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十七章:梨园雅集 第一节:玉辇惊春
换源:


       天宝四年惊蛰刚过,长安的春意仍裹着料峭寒气。教坊司朱漆大门外的铜狮还凝着晨霜,八匹毛色如雪的骅骝突然昂首嘶鸣,拉着鎏金鸾鸟纹玉辇撞碎了街巷的寂静。车辕上镶嵌的东珠随着颠簸簌簌颤动,铜铃震出的声响惊起檐下白鸽,扑棱棱的羽翼掠过青砖黛瓦,将墙角新抽的柳芽都震落几片。

车厢内,杨贵妃半倚在蜀锦软榻上,藕荷色罗裙的广袖垂落车外。她指尖捏着一支新鲜折下的海棠,正对着青铜镜轻点胭脂,忽然被马匹的嘶鸣惊动。铜镜里映出她微蹙的黛眉,腕间冰蚕玉镯随着动作轻晃,在鲛绡帘幕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停。“她突然出声,声音虽轻,却让整队车马瞬间静止。

车帘被宫人小心翼翼掀开,春日的阳光裹挟着柳絮扑面而来。杨贵妃赤足踩上青石地面,丝履早被随意抛在车内。三十六名教坊子弟闻声匆匆赶来,却见这位盛宠后宫的贵妃娘娘正蹲在地上,银簪在青石板上勾画着奇怪的符号。她发间的海棠花随着动作轻颤,胭脂红的花瓣落在新画的线条旁,倒像是特意点缀的装饰。

“从今日起,这里便是梨园。“杨贵妃直起腰,广袖扫落案头堆积的旧谱。泛黄的宣纸如雪片般纷飞,惊得廊下悬挂的水晶帘叮咚作响。她身着的薄纱襦裙被穿堂风掀起,隐约露出腰间的双鱼玉佩——那是玄宗皇帝亲赐的信物。教坊司老乐正拄着象牙笏板颤巍巍上前,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抖动:“娘娘,宫廷乐舞自有规制,这般肆意而为......“

“规制?“杨贵妃突然转身,手中银簪在阳光下划出冷冽的弧光。她眼角的花钿随着笑容轻颤,语气却如腊月寒冰:“太宗皇帝开贞观之治,广纳四夷乐舞,才有了今日气象。你守着陈腐规矩,不如去太常寺养老。“话音未落,老乐正气得脸色发紫,甩袖离去时撞翻了一旁的青铜灯台,灯油洒在满地乐谱上,燃起几簇幽蓝的火焰。

暮色渐浓时,梨园的灯火彻夜未熄。杨贵妃亲自督造的三十六盏青铜宫灯将庭院照得亮如白昼,灯架上雕刻的飞天神女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灯壁上翩然飞下。她赤足踩在铺满夜光石的地面,指导乐工们调试新制的乐器。西域进贡的唢呐与中原笙箫合奏,胡人的羯鼓节奏融入传统宫乐,音色碰撞间竟生出奇妙的韵律。

“李龟年!“贵妃突然唤道。角落里抱鼓而立的少年浑身一震,慌忙上前。三日前他在街头卖艺,苍凉的鼓声偶然被路过的贵妃听见。此刻面对那双凤目,少年只觉喉头发紧,手中破旧的羯鼓几乎要滑落。“明日起,随我研习新曲。“杨贵妃指尖轻点鼓面,“但记住,音乐不是器物的声响,是人心的震颤。“

更鼓声传来时,梨园深处仍有乐声飘荡。杨贵妃披着鹤氅站在回廊下,看着李龟年在月光下反复练习。少年的鼓声时而激昂如战马嘶鸣,时而低婉似胡笳呜咽。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海棠,想起昨夜梦中的月宫奇景——仙子们踏着星河起舞,乐声如流水般倾泻而下。

高力士捧着鎏金托盘匆匆赶来,盘中放着西域进贡的夜光杯和新酿的葡萄酒。“娘娘,已过子时。“老太监的声音带着担忧,“陛下遣人来问......“话未说完便被打断。杨贵妃端起酒杯,酒液在夜光杯中流转如血:“去告诉陛下,梨园的春天,要靠自己挣出来。“

破晓时分,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李龟年的鼓声准时响起,这一次,鼓声中多了贵妃所说的“魂魄“。声浪掠过宫墙,惊得御花园的孔雀纷纷开屏,五色斑斓的尾羽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杨贵妃倚着雕花栏杆,看着少年专注的神情,忽然想起初入宫时,玄宗皇帝在长生殿为她演奏的《秦王破阵乐》。

“传旨下去。“她放下手中的银铃,广袖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凡梨园弟子,不论出身贵贱,皆可自由研习乐舞。若有佳作,直接呈于本宫。“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与鼓声、乐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座新生的艺术殿堂,奏响了第一支晨曲。而此刻的长安百姓尚不知晓,一场将改变大唐文化脉络的变革,正从这方小小的梨园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