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听闻蔡瑁、张允已被曹操诛杀,眼中闪过一抹畅快的精光。心中暗自思量:“军中诸将,恐无人能识破这借刀杀人之计,唯有那诸葛孔明,此谋怕是瞒不过他。且派子敬前去试探一番,看他如何应对。”
鲁肃领了周瑜之命,不敢耽搁,即刻驾舟前往孔明所在之处。孔明早已在舟中静候,见鲁肃到来,将他迎入舱内,二人相对而坐。鲁肃率先打破沉默,略带歉意地说道:“连日来忙于军务,无暇前来向先生请教,还望先生勿怪。”
孔明轻轻摇头,意味深长地回应:“便是亮也未曾向都督道贺,说起来,倒是亮失礼了。”
鲁肃闻言,满脸疑惑追问道:“贺喜?喜从何来?”
孔明轻摇羽扇,不紧不慢地说道:“公瑾派子敬来,不就是为了试探亮是否知晓那借蒋干之手除去蔡瑁、张允的计策吗?如此妙策,焉能不贺?”
这一番话如同一记惊雷,惊得鲁肃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难以置信地问道:“先生是如何得知的?”
孔明神色自若,侃侃而谈:“这条计,也就只能骗骗蒋干这样的呆子。曹操虽然一时被蒙蔽,但以他的见识,必然很快就会醒悟。如今蔡瑁、张允已死,江东的心腹大患算是除去了,我还听说曹操任命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不通水战,在他们手里,曹军水军迟早要吃大亏。”
鲁肃听了这番话,张口结舌,支支吾吾地应付了几句,便匆匆告辞。临走时,孔明拉住他的手,郑重地叮嘱道:“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切莫提及亮早知此事。都督心高气傲,若是知道了,恐怕又要生起事端。”
鲁肃连忙点头应诺,然而一回到周瑜帐中,便将与孔明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周瑜听罢,猛地拍案而起,眼中寒光闪烁:“此人智谋远超常人,决不能留!定要将他斩杀!”
鲁肃急忙上前劝阻:“都督,此刻杀了孔明,岂不让曹操看笑话,说我江东难以容人?”
周瑜冷哼一声,阴沉着脸说道:“我自有办法,定要叫他心服口服。”鲁肃满心疑惑,追问道:“都督打算如何做?”周瑜却摆摆手道:“子敬不必多问,明日便知。”
次日,周瑜在大帐中召集众将,随后派人去请孔明前来议事。不多时,孔明欣然而至。众人坐定后,周瑜目光如炬,直视孔明,开口问道:“如今即将与曹军交战,在水路交锋中,何种兵器最为紧要?”孔明不假思索,果断答道:“大江之上,两军对垒,自然是以弓箭为先!”
周瑜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点头道:“先生所言,正合我意。只是如今军中箭矢严重短缺,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作应敌之用。这是军国大事,还望先生不要推辞。”孔明拱手应道:“都督委以重任,亮自当竭尽全力。敢问这十万支箭,何时需要?”周瑜紧盯着孔明,试探道:“十日之内,能否完成?”
孔明神色从容,语气坚定:“曹军随时可能挥军南下,若等十日,必误大事。依亮之见,只消三日,便可交付十万支箭。”周瑜心中一惊,却故意板着脸,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孔明毫不犹豫地回应:“亮怎敢戏弄都督?愿立军令状,若三日之内办不到,甘当重罚!”
周瑜心中大喜,立即唤来军政司,当着众人的面立下文书,随后又摆下酒席,笑着说:“待先生大功告成,必记首功。”孔明举杯饮了数杯,起身说道:“今日时间已晚,明日便开始着手准备。到第三日,还请都督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运箭矢。”说罢,便告辞离去。
鲁肃望着孔明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疑虑,转头对周瑜说:“孔明莫非是在说大话?”周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自信地说:“他这是自寻死路,怨不得别人。如今他当着众人的面立了军令状,就算长了翅膀也飞不走。我已吩咐下去,让军匠们故意拖延,凡是他需要的物件,一概不予齐备。如此一来,他必然无法按时完成,到时候定罪,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子敬,你且去探探他的虚实,回来禀报。”
鲁肃领命后,便来到孔明营帐。孔明一见他,便长叹一声,说道:“我早就叮嘱子敬,不要告诉公瑾我已识破他的计谋,可子敬却不肯为我隐瞒,如今果然惹出大祸。三日内,叫我如何造出十万支箭?子敬一定要救救我!”鲁肃无奈地说:“这是你自己惹的祸,我又如何救得了你?”
孔明拉着鲁肃的手,恳切地说:“还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配备军士三十人,船上用青布做幔,两边各束满草人。我自有妙用,第三日保证能有十万枝箭。只是千万不能让公瑾知道此事,否则我就真的难逃一死了。”鲁肃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回去向周瑜禀报时,果然只字未提借船之事,只说孔明并不需要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办法。周瑜听后,心中大疑:“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向我交代!”
到了约定的日子,鲁肃早已私自拨好二十只轻快船,每船配备三十余人,布幔束草等物也都准备齐全,只等孔明调用。然而第一天,孔明毫无动静;第二天,依旧没有任何行动。直到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才秘密派人将鲁肃请到船中。
鲁肃一上船,便急切地问道:“公召我来,所为何事?”孔明神秘地一笑,说:“特请子敬同我一起去取箭。”鲁肃更加疑惑,追问道:“何处去取?”孔明卖了个关子:“子敬不必多问,前去便知。”随即下令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朝着北岸曹军水寨的方向驶去。
这一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上雾气更是浓重,站在船头,几乎看不清对面的人影。孔明却毫不慌张,催促船只加快前进。到了五更时分,船已靠近曹操水寨。孔明下令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排开,然后让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焦急地说:“倘若曹兵倾巢而出,我们该如何是好?”孔明却胸有成竹,笑着说:“我料定曹操在这大雾之中,必然不敢轻易出兵。我们只管饮酒,待雾散便回。”
曹寨中,毛玠、于禁听到擂鼓呐喊声,慌忙飞报曹操。曹操眉头紧皱,望着浓雾弥漫的江面,传令道:“重雾迷江,敌军突然来袭,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派人到旱寨,急召张辽、徐晃各带三千弓弩手,火速到江边支援。
号令刚下,毛玠、于禁为了防止南军抢入水寨,已经率先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不一会儿,旱寨的弓弩手也赶到了,一万多人一起朝着江中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孔明见时机差不多了,下令将船掉头,头东尾西,继续逼近水寨,一面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尽情受箭。
待到太阳高升,雾气渐渐散去,孔明这才下令收船回营。此时,二十只船两边的草人上,早已密密麻麻排满了箭枝。孔明笑着让各船上的军士齐声高呼:“谢丞相赠箭!”等曹军寨内将此事禀报曹操时,江东的船只早已借着轻水急,驶出二十多里,追之不及。曹操望着远去的船只,懊悔不已。
回程途中,鲁肃望着堆积如山的箭矢,心中震撼不已,惊叹道:“先生真乃神人也!如何能预知今日会有如此大雾?”孔明笑着解释:“身为将领,若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遁甲,不明白阴阳变化,不研究阵图,不懂得兵势,那便是庸才。亮早在三日前就已算定今日有大雾,所以才敢应下这三日之限。公瑾让我十日完办,又故意使工匠拖延,不提供所需物件,就是想借此机会杀我。可我的命,自有天定,公瑾又怎能害的了我?”
船到岸边时,周瑜早已派五百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命人将船上的箭矢尽数取下,足足有十多万支,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急忙入帐,将孔明取箭的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与周瑜听。周瑜听后,大惊失色,半晌才慨然长叹道:“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没过多久,孔明入寨来见周瑜。周瑜亲自下帐相迎,满脸敬佩地说:“先生神算,令人敬服!”孔明谦逊地摆摆手:“不过是些诡谲小计,不足为奇。”周瑜邀请孔明入帐共饮,酒过三巡,周瑜开口道:“昨日主公派人来催促进军,可我尚未想出奇策,还望先生赐教。”孔明连忙推辞:“亮乃碌碌庸才,哪有什么妙计?”
周瑜却不肯罢休,继续说道:“我昨日观察曹操水寨,布置极为严整,难以强攻。我倒是想到一计,不知是否可行,还请先生帮我斟酌。”孔明微微一笑,说:“都督且先莫说。我们各自将计策写在手中,看看是否相同。”周瑜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命人取来笔砚,率先在手中写下一字,随后递给孔明;孔明也提笔在手中写下一字。
两人移近坐榻,同时摊开手掌,互相观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周瑜掌中写的是一个“火”字,孔明掌中同样也是一个“火”字。周瑜兴奋地说:“既然我们所见相同,那就没什么可怀疑的了。此事重大,还望先生切勿泄露。”孔明郑重地点点头:“这是两家共同的大事,我怎会泄露?我料曹操虽然已经中过我两次计,但以他的自负,必然不会防备。如今都督只管按计行事便可。”说罢,二人饮完酒,各自散去。
曹操先斩蔡瑁、张允。后失箭矢。心中已是对周瑜孔明恨极。水军营寨由于禁、毛玠暂领水军都督之职,统摄曹营水军大小事务。二将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督促士卒加紧操练。然二人终究不通水战之道,士卒疲惫不堪,操练效果却适得其反,水军战力不增反降。无奈之下,于禁、毛玠只得将实情禀明曹操。曹操虽有心斥责,却也深知二人尽力,只能好言安抚。待二将退下,曹操召来贾诩,共商破局之策。
贾诩静静听完曹操的叙述,沉思良久后缓缓说道:“丞相,如今水军难成气候,即便再操练也是徒劳。我军坐拥百万雄师,这才是最大的优势。何不广征徭役,在荆襄之地大肆建造舟楫?此地百姓何止百万,拆房伐木,赶造轻舟快船。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届时长江之上战船如云。我军数十万大军悉数登船,直捣江东。周瑜兵力单薄,就算将士以一当十,又能阻拦几艘战船?待战船靠岸,我军精锐登陆,以陆战之长攻敌之短,江东如何能抵挡我军虎狼之师?”
曹操闻言,心中一震,急忙摆手道:“文和此计不妥!如此行事,必将生灵涂炭。我军初定荆襄,根基未稳,若强行征役,恐生民变,到时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可有其他良策?”
贾诩面露难色,斟酌片刻道:“办法倒是有,只是太过凶险。丞相可从军中挑选精锐士卒,百人成队,沿江顺流而下,寻江东防线薄弱之处偷渡。过江后,一方面散布谣言,离间刘备与孙权;另一方面屠戮江东富户,焚毁粮草辎重。如此一来,江东必然人心惶惶,内乱将起。只是这些过江士卒,将陷入孤军奋战之境,九死一生,所以说此计凶险万分。”
曹操听罢,手扶额头,长叹一声:“文和之计,果真是险之又险。今日头痛难忍,暂且到此,你先退下吧。”
贾诩见曹操未置可否,也不多言,行礼退出帐外。刚出帐便遇见程昱前来,二人相互行礼。贾诩问道:“仲德可是应丞相之召前来议事?”程昱如实点头,反问:“我刚到,文和却要离开,可是已为丞相谋划好对策?”贾诩神色落寞,摇头道:“所献之策,未能入丞相法眼。”言罢,拱手告辞。
程昱望着贾诩离去的背影,心中疑惑,随即进帐拜见曹操。见曹操愁眉不展,开口问道:“丞相可是为水军之事烦恼?”曹操点头,示意程昱有何看法。
程昱神色郑重道:“丞相不必过于忧虑。此次征讨江东,关键在于刘备。只要刘备一除,孙刘联盟自破。昔日丞相用奉孝之计瓦解袁绍二子与乌桓的联盟,如今何不故技重施?以荆襄之地为诱饵,孙权岂会容刘备久居江东?待孙权与刘备反目,丞相再挥师东进,大事可成!”
曹操虽觉有理,但陈兵百万却要示弱,心中难免不甘,喃喃道:“江东不除,一统天下终是空想。若此次不能一战成功,不知何时才能再寻良机。”
程昱沉思良久,继续说道:“若丞相执意取江东,可用荆州降将诈降周瑜,以为内应。蔡瑁被斩后,其族弟蔡中、蔡和心中定有不满,可派二人前去诈降。只要将他们的家小扣为人质,料他们不敢背叛。就说因兄长被杀,二人怀恨来投,必能骗过周瑜。”
曹操微微颔首,权衡利弊后,命程昱即刻安排此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