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4:重塑家庭 > 第48章 小美直播带火摊位,大刘主动求合作
换源:


       我的乖乖,这叫什么事儿?

我,周承砚,一个在夜市角落里默默炸着“金馒头”的小摊主,就在几分钟前,还只是个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人。

可现在,我的摊位前,简直比春运火车站还要热闹!

起因?一个叫小美的网红美食博主。

当时我正忙着给一位老顾客打包,眼角余光瞥见一个姑娘举着手机,探头探脑地往我油锅这边凑。

她长得挺甜美,打扮也时髦,一看就不是这条街的常客。

我以为又是哪个好奇的食客,没太在意。

谁知道,她鼻子比狗还灵,隔着老远就被我这“金馒头”独有的奶香和焦香混合的霸道气味给勾了过来。

“家人们,你们闻到了吗?这香味,绝了!”她对着手机屏幕,眼睛亮得像发现了新大陆,“老板,你这馒头叫什么名堂?看着金灿灿的,太诱人了!”

我当时手头正忙,随口回了句:“金馒头,刚琢磨出来的新品。”

小美“哇”了一声,直接掏钱买了一个,也不怕烫,当着直播镜头的面就咬了一大口。

“唔——外皮酥脆,里面松软,奶香味十足,甜度也刚刚好!家人们,这绝对是我吃过最有创意的馒头!比那些什么网红蛋糕好吃一百倍!”她边吃边夸,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享受的模样,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流口水。

我当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直到她那句“地址就在城南夜市D区拐角,叫‘周记金馒头’,家人们,都给我冲!”喊出来,我才感觉有点不对劲。

紧接着,我就看到她手机屏幕上飞快滚动的弹幕,什么“已下单”、“主播替我尝尝咸口的”、“口水流了一地”、“这就打车过去”……

然后,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一群群举着手机的年轻人,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乌泱乌泱地涌了过来。

“老板,给我来十个金馒头!”

“我要二十个,甜的咸的都要!”

“排队排队!别挤啊!”

我那小小的摊位,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油锅里的馒头炸了一锅又一锅,手臂酸得几乎抬不起来,嗓子也喊哑了。

旁边的王嫂凉皮摊都看呆了,直说我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那一晚,我摊位的销量直接翻了三倍不止。

不仅是看直播赶来的年轻人,就连夜市周边的居民,都被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潮吸引,纷纷跑来打卡。

收摊的时候,我数着那一大叠零零散散又带着油烟味的钞票,手都有点抖。

这泼天的富贵,来得太突然了!

兴奋过后,我立刻冷静下来。

小美这波引流确实厉害,但网红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

要想留住顾客,单靠口味还不够,品牌形象也得跟上。

第二天出摊前,我特意花时间设计了一个简单的LOGO——一个胖乎乎、笑眯眯的金色馒头形象,旁边是“周记金馒头”五个略带古风的隶书。

我还找了家印刷厂,加急定制了一批印着LOGO的牛皮纸袋和餐盒。

虽然简陋,但起码比之前光秃秃的塑料袋像样多了。

果然,换上新包装后,顾客的反应更好了。

不少人拿着印有LOGO的纸袋拍照发朋友圈,无形中又帮我宣传了一波。

生意火爆,自然也引来了同行的关注。

这天傍晚,我刚炸好一锅馒头,夜市里管着一片区域、人称“大刘”的摊主刘勇就拎着两瓶冰镇饮料走了过来。

大刘膀大腰圆,脸上总带着三分笑意,但在夜市这块地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手底下管着好几个摊位的转租。

“承砚老弟,生意兴隆啊!”大刘把一瓶饮料递给我,笑呵呵地说道,“你这金馒头,现在可是咱们夜市的招牌了!连我那婆娘都念叨着要尝尝鲜呢。”

“刘哥客气了,混口饭吃。”我接过饮料,拧开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下去,驱散了不少暑气。

我知道他来,肯定不只是送饮料这么简单。

果然,大刘话锋一转:“老弟,你这手艺,光守着这一个小摊子,太屈才了。有没有想过,咱们合个伙,把这金馒头做大做强?”他指了指夜市中心那几个空着的大摊位,“我有场地资源,夜市管理那边我也熟,只要你点头,摊位、人手,都不是问题。”

我心里一动。

大刘的提议,正中我下怀。

我一个人精力有限,要想扩大规模,确实需要帮手和资源。

但亲兄弟明算账,合作可以,规矩得讲清楚。

我笑了笑,看着大刘的眼睛,不卑不亢地回应:“刘哥看得起我,我当然愿意聊聊。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合作可以,但得讲规矩,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大刘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敞亮!我就喜欢跟爽快人打交道!你说,怎么个规矩章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俩凑在一起嘀咕了好几次。

最终达成了初步协议:大刘负责协调夜市的摊位资源、对外联络以及部分资金投入;我则以技术入股,提供金馒头的核心配方和制作工艺授权,并负责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品控。

我们甚至还规划了“金馒头联名套餐”,比如搭配大刘那边渠道的特色饮品或者小吃,捆绑销售,互相引流。

为了保证品质,我还特意强调了要设立严格的员工培训和考核机制,不合格的绝不能上岗。

大刘对我的细致和专业很是佩服,连连点头:“承砚老弟,你这脑子,不像是只炸馒头的,倒像是哪个大公司的企划经理!”

我只是笑了笑。

上辈子在餐饮集团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这点东西还是懂的。

只是没想到,重生到这个世界,这些经验竟然能在一个小小的夜市摊上发挥作用。

就在我和大刘紧锣密鼓地筹备扩张事宜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在夜市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双眼睛已经盯了我很久。

昏暗的路灯下,一个穿着考究,与夜市的喧嚣格格不入的中年男人——张立诚,正举着手机,语气冰冷地低声说着什么。

他的目光时不时扫过我那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摊位,眼神复杂难明。

“……这个周承砚,不简单,比我想象的要棘手。他那个金馒头,口碑已经起来了,还有了合伙人,暂时别动他,免得打草惊蛇。”电话那头似乎说了些什么。

张立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放心,我已经找到了另一个目标,一个刚失业、急需用钱的年轻人,更容易掌控。让他先去探探路,搅搅局,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他挂断电话,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在一张便签纸上缓缓写下了一个名字。

路灯的光线恰好照亮了纸上的字迹,却模糊了他的表情。

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此刻,我刚送走和大刘商议完最后一批细节的团队成员,夜市也渐渐到了散场的时候。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余香和即将散去的喧嚣。

我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摊位联盟雏形,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总算是把前期的架子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地干了。

希望一切顺利。

我深吸一口夜市特有的混合着油烟和尘土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踏实了不少。

刚准备锁上抽屉,收拾东西回家,身后却突然传来一个略显粗犷但中气十足的声音。

“周老板,生意不错啊!忙完了吗?有点事想跟你聊聊。”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声音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谁会在这个时间点,用这种口气找我?

我慢慢转过身,看向来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