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说,今科解试首场就在灵山县办。
灵山县离白菊县不算远!
郑蛤蟆得赶紧动身。
可他如今还有公职在身,便去向县令报备。
朱启宏听后直拍大腿:“老郑要科考?这可是天大的事!”当即便应了,“衙门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只管去考你的!”
朱启宏又道:“郑兄,以你的才学,将来必成一方人物,我在这儿等你衣锦还乡!这点盘缠你拿着路上用。”
说着便摸出三十贯钱——是他自己掏的腰包,数目可不算少。
郑蛤蟆忙推拒,朱启宏却硬塞:
“万一中了呢?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虽说考题难,我也不是全信你能中......”
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也犯嘀咕:这郑蛤蟆虽能干,可读的书实在不多吧?
不过面上还是得恭贺着。
不光是他,县衙主薄、县丞听说后也赶紧来送盘缠——
早点巴结着,万一这小子真飞黄腾达了,往后可没这机会了。
其实他们心里清楚,郑蛤蟆哪缺这点钱?不过是人情世故罢了。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传遍了整个白菊县,百姓们炸开了锅。
“郑蛤蟆不识几个大字,还能科考?”
孙二孃听了直偷乐:郑蛤蟆能干会办事她是知道的,要说没本事也不对,可他读的书实在太少啊!
郑蛤蟆在白菊县混得脸熟,谁不知道他的底细?
一时间,阳山县里分成了两派:一拨觉得“能成”,一拨咬定“不行”。
郑蛤蟆却没把这些议论放在心上。跟县令告完别,他把店铺交给谷乐成、黄子勤他们照看。
如今店里生意最红火的总号,交给这几个老伙计打理,除了分成,大头还是归他。
给了股子,这些人干活也带劲——这是郑蛤蟆早想好的法子。
收拾好行囊,郑蛤蟆便上路了。
离了白菊县那天,县令朱启宏带着柳如义、昝承泽、骆北驰等一众同僚亲自送行。
柳如义拱着手:“郑兄,等你高中归来!我在这儿候着你!”
说着也塞了几十贯盘缠,还拍着胸脯说:“若是中了举人,我手里的田产都托付给你管。”
郑蛤蟆笑着应下了。
马车缓缓驶离。
县令几个人站在路边,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直叹气:
这考题可没那么容易,不过郑县尉的才学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倒也存着点盼头——
毕竟都是熟人,真要中了举,对他们也没坏处。
郑蛤蟆与范晓瑶同乘一辆马车,赶车的是郑恩忠。
郑恩忠生性憨厚朴实,加之范晓瑶独自在家时郑蛤蟆总不放心,便带上了她。
去灵山县的山路,须得穿过豹崖山。
不多时,马车便行至山脚。
抬眼望去,路边有家小酒店。
郑蛤蟆扯着嗓子喊:“店家,快上些酒菜!”
赶了半日路,众人都有些乏了。
“就来嘞!”小掌柜见有客到,忙不迭迎出来张罗酒菜。
郑蛤蟆目光扫过店内,见墙上贴着“饮酒莫过山”的告示——此处正是当年郑鹏举打豹的所在。
想来如今山里早没了豹子的踪迹。
“咕噜,咕噜……”
酒端上来,郑蛤蟆仰头便饮。
也不知是否因体魄渐强,这会儿他的酒量竟奇大,直追郑鹏举。
论起酒力,怕是更胜一筹!
毕竟他身怀八百斤神力,本就不是寻常人。
说起来,郑蛤蟆前世便爱酒成痴,若不是贪杯昏过去,又怎会穿越到这世上来?
小掌柜凑过来瞧,直咂舌:“客官,您都喝了四碗了!咱这酒后劲猛得很,再喝可就赶不了路啦!”
“不打紧。”郑蛤蟆摆摆手,又让人添了几碗。
小掌柜看着他连饮七八碗面不改色,直犯嘀咕。
忽然想起什么,便道:“前儿有位客官更厉害,喝了二十八碗,还徒手打死了豹子!只要酒量够,多喝些倒也不妨事。”
郑蛤蟆闻言笑了:“你说的可是郑鹏举?”
这时老掌柜从后堂踱出来,抚须笑道:
“正是那位打豹英雄!要说这郑鹏举,可真是奇人——当年喝了十八碗酒,硬是把豹子给打死了!”
郑蛤蟆挑眉:“店家说的,是我那弟弟。”
小掌柜和老掌柜皆是一怔,再看郑蛤蟆一碗接一碗地喝,这才反应过来。
老掌柜惊得直拍大腿:“原来打豹的英雄是您弟弟!那您定是白菊县的郑县尉了?”
“正是。”
“哎呦,幸会幸会!真是一门双豪杰啊!”
老掌柜越说越兴奋。
“郑县尉灭蝗有功,听说连皇上都赐了赏,和那郑鹏举一般,都是咱们这一带的名人!难怪您酒量这般了得!”
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直感叹世间能这般豪饮的,除了郑鹏举,便是眼前这位郑县尉了。
待酒足饭饱,郑蛤蟆一行人继续赶路。
老掌柜望着他们的背影,半晌没说话——
他自家酿的酒,自己和儿子喝了都没异样,可这两位客官……
“这郑鹏举和他哥哥郑蛤蟆,怕不是凡人哟……”老掌柜喃喃道。
一路无话,再未遇见豹子。
这豹崖山的豹子早没了踪影,郑蛤蟆一行顺顺当当回了灵山县。
这一日!
科举开考了。
郑蛤蟆迈步走进科举衙署。
外头范晓瑶与郑恩忠守着等候。
他虽肚子里装满书册学问,此刻仍有些发怵——毕竟是这具身子穿越以来头一遭经历古人的科考。
衙署内条件简陋,是一间间隔开的小阁房,里头早已有不少考生候着。
满院子的紧张氛围。
要说这举人考试,考题内容可不少。
郑蛤蟆很快沉下心进入应考状态。
考试分作三场。
具体考题涵盖五言八韵诗一首、策论题、经史典故、时务分析,还有四书五经内容、诗赋创作、策论撰写等。
除了这三场正考,之后还有复试。
首场考的是诗词。
诗词可不能随意乱写。
郑蛤蟆心里门儿清:只要贴合主考官的心思,基本就成了。
再出色的文章,不合阅卷人口味也是白搭。
他对主考官丁皓峰多少了解些——
这人是宋徽宗跟前的红人,属王明轩一派,力主变法的大臣,前几年还帮着宋徽宗登基呢。
丁皓峰官拜右仆射,是徽宗皇帝的左膀右臂,权势极大。
最近南边水患闹得凶,丁大人便亲自来这儿主持科举,顺便安抚民心。
很快。
试卷一一分发到考生手里,满场都绷紧了神经。
考题是:“大宋礼制,该遵循上古先贤之法,还是另辟蹊径求新?”
这题目胆子可不小,满是争辩的火药味。
PS跪求:收藏,月票,鲜花,评价,打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