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县尉,可了不得啦!有好消息!”
朱启宏几人激动得直搓手,说来说去郑蛤蟆才弄明白:
朱启宏把灭蝗的事儿上报给了知府禹达强,禹达强又呈给了宋徽宗。
结果皇上不光夸了禹达强,连县令和郑蛤蟆都赏了。
禹达强得了皇上的夸奖和赏赐,县令也被表扬了一通,最要紧的是郑蛤蟆——
毕竟治蝗方案是他出的,皇上直接把他暂代的县尉实职给坐实了。
吏部的人还专门来登记造册,这下郑蛤蟆成了正儿八经的县尉,每月能领十贯铜钱的俸禄。
朱启宏也得了禹达强的信,大意是夸他这次立了大功,让他好好干,往后有升迁机会;
也顺道夸了几句郑蛤蟆。
朱启宏有了这么个得力下属,心里头那叫一个熨帖,非拉着郑蛤蟆去喝酒。
郑蛤蟆得了赏钱又转了正,自然得掏钱做东。
他觉着宋徽宗挺够意思,不光赏钱还给官做,治蝗的法子还被推广开了——
虽说对大蝗灾用处不大,可遏止蝗虫刚冒头的势头还是管用的,总归有点用场。
酒桌上朱启宏一个劲儿给郑蛤蟆敬酒,热热闹闹喝了顿痛快酒。
消息很快传遍白菊县,满大街都在议论:
“哎呦喂,郑蛤蟆让皇上赏了!听说不仅得了二百贯,县尉的位子也坐实了,咱们白菊县出大人物喽!”
“这郑蛤蟆,可真不简单……”
孙二孃听得直咂嘴:“这郑蛤蟆……”
柳如义、柳太监、骆北驰、昝承泽这些人听说后也都惊着了——
谁能想到个小地方的人物能让皇上惦记上?
偏远地区的穷小子得皇上赏赐,这事儿可太新鲜了。
“快瞧!郑县尉来了!”
“郑大人……”
如今郑蛤蟆走在街上,人人见了都客客气气打招呼,脸上堆着笑。
他算是尝着当官的滋味了。
这一趟,他的情绪值又涨了15点,总共攒了25点。
回到家中,范晓瑶、香翠、郑恩忠等人听闻老爷实授官职,也都难掩激动。
范晓瑶笑着开口:“蛤蟆,皇上到底没亏待你!往后可不再是代理县尉了,白菊县真正的县尉大人,说的就是你啊!”
郑蛤蟆应了声:“嗯,这倒是我没料到的。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有了官位,也还差得远呢。”
“还差得远?县尉在白菊县可算不小的官了!”范晓瑶有些诧异。
郑蛤蟆轻轻摇头。
本是件喜事,可郑蛤蟆一想起宋徽宗,再掐指算了算时辰,心头忽然泛起不安。
为何不安?
因着时间推算,北宋的劫数快到了。
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不出几年便会爆发。
到那时,宋室动荡、人心惶惶,朝纲崩解,万千百姓要陷入水火之中。
郑蛤蟆想到自己在这乱世里,只觉脚跟都站不稳当。
这靖康之耻,说的是靖康二年,金人南侵,宋徽宗见势不妙,忙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
后来金兵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就此灭亡。
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中重臣等三千多人被掳去金国,连宋徽宗的女儿们都沦为了“女奴”。
再后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建立了南宋。
念及此,郑蛤蟆只觉危机四伏。
如今宋怀安尚在,北宋离覆灭少说还有五六年。
按理说这些事本与他无关,可万一战火蔓延到自己身上,金人屠戮四方,他一个凡人如何保全?
所以,他的官位必须再往高处爬。
往后不管是帮宋徽宗击退金人,还是提前押宝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求个安稳,总得握有话语权才行。
只是赵构那主儿,是个主和派,对金人妥协得很,未必靠得住。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眼下最紧要的,是多读书。
有了系统,他想往上爬不难。
等站稳了脚跟,手中有权,才能有更多选择。
再说,要提升自己,还得攒够情绪值——只有身居高位,才能不断获取属性。
郑蛤蟆琢磨着:“再过三天就科考了,先考个举人功名再说!”
宋朝没有秀才这一档,考中举人便是正经功名,足够光宗耀祖。
他早前买书时便抽空报了名,只等开考。
这两日他用系统属性买了古籍、野史、《九经》《五经》等书,一卷卷领悟。
说来也奇,这些书买来悟过之后,根本不用翻看,只要选了“学习”,满肚子都是感悟。
那些经文典故自然就刻进脑子里了,比自己啃书还管用。
不过,新知识灌进脑子,到底有些胀疼。
这些书本便宜,每本才五六点属性,他把所有属性都砸进去买书,只觉脑袋像要炸开似的。
好在宋朝的经史子集,什么《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还有《孟子》《论语》之类,他早就在家翻了个遍。
凭着一股悟性,早把这些融会贯通了。
许多学问他无师自通,只觉妙不可言。
如今他这脑子,倒成了古今知识的宝库——这也是系统升级后才有的本事。
换作寻常书生考举人,十有八九是碰运气,跟中彩票似的。
可郑蛤蟆读了这么多书,又用系统开了挂,再加上天资聪颖,心里倒有几分把握。
既然三天后就考,他得好好准备。好在科举消息下来时,他便悄悄报了名。
要知道,中了举人那才叫真正的“老爷”。
不仅能免赋税,甚至能免徭役。
徭役是官府摊派的无偿苦力,百姓要是成了举人,就能免了这份差使。
往后那些被赋税徭役压得喘不过气的百姓,保不齐会来投他为奴、献上田地。
举人的好处多着呢——见官不用下跪,还能跟官员平起平坐说话。
郑蛤蟆这些心思,也没瞒着家里人。
范晓瑶听后,嘴张成了O型:“蛤蟆,你真要科考?”
郑蛤蟆挠头:“嗯,考个举人。”
范晓瑶眼眶都震得发颤:“难怪你这些天老捧着书看,合着是要应考啊......可......”
“怕我考不上?”郑蛤蟆咧嘴笑,“考不上又不亏啥。”
“才不是!”范晓瑶急得直摆手,“我信你肯定行!就是没想到,咱们蛤蟆还有这心思......”
想当年嫁进郑家时,他不过是个挑着凉粉担子沿街叫卖的小摊贩,谁能料到能有今日?
香翠几个听说后,也都跑来给他打气。
香翠攥着围裙角:“老爷您学问深着呢,准能高中!”
晓梅歪着头笑:“老爷一定中!”
PS跪求:收藏,月票,鲜花,评价,打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