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于禁、毛玠回到水军大寨,面对操练困境一筹莫展。正苦恼间,毛玠突然提议:“徐庶、周宁久居荆州,定熟知当地水战能人。与其在此盲目摸索,不如向他们请教。”于禁深以为然,备好厚礼,二人一同前往拜访。
彼时徐庶与周宁正在帐中闲谈,听闻于禁、毛玠来访,相视一笑,将二人迎入帐内。于禁开门见山,恳请二人推荐精通水战之人,助其操练水军。
徐庶神色淡然,推辞道:“我与荆州水军素无往来,实不知何人通晓水战之法。”周宁却笑意盈盈,待于禁说完,开口问道:“将军,即便寻得精通水战之人,与周瑜相比又如何?”
于禁面露尴尬:“周瑜乃江东水军都督,水战造诣高深,寻常人自然难及。”
周宁又问:“既然如此,即便日夜操练,又有何用?”毛玠忍不住道:“正因敌不过周瑜,才需勤加操练,掌握水战之法。我军人数众多,若能熟练掌握,未必不能与之抗衡。”
周宁看向于禁:“文则将军也是这般想法?”毛玠见周宁不理会自己,心中不悦,也看向于禁。于禁想起三江口之战,蔡瑁率领五万水军,却被甘宁杀得大败,心中迟疑,叹道:“水战与陆战大不相同,陆地上人多势众可围而歼之,在水上却行不通。若不是元直先生提前提醒丞相,安排张辽、徐晃接应,那日蔡瑁溃兵恐怕要冲乱大营。”
徐庶闻言,微笑拱手:“文则将军过奖。行军打仗,当以‘先谋败,后谋胜’为要。当日丞相盛怒兴兵,本就犯了兵家大忌。众将一路势如破竹,难免骄纵轻敌,自然无人敢谏。也只有我这个平日少言之人,敢扫丞相的兴致。”
于禁面露羞愧,恭敬行礼:“还请先生赐教,如何才能扭转水军困局?”
未等徐庶开口,周宁抢先道:“罢了,将军既有诚意,我便为你卜上一卦。”说罢,取出铜钱,握于掌心,口中念念有词,摇晃片刻后,将铜钱掷于案上。他盯着铜钱,故作惊讶:“怪哉!这卦象……”
于禁、毛玠急忙追问,周宁沉吟道:“卦象显示,水军之困,不日可解。只是此卦虽为吉兆,暗藏‘有凤来仪’之象,却又隐约透着凤凰涅槃之兆。”
毛玠松了口气:“只要水军有转机就好,凤凰如何,与我等何干?”于禁也附和道:“先生神机妙算,我等静候佳音。”二人行礼告辞。
待二人离去,徐庶疑惑问道:“贤弟,卦象当真如此?”周宁神色冷峻:“自然。不出几日,曹军水军将脱胎换骨,即便周瑜亲临,也占不得便宜!”
徐庶大惊失色:“如此,皇叔危矣!曹军百万之众,孙刘联盟如何抵挡?”
周宁似笑非笑:“元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所说的凤凰涅槃,还有另一种说法……”
徐庶急问:“另一种说法?莫非是。。”
周宁目光如炬,缓缓吐出四字:“火凤燎原!”
蔡中蔡和二将自从蔡瑁被斩,一直如同惊弓之鸟,不知哪一天也会被刀斧加身。特别是回想起周宁含血怒骂蔡瑁,要将荆襄蔡氏无论老幼刀刀斩尽,刃刃诛绝,心中就不寒而栗。
这一日,程昱找到二人,欲使二人诈降周瑜,以刺探周瑜军务,待丞相大破江东,二将则为首功。封候拜将不在话下。
蔡中蔡和身为降将,本就颇受冷落。许攸之计正中二人下怀。既然如此正好借机逃离曹营,先保住性命再图后计。
想到此处蔡中问道:“先生有令,末将不敢推辞。只是我二人家小又待如何?既是诈降,若是我二人孤身前去,如何能取得周瑜信任?”
程昱笑道:“二位将军不必多虑,此中关节我早有算计。自打丞相误信蒋干之言错杀了蔡瑁将军。心中一直懊悔不已。本打算厚恤蔡瑁妻小,却担心被周瑜看出端倪只能暂且搁置。二位将军过得江去,面见周瑜只消分说,丞相暴戾恣睢,听信谗言,特别是周宁此人,对荆州蔡氏恨意极深。而他偏偏又深得曹操信任。至此荆襄众将人人自危,你二人先行渡江,我自会放出消息,已将你等妻小斩首,以助二位将军一臂之力。”
蔡中蔡和闻听此言,默不作声。思虑片刻双双下拜:“既然如此,一切但听先生吩咐。”
次日破晓十分,只见曹营水寨忽然一阵骚乱。只听得人喊马嘶,兵器撞击之声不绝于耳。不多时水寨之中一条小舟如同离弦之箭向着江对岸疾行而去。不多时曹营之中又冲出数条战船紧追不舍。一时间箭如飞蝗,矢若流星。不多时先前冲出的那小舟已然是岌岌可危。正当这危机时刻。却见由江面之上突然出现了数条战舟,只见其中一条战舟彩旗锦帆,犹如蛟龙出水,带着其它战舟将曹营出的几条船连带被追赶的小舟硬生生拦在江心,那锦帆战舟之上赫然站立一员大将,正是甘宁甘兴霸。只见甘宁托起宝雕弓,箭打连珠,曹营几艘战船的船帆应声而落。
甘宁弃弓焯刀,放生大喝:“我乃东吴水军大都督帐下大将,甘宁甘兴霸,尔等速速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曹军追击的几艘战船眼见甘宁如此神威不敢应战,缓缓退却。不多时只留下先前的那条小舟与甘宁的战舟。
甘宁命手下军卒用飞锁挠钩将那小舟拉过,只见小舟之上寥寥数人。为首二人盔歪甲斜好不狼狈。
盘问过后方知,此二人乃是原蔡瑁族弟,名为蔡中蔡和。因不满曹操屈杀蔡瑁所以反出曹营,一路遭到曹军追杀。
甘宁听罢将二人带上战船,一路带回江东水寨,将此事禀报大都督周瑜。周瑜闻听大喜过望,急忙升帐,将蔡中蔡和请到帐中,仔细询问曹营诸事。
只见蔡中蔡和不住哭诉:“荆州诸将在曹营颇受排挤,前一阵有妖人周宁降了曹操。那周宁先前辅保刘备,在樊城与赵云沆瀣一气,对荆州蔡氏积怨颇深。自降曹操后便巧言令色获得曹操信任,对荆州旧将屡屡针对。更向曹操进言,荆州将领均以蔡瑁马首是瞻,蔡瑁不死荆州诸将人心不稳。正值蒋干过江打听到蔡瑁张允私自通敌。曹操竟然将蔡瑁张允斩首,我二人乃是蔡瑁族弟,深知若是长此以往,定然难逃那周宁毒手。便想联系旧部反出曹营投奔大都督,哪想事有不密,被于禁得知,无奈之下只能夺了一条小舟逃将出来。于禁使人穷追不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际恰逢甘宁将军搭救,方能逃出生天。”
周瑜劝慰了一阵,着人将蔡中蔡和带下去休息。留下江东众人商议。
鲁肃言道:“先前蒋干盗书,蔡瑁张允被斩首,我等只是以为曹操中计,想不到还有这般缘由?”
黄盖接言道:“那岂不是即便没有都督设计,曹操也欲杀蔡瑁?”
周瑜心生疑惑:“那周宁是何人?竟然能得曹操信任?”
鲁肃答到:“关于周宁此人,我略有耳闻,他本是刘备手下一个行军主簿,与赵云共守樊城,只因擅长周易之术颇受刘备倚重。樊城破时护卫刘备家眷一同落入乱军之中。赵云单骑救主却未将周宁糜夫人一同救出。周宁和糜夫人最终被曹操擒获。后经此人周旋,徐庶送回了刘备的夫人,周宁便降了曹操。却不知周宁和蔡氏缘何积怨如此之深,若想了解其中细节,都督可唤来孔明询问一二。”
周瑜着人请来孔明,询问周宁之事。孔明心生疑惑问道:“但不知都督为何问起周宁之事?”
周瑜不做隐瞒,将蔡中蔡和反出曹营之事一一分说。想不到曹操诛杀蔡瑁张允竟然有周宁在其中推波助澜。
孔明听完一声长叹:“若真如都督所言,那蔡中蔡和之言却有几分是真的了。”
周瑜心中一惊,急忙问道:“先生何出此言?那周宁竟然有如此能为?”
孔明轻抚中羽扇缓缓说道:“前不久徐元直护送糜夫人回了江夏,据徐元直所讲,周宁遭擒之后,为救糜夫人脱困,不惜以身做局。只要曹操肯放归夫人,他便降曹。当适时蔡瑁口中污言,诬周宁对糜夫人心生情愫,周宁怒极当场便说出了那句,如若不死,必将荆襄蔡氏刀刀斩尽,刃刃诛绝的骇人之语。”
周瑜听完,也是心生敬佩:“想不到周宁此人性情如此刚烈。曹操素来对忠义之士颇为敬重。如此一来他能得曹操信任也是情理之中了。但不知周宁有何过人之处?”
孔明略做思索,回答道:“周宁出身琅琊,而琅琊周氏并未听说有过此等人物,只听说他精通周易之术。出世以来可谓算无遗策。只是他不通军阵亦不懂武艺,总之他的能为可说四个字。料事为先!”
周瑜默然不语,众人也不知他心中作何打算。又过一阵,周瑜吩咐今日到此为止,众皆散去。
鲁肃见周瑜心中有事,散帐之后特来求见周瑜,周瑜将鲁肃请至内账,二人坐定鲁肃问道:“蔡中蔡和二人,不知公瑾作何打算。”
周瑜说道:“如若没有周宁从中作梗,我敢断定此二人,必定是诈降无疑。如今我却有些吃不准了。”
鲁肃言道:“我观这二人,酒囊饭袋而已,降与不降又能如何?”
周瑜笑道:“酒囊饭袋有酒囊饭袋的用处。有时候这种蠢人的灵机一动,往往有奇效。子敬你速速派人打探曹营情况,且看这二人的家眷现在何处?如果可能便带到江东。如若不能,也不碍事。”
鲁肃得了周瑜吩咐,当即着细作渡江赶赴曹营。不过数日便有消息传来,蔡中蔡和二将的家眷竟然被曹营水军大都督于禁尽皆斩首,尸首悬于水寨,以儆效尤。周瑜得到细作回报不由得眉头紧锁,对于蔡中蔡和投降的真伪更加犹豫不定。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然军兵来报:“黄盖将军有要事求见大都督。”
周瑜急忙将黄盖请入帐内,黄盖一见周瑜,插手施礼:“拜见大都督。”
周瑜还礼,问道:“老将军有何要事,但说无妨!”
黄盖道:“听闻都督因那蔡中蔡和之事忧虑,某有一策。可探二人虚实?”
周瑜一听,来了兴趣。让黄盖继续说。
黄盖继续说道:“某愿诈降过江以图大事。此计若成则曹军可破。此计不成则二人可斩。”
周瑜略作思索说道:“黄将军此计虽可行,只是蔡氏二将若有异心,则将军危矣。”
黄盖捋了捋颌下白须说道:“老夫五十有六,自文台将军起,历受孙氏后恩,此刻生死存亡之际,岂可因个人安危退缩。哪怕肝脑涂地,亦无怨无悔。”
周瑜深感其念,颇为动容。稳稳心神之后说道:“将军深明大义,实乃我军之福。江东之幸。既然如此,且容我斟酌一番。”随即双目微闭,手指轻叩帅案。
一旁黄盖不敢打扰,只是看着周瑜。帐中烛火跳动。营外战马嘶鸣。不多时,周瑜睁开双目,眼中射出一缕精光
“老将军,我有一计。可使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只是需要将军受些皮肉之苦,不知将军可否?”
黄盖一听,大喜过望。朗声说道:“都督但有良策尽情施为,某虽死无憾!!”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