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四年三月十五,申时三刻,大明宫含元殿的铜龟鹤香炉中腾起袅袅青烟,九十九根盘龙金柱在烛火映照下泛着威严的光芒。殿外三十六名金甲武士执戟而立,甲胄上的鎏金兽面吞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将整座宫殿衬得宛如人间金阙。杨玉环端坐在十六抬金顶凤辇上,望着巍峨的丹陛,九重石阶上镶嵌的夜明珠随着她的靠近次第亮起,恍若星河倾泻人间。
“落辇——“高力士尖细的嗓音刺破寂静。八名女官跪伏在地,以绸缎铺就的“软毯“承接凤辇车轮,生怕半点颠簸惊扰贵人。杨玉环扶着镶满东珠的车辕起身,十二破裥裙的裙摆如绽放的牡丹铺满阶前,十二名宫娥立刻跪坐两侧,用象牙梳整理拖曳三丈的霞帔。她抬头望向金殿匾额上“大明“二字,忽然想起洛阳老宅的门楣,那时的匾额不过是寻常桐木,却比这鎏金大字温暖百倍。
殿内传来钟磬齐鸣,三百乐工奏响《大定乐》。杨玉环踩着缀满珍珠的云头履,在黄麾仪仗的簇拥下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棉花上,沉重的九翚四凤冠压得脖颈生疼,十二只翡翠雕琢的鸾鸟随着步伐轻颤,口衔的东珠在她眼前晃出细碎光影。当她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恰好与殿内投来的目光相撞——龙椅之上,唐玄宗身着十二章纹衮服,腰间玉带扣着她亲手修补的半块鸳鸯佩。
“贵妃杨氏,见驾不拜,该当何罪?“李林甫突然出列,笏板击地发出清脆声响。满朝文武顿时屏息,唯有香炉中沉香燃烧的噼啪声清晰可闻。杨玉环睫毛微颤,缓缓屈膝,袆衣上金线绣就的百鸟朝凤图随着动作起伏,恍若要从绸缎上振翅而出。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臣妾见过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唐玄宗抬手时,冕旒上的玉珠叮当作响。他走下丹陛,玄色衮服扫过冰凉的金砖,带来一阵龙涎香混着松烟墨的气息。当温热的手指触到她的下颌,杨玉环下意识瑟缩,却被更用力地抬起头。皇帝眼中的炽热几乎要将她灼伤:“太真,你今日比百花还要艳丽。“说罢,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诏书,“朕亲书册文,着礼部尚书宣读!“
礼部尚书展开诏书的刹那,满殿烛火突然剧烈摇晃。杨玉环望着皇帝亲手写下的“姿质丰艳,善舞能歌,昔为寿王妃,今册为贵妃“几行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十年前,李瑁也曾握着她的手,在婚书上写下同样工整的楷书;而此刻,这字字句句却成了割裂她往昔的利刃。诏书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赐金册金宝,掌后宫诸事,位同副后......“
“谢陛下隆恩。“她的谢恩声被淹没在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中。高力士捧着金册金宝上前,沉甸甸的金册刻着缠枝莲纹,每一道凹槽都嵌着碎钻,在烛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当冰凉的金册落入掌心,杨玉环突然想起李瑁送她的那枚银簪,虽然朴素,却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册封礼成的钟声响起时,杨玉环被引至皇后曾经的椒房殿。宫女们开始为她更换常服,卸下九翚四凤冠的瞬间,她终于能挺直脖颈。铜镜里,她望着自己被压出红痕的额头,突然发现鬓角不知何时添了几根白发。绿萼捧着皇帝赏赐的翡翠耳坠进来,声音哽咽:“娘娘,陛下说今晚在沉香亭设宴......“
夜色渐深,大明宫的灯火次第亮起。杨玉环站在椒房殿的回廊上,望着远处沉香亭方向浮动的光晕,听着隐约传来的丝竹声。春风卷起她的披帛,带来远处太液池的水汽,恍惚间竟有几分洛阳洛水的味道。她摸出袖中被攥得发皱的玉珏,冰凉的螭纹硌着掌心,想起凤辇巡游时那个被拖走的青衫男子。或许李瑁还在试图传递什么,可这深宫高墙,早已将所有情意隔绝在外。
“娘娘,该去沉香亭了。“绿萼的催促声传来。杨玉环将玉珏重新收好,对着铜镜整理妆容。胭脂抹上脸颊时,她突然想起李瑁说过最喜欢她素颜的模样。如今这厚重的铅华,这满身的珠翠,不过是囚笼的装饰。当她踩着碎玉铺就的小径走向沉香亭,月光为她的身影镀上银边,却照不亮她眼底的苍凉。金殿册封的荣耀背后,是永远失去自由与真爱的代价,而这场盛大的仪式,终将成为她余生都无法挣脱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