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的盛夏,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华清宫的琉璃瓦,蒸腾的暑气在廊下凝成热浪。杨贵妃慵懒地斜倚在雕花凉榻上,蝉翼般的纱衣半掩着香肩,腕间的红玉镯随着团扇的轻摇发出细碎声响。她望着案上摆满的葡萄、蜜瓜等解暑鲜果,却始终提不起兴致,朱唇微蹙,轻轻叹了口气。
“娘娘,这是今日新贡的冰湃葡萄,冰镇后甘甜爽口,您尝尝?“侍女莲心捧着青瓷盘,小心翼翼地递上前。杨贵妃瞥了一眼,葡萄表皮裹着一层薄霜,在日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却不及记忆中那一抹鲜艳的红。她将团扇搁在一旁,声音带着几分娇嗔与倦怠:“这些都吃腻了,总觉得少了些滋味。“
高力士候在廊下,将贵妃的话听得真切。作为侍奉帝王多年的老臣,他最懂得察言观色。见杨贵妃兴致缺缺,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娘娘若是觉得烦闷,老奴这就去安排梨园弟子,再演一出新排的《采莲曲》?“
杨贵妃摇了摇头,思绪飘向遥远的南方。她想起儿时在蜀地,曾尝过一种红果,外壳粗糙如鳞,剥开后却是晶莹如玉的果肉,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果香久久不散。“本宫倒是想起,多年前在蜀中吃过的荔枝,如今再难寻到那般鲜美的滋味了。“她幽幽说道,语气中满是怀念。
这话传入唐玄宗耳中时,他正与群臣商议河防之事。龙案上的奏折摊开着,墨迹未干,可皇帝的心思早已不在政务上。一想到爱妃眉梢的愁绪,他便坐立难安。“岭南盛产荔枝,朕即刻下旨,命人快马加鞭送来!“唐玄宗猛地一拍龙案,眼中闪过不容置疑的决断。
朝堂顿时陷入一片寂静。片刻后,户部尚书出列,神色凝重:“陛下,岭南距长安千里之遥,荔枝摘下后三日便腐坏。若要运送,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沿途驿站恐难以承受......“
“朕意已决!“唐玄宗打断道,“只要能博贵妃欢心,便是倾尽国力又如何?传朕旨意,着岭南节度使亲自督办荔枝进贡,务必以最快速度送达华清宫。凡沿途驿站,皆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旨意如雷霆般迅速传至岭南。端州城内,节度使府灯火通明,官员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岭南节度使张九章手持诏书,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深知,此事办好了是大功一件,办不好则性命难保。“立刻派人去增城、从化的荔园,挑选最上等的荔枝!“他大声下令,“记住,要现摘的鲜果,一颗都不能坏!“
荔园里,果农们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官兵举着火把闯入,吆喝着:“奉皇上旨意,速速采摘荔枝!“月光下,老果农望着满树即将成熟的果实,欲哭无泪:“这荔枝还未熟透,现在摘了......“话未说完,便被官兵推搡到一旁。
采摘工作在夜色中紧张进行。年轻力壮的村民们爬上枝头,小心翼翼地剪下一颗颗鲜红的荔枝。为了保证新鲜,他们连带着枝叶一起摘下,放入竹筐。女人们则在树下忙碌,将荔枝裹上新鲜的芭蕉叶,再用竹筒密封,外层敷上湿润的棉絮,最后用蜡油封住筒口。
与此同时,长安至岭南的官道上,驿站的驿卒们也接到了紧急通知。平日里,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已是极限,如今却要运送极易腐坏的鲜果,且限定三日之内送达。驿站长望着堆积如山的竹筒,面色惨白:“这......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
但皇命难违。驿站连夜清点马匹,将最健壮的滇马、河曲马挑出来,又从百姓家中强征耕马补充运力。驿卒们被分成二十人一组,轮流值守,随时准备接力运送。一位老驿卒抚摸着心爱的坐骑,眼中含泪:“老伙计,这回怕是要累坏你了......“
华清宫内,杨贵妃倚在窗前,望着天边的晚霞。莲心端来一盏酸梅汤,轻声道:“娘娘,荔枝路途遥远,怕是......““罢了,不过随口一说。“杨贵妃打断她,将酸梅汤推到一边。可她不知道,此刻千里之外,一场惊心动魄的接力赛已然开始,而无数人的命运,也将因此改变。
长安城的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摇头叹息。有人在街头巷尾议论:“为了几颗果子,兴师动众,这世道......“也有人担忧:“驿站的马匹和人手就这么多,万一有真正要紧的军情急报,可怎么办?“然而,这些议论声很快被马蹄声淹没,在皇权的威严下,无人敢大声质疑。
而在范阳,安禄山听闻此事后,坐在节度使府的太师椅上,哈哈大笑。他肥胖的身躯抖个不停,眼中却闪过一丝阴冷:“李隆基为了个女人如此荒唐,这大唐的天下,怕是快了......“他摩挲着手中的兵符,暗暗盘算着自己的计划。
夜幕降临,第一队骑手整装待发。他们腰间系着鎏金牌令,上面刻着“八百里加急“的字样,胸前挂着竹筒,每一个竹筒里,都装着杨贵妃心心念念的荔枝。随着一声呼喝,马蹄声划破夜空,朝着北方疾驰而去。一场用血泪铺就的千里速递,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