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县城之中,热闹非凡。

所有隶属本县的考生都围到了榜前。

鉴于许多人不识字,所以还有专门的官兵在旁边唱榜。

当把整个榜来来回回前前后后地唱了三四遍,却始终没有听见林守业的名字后周氏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不中,又不中!”她抖着手,提起拐杖要打林守业,却终究是没舍得打,“儿啊,你不是说,只要打点了夫子,一定能中吗?我们一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给你把十两银子抠出来,可是,为何还是不中啊!”

言罢,她竟把拐杖一丢,嚎啕大哭:“难不成我林家,当真是文脉已绝,连个秀才也出不了吗?!”

刘氏亦是如遭雷劈,满脑子都是十两银子,腿一软坐倒在地。

十两,又十两……

这些年出了多少十两!

能买多少新衫!

林二夫妇的表情,却是十分复杂。

一方面,林守业没有考中,就不会高他们一等。

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们要继续省吃俭用,像是勤恳的老牛,供养大房。

林老三也跟着唏嘘:“唉……”

“别叹气了,咱们已经分家,这都不关咱们的事!”张氏倒是十分洒脱,随手分了他一把瓜子,“走吧。”

“你们要去哪?!”刘氏竟还有心思关心他们,猛地站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衣服,便气势汹汹的拦在了他们面前,“要走可以,把你们那神仙豆腐的方子给交出来!”

林明远眨了眨眼睛:“大伯母,你怕不是被大伯气疯了吧?咱们已经分家,方子与你何干?”

刘氏冷笑:“咱们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供养你大伯读书本是天经地义,如今连我的嫁妆和你祖母的家私都花光了,你爹娘难不成还要藏私吗?”

言罢,她再也没看林明远一眼:“罢了,量你也不懂,我与你这小儿说什么!三弟,弟媳,你们说呢?”

周氏沉重的叹了口气,也走过来。

林明远预想中最坏的情况发生了。

但他也并不意外,两手背在身后,眼睛弯成了月牙:“可是大伯母,你忘了吗?大伯虽然不中,我却要去读书了呢。”

林老三这些日子在儿子的影响下也机灵不少,知道若是周氏开口,恐怕又是一番纷争,立刻道:“是啊,今日是青阳书院招生之日,我们手中只有束脩二两而已!”

周氏被愁绪挤满的眉眼中,阴霾消散了些。

刘氏不依不饶:“我是要你的神仙豆腐方子,又不是要你手头的银子,你——”

林明远忽道:“伯母别急,这青阳书院又不是谁想上都能上的。”

经他提醒,刘氏一怔:“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呵,老三,你要让明远上青阳书院?痴心妄想什么呢!青阳书院入学考极难,且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题,当初你大哥都进不得这书院!”

见林老三夫妇脸上显露出不自信的表情,她越发得意了。

林明远却笑眯眯道:“是啊,我自是不敢与大伯这样的少年天才相比。”

因为我和他根本就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他应该去幼儿园和泥巴。

这下,原本正在颓废之中林守业也看了过来,似乎是觉得林明远说的话颇有道理,所以提振了一些信心。

林明远继续道:“所以——我们只是想去青阳书院试试运气,若实在没有读书天分,我们便不读这书院了,把束脩交给大伯母,也好告慰大伯母这些日子的辛劳,如何?”

周氏尚未开口,刘氏直接答应:“看不出来,你读了几日三字经,说话真顺耳不少,那就一言为定了!”

她也不提什么林明远年纪小小说话做不得数了,只等着林老三一家把银子乖乖交出!

在放榜之日开始招生,是青阳学院一贯的习俗。

青阳书院招生一共三天,这头一日来的人是最多的,因为刚放榜,城内谈论读书之事的兴致正是最高涨的时候。

甚至有人抱着自己才三岁的儿子,来观看书院招生考核。

因此,虽然是古代,但是这书院门前竟然也出现了罕见的堵车现象。

牛车驴车马车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林家人原本是坐着三叔光的车来的,如今不得不在半里路之外便开始步行。

好在车马虽多,排队的人却意外的并不多。

林明远的前面是位衣着锦绣的小公子,胸前还挂着长命锁,金灿灿,看得刘氏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小公子额头上还绑着一个嵌着红宝石的抹额,富贵逼人。

“让开!让开!”在发呆的刘氏很快就被人粗鲁地撞开。

“哎!你们怎么撞人呐!”刘氏正要喊叫撒泼,看见那人的阵仗却闭上了嘴。

那一位小公子虽然没有华丽装饰,但是衣上绣着竹纹,又有好几个护卫,年纪小小就已经有高岭之花姿态,显然也不是易于之辈。

林明远被夹在有钱少爷中间,郑重地翻开了自己的三字经。

“嗤!”那几个护卫忍不住笑出声,“小哥儿,这个岁数了,才学会三字经就敢来青阳书院?不如你把这位置让给我家少爷吧!我们家老爷重重有赏!”

“赏什么?”刘氏还没从满目锦绣富贵中回过神,就已经本能开口。

那小少爷虽未言语,却张开五指。

“五两银子,如何?”护卫傲然道。

一个位置而已,就能得足足五两银子?

刘氏真恨不得自己去排队,在这排整整一天,赚了这排队的钱。

只可惜张氏已经看出她的打算,直接伸手把她的嘴捂住,将她扭向一边:“你若敢坏我儿的事,我非跟你拼命不可!”

林明远跟着队伍缓缓挪动,一边看,一边不住比划。

忽然,周围爆发一阵喝彩:“好!王少爷果真天纵奇才呀!”

他从书本中抬头,只见是身前那金灿灿的王小少爷得意地点点头。

小少爷的书童立刻把他写的字举起来以供众人瞻仰。

书院考官道:“第二关,诗词。”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王少爷流利背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