”顾小楼拱手道,“臣以为,外戚虽已覆灭,但其背后的江湖势力尚未铲除,若不彻查,恐成后患。”

“朕意已决。”皇帝目光坚定,“即日起,命刑部彻查此案,凡与外戚勾结者,皆按律治罪。至于江湖之事,朕允你继续追查,务必还天下一个清明。”

退朝之后,顾小楼等人步出皇宫。

“接下来怎么办?”赵六问。

“先回武当,整顿行囊。”顾小楼望向远方,“昆仑之行势在必行,但我总觉得,那里的秘密,远不止秘宝那么简单。”

“你是说……”萧逸尘若有所思。

“那封信中提到的幽州,或许才是真正的关键。”顾小楼声音低沉,“慕容玄的背后,可能另有靠山。”

云逸道长微微颔首:“若真是如此,这场棋局,确实远未结束。”

此时,一名丐帮弟子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函。

顾小楼接过一看,脸色陡然一变。

“出了什么事?”赵六急问。

顾小楼缓缓合上信纸,眼中寒芒乍现:“我们在京城的秘密据点,被人洗劫一空。只留下了一本账册……上面记录着一笔笔诡异的交易,涉及多个江湖门派。”

武当山巅,云雾缭绕间,钟磬悠扬。自京城归来已有数日,顾小楼一行虽未言明后续行止,但江湖风云已然悄然涌动。

消息如风,最先由丐帮传遍四方。他们遍布天下,走街串巷,口耳相传之间,已将顾小楼等人如何在朝堂之上揭露外戚罪行、如何夜战军营擒获李昭的壮举说得绘声绘色。一时间,茶馆酒肆之中,皆是“顾少侠”、“萧大侠”的名号,仿佛那几人已成传说中的人物。

武当掌教云逸道长亦亲自出面,在各大门派的来往书信中提及此事,字里行间不带褒贬,却自有分量。他更于三日前亲赴华山派,与掌门论剑之余,谈及此事,直言:“若非顾少侠等人力挽狂澜,朝廷与江湖皆将陷入危局。”

此语一出,满座默然。有人钦佩,也有人疑虑——毕竟江湖向来不问朝堂之事,如今竟有少年侠客涉足其中,且得皇帝亲口嘉许,难免引人心生戒备。

然而,真正让此事传遍江湖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聚会。

地点设在江南水乡的一处庄园,庄主姓周,乃昔日退隐江湖的武林前辈,素以公正闻名。他广发请帖,邀各派高手齐聚一堂,名义上是为共商江湖大事,实则暗含深意——要亲眼见一见那位传说中的顾小楼。

宴会当日,宾客盈门。武当、峨眉、点苍、青城皆有代表到场,连一向闭门不出的天机阁也遣人前来。席间觥筹交错,话题却始终绕不开顾小楼一行。

“听闻他在朝堂之上一人面对百官,神色不改,言语犀利。”一位青衣儒生端着酒杯说道。

“更有传言说,他在军营一战中,独斗十人,未伤分毫。”另一人接口。

“你们可曾见过他的画像?”忽有一人低声问道。

众人闻言纷纷摇头。画像?倒是未曾听说。

那人从袖中取出一幅画卷,缓缓展开,只见画中少年身着黑衣,眉宇间透着一股冷峻之气,身后隐约可见一座巍峨山门,正是武当。

“这幅画是谁所绘?”有人惊问。

“据说是出自洛阳画师之手,近日已在各大城镇张贴。”那人答道,“丐帮与武当弟子四处张贴,据说每张画像下都附有一段话:‘此人顾小楼,为民除害,义薄云天’。”

众人皆沉默。画像上的少年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纸背,直视人心。

就在此时,厅外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诸位久候了。”

众人回首望去,只见门口立着三人。居中者身形挺拔,面容俊朗,正是一袭黑衣的顾小楼。他身旁是萧逸尘与赵六,皆神情淡然,步履稳健。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顾小楼缓步走入大厅,目光扫过众人,拱手一礼:“顾某冒昧前来,叨扰诸位雅兴,还望海涵。”

厅内一时无人应声,片刻后,周庄主起身迎上,笑道:“顾少侠远道而来,实乃我等荣幸。快,请坐。”

顾小楼颔首致谢,径直落座。他并未多言,只是静静看着众人,等待他们开口。

果然,不多时,便有人大声问道:“顾少侠,你既出身普通武林世家,何以敢在朝堂之上对抗权贵?”

顾小楼淡淡一笑:“不过是尽一个江湖儿女应尽的责任罢了。”

“那你可曾想过,一旦失败,会是什么后果?”

“想过。”他语气平静,“若我死在朝堂之上,至少我的名字不会被遗忘。”

这一句话掷地有声,厅中一片寂静。

又有人道:“你说外戚勾结江湖势力,可有证据?”

顾小楼从怀中取出一份卷轴,轻轻展开,置于案上:“这是我们在京城查抄所得的账册,上面记录了数十笔交易,涉及多个门派。”

众人围上前去,细细查看,皆露出震惊之色。

“这些……是真的?”有人低声道。

“若有半句虚言,愿受江湖公审。”顾小楼语气坚定。

这时,一名白发老者从角落缓缓走出,目光落在顾小楼身上,久久未语。良久,他才轻叹一声:“顾少侠,老夫观你言行举止,心中甚是敬佩。只可惜,这江湖,怕是再难太平。”

顾小楼微微一笑:“江湖本就不太平,但只要还有人在乎是非黑白,便总有希望。”

老者点头,转身离去,身影消失在门外的暮色之中。

宴会之后,关于顾小楼的议论更加热烈。有人称其为“少年侠王”,也有人称其为“江湖清流”。而那些曾经对朝廷事务持保留态度的门派,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侠士的作为。

不久之后,顾小楼的画像出现在各大城镇街头巷尾,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有孩童模仿他的装扮,有书生作诗赞颂他的事迹,甚至有酒楼专门推出“顾少侠宴”,生意火爆异常。

然而,就在江湖传颂最盛之时,一封密函再次送到了顾小楼手中。

他站在武当山崖边,展开信纸,脸色渐渐凝重。

“怎么了?”萧逸尘问。

顾小楼没有回答,而是将信递给他。萧逸尘接过一看,瞳孔微缩。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

“幽州方向,有异动。昆仑之外,另有高人。”

崖边风声猎猎,吹得顾小楼衣袂翻飞如旗。他手中信纸已卷起一角,边缘被指节压出深深褶皱。

“幽州方向,有异动。”萧逸尘低声念着,眉头如锁,“昆仑之外,另有高人……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慕容玄。”赵六沉声道,“是另外的人。”

顾小楼没有说话,只是将信折好,收入怀中。他目光越过群山,仿佛能穿透千重云雾,直抵北境。

“秘宝的事,终究瞒不过天下人。”他缓缓开口,“我们以为揭开了外戚的罪行就万事大吉,却忘了那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你是说——”萧逸尘看向他。

“秘宝的秘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顾小楼回过头来,眼神坚定,“我们要找出它真正的来历、用途,以及……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赵六点头:“丐帮的消息网已经张开,若有人对秘宝感兴趣,迟早会露出马脚。”

“那就先召集人手。”顾小楼道,“我不能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风暴。”

三人下山时,已是午后。阳光穿过林间枝叶,在青石路上洒下斑驳光影。他们一路无话,直到抵达武当后山一处隐秘山谷。

这里原是武当派旧练功场,如今早已废弃,但因地形隐蔽,成了顾小楼等人议事之地。不多时,洪九与几名丐帮弟子陆续赶到,随后是点苍派的谢寒舟、峨眉弟子白芷,连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机阁也遣了一名青年前来。

众人围坐一圈,气氛凝重。

“各位,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们不能再拖延了。”顾小楼起身,环视众人,“秘宝的真相还未揭开,而江湖上已有新的势力蠢蠢欲动。我们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找到答案。”

“你打算从哪里开始?”谢寒舟问。

“从现有的线索入手。”顾小楼取出一叠文件,铺在石桌上,“这是我们从京城外戚据点带回来的账册和密函,虽有些残破,但仍能拼凑出部分信息。”

众人上前细看。白芷指着其中一页皱眉道:“这段文字提到了‘龙渊’二字,后面被水渍侵蚀,看不清内容。”

“龙渊?”天机阁的青年神色微变,“那是传说中的地方,据说藏有一座古朝留下的地宫。”

“地宫?”赵六挑眉,“难道秘宝真藏在那里?”

“不一定。”顾小楼摇头,“但至少说明,秘宝并非寻常之物,而是与前朝遗事有关。”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图案?”谢寒舟忽然指向一张破损的地图,地图中央刻着一个奇异符号,形状如同三枚交错的圆环。

众人纷纷低头查看。

“这符号……我在别处见过。”天机阁青年低声道,“是在一本古籍上,名为《玄机录》。书中记载,此为‘三才印’,乃前朝皇室用来封存秘术与宝藏的印记。”

“三才印……”顾小楼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么,秘宝很可能就是前朝遗留下来的东西。”

“可问题来了。”白芷轻声道,“如果秘宝真是前朝所留,那为何外戚会掌握它的线索?他们又为何要勾结江湖门派?”

“因为他们想利用它。”顾小楼语气平静,“无论是为了权势,还是为了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

空气一时凝滞。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洪九打破沉默。

“分头行动。”顾小楼果断道,“一部分人继续整理现有线索,尝试还原完整的路径;另一部分人前往各地查访,寻找与‘龙渊’或‘三才印’相关的遗迹或传闻。”

“我去找师父。”白芷道,“峨眉藏书阁中有不少古籍,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三才印’的记载。”

“我负责联络丐帮兄弟。”赵六拍胸脯,“让他们留意江湖上的风吹草动,尤其是那些突然出现的陌生人。”

“我去查《玄机录》。”天机阁青年补充,“这本书不在江湖流通,只有天机阁内部才有收藏。”

“那我便去一趟幽州。”顾小楼目光冷冽,“既然信中提到那里有异动,那就亲自去看看。”

“我也去。”萧逸尘立刻表态。

“带上我。”谢寒舟淡淡一笑,“点苍剑法,正好用在探路之上。”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赵六咧嘴一笑,“走吧,江湖又要热闹起来了。”

夜色渐深,山谷中燃起篝火。众人围坐在火堆旁,将所有线索摊开,一一分析。随着讨论深入,一幅模糊的图景逐渐清晰:秘宝可能藏匿于北境某处古地宫之中,而通往地宫的关键,正是“三才印”的线索。

就在众人准备各自出发之际,一名丐帮弟子匆匆赶来,脸色凝重。

“少侠,我们在城中发现几个可疑之人。”他低声禀报,“他们身着黑衣,行踪诡秘,似乎也在打听秘宝之事。”

“终于来了。”顾小楼站起身来,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看来,我们不是唯一想知道答案的人。”

他转身望向众人,声音沉稳有力:“记住,无论前方有何阻碍,都不要放弃。秘宝的真相,必须由我们亲手揭开。”

众人齐声应诺。

翌日清晨,山谷空荡如初,唯余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诉说着昨夜的筹谋与决心。

顾小楼一行踏上了前往幽州的道路。北方寒风凛冽,黄沙漫天,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他们一行人的脚步声。

“你说,秘宝到底是什么?”萧逸尘忽然问道。

顾小楼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着远方的地平线,良久,才缓缓开口:

“也许是改变江湖格局的力量,也许是颠覆王朝的钥匙……但它绝不会属于任何一方。”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

“它是真相本身。”

萧逸尘沉默片刻,忽然拔出佩剑,剑锋映出他坚定的眼神:

“那我们就去找。”

谢寒舟轻笑一声,策马上前,长衫猎猎:

“一起去找。”

远处,一只孤鹰掠过天际,振翅高飞,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