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四年三月的长安城,春意还未完全浸染宫墙,尚宫局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三丈高的朱漆大门敞开着,门口立着鎏金麒麟,铜铃随着进出的宫人晃动,叮叮当当的声响混着此起彼伏的吆喝,惊飞了檐角筑巢的春燕。
“把那匹云锦再熨烫三遍!贵妃娘娘的袆衣容不得半点褶皱!“尚宫宋嬷嬷裹着金线织就的襦裙,手持檀木戒尺,在绣房内来回踱步。十二名绣娘跪坐在长案两侧,指尖翻飞如蝶,孔雀金线在鲛绡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鸾鸟。最年长的绣娘手一抖,针尖刺破指尖,血珠滴在未完工的霞帔上。
“蠢货!“宋嬷嬷的戒尺重重拍在案头,震得丝线散落,“这可是要用在册封大典上的正服,若是误了事,你们项上人头都得落地!“她转身吩咐女官:“去内库取新的云锦来,再调十个绣娘连夜赶工。“说罢,又抓起案上的设计图,眯着眼核对纹样——九翚四凤的图案,每一根羽毛都要用不同深浅的翠羽镶嵌。
隔壁制衣坊内,机杼声轰鸣如雷。二十台织机同时运转,金缕银丝在梭子间穿梭,织出的罗绮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管事姑姑扯着嗓子喊道:“加快速度!贵妃娘娘的十二破裥裙必须在明日卯时前完工!“话音未落,突然传来“咔嚓“一声,一台织机的木轴断裂,丝线顿时乱作一团。
“快找工部的人来修!“管事姑姑急得直跺脚,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她望着满地狼藉,想起三年前武惠妃薨逝后,宫中服饰规制下降,如今为了这场册封大典,尚宫局几乎掏空了内库。正焦头烂额间,却见一群小宫女抱着箱笼涌进来,领头的高声喊道:“南海进贡的鲛绡到了!“
尚食局内,香气与热气交织成一片云雾。首席庖厨陈三刀站在灶台前,盯着锅中翻滚的高汤,额头上的汗水滴进锅里,瞬间消失不见。“把那只熊掌再煨半个时辰!“他转头吩咐学徒,“贵妃娘娘喜食酸甜,糖醋鲤鱼的酱汁要调出七种层次。“灶台上,三十六口铁锅同时开火,油爆声、切菜声、吆喝声混作一团。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庭的糖艺坊。八名糖匠围着巨大的案板,用熬制好的糖霜雕刻牡丹。他们手持特制的铜剪,轻轻一夹,一片花瓣便栩栩如生地落在盘中。“注意层次!“老糖匠眯着眼调整糖花的角度,“要做出九重牡丹竞相绽放的效果,寓意贵妃娘娘荣宠齐天。“
首饰间内,金匠们正围着坩埚熔化赤金。炉火映得众人满脸通红,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这批金料要用波斯进贡的狗头金。“匠作监正举着放大镜检查成色,“贵妃娘娘的凤冠,必须嵌满东珠、翡翠、红宝石,每颗珠子都要大小一致,误差不得超过半分。“
当夕阳的余晖染红宫墙时,尚宫局依旧灯火通明。宋嬷嬷站在廊下,望着各坊忙碌的身影,心中暗暗盘算:袆衣绣制进度七成,首饰打造完成九成,膳食准备尚需两日......她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突然瞥见高力士带着一队宫人匆匆走来。
“宋嬷嬷,陛下有旨。“高力士展开明黄圣旨,“贵妃娘娘的册封礼服,需在原有规制上再加三翚三凤,彰显圣宠。“话音未落,尚宫局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宋嬷嬷捏紧手中的设计图,指节发白:“公公,这...这时间紧迫......““陛下的旨意,谁敢耽搁?“高力士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若是误了大典,尚宫局上下都得担着'大不敬'的罪名。“
待高力士离去,宋嬷嬷深吸一口气,转身喊道:“所有人听令!袆衣改制即刻开始,今夜起,尚宫局通宵赶工!“她望着漫天繁星,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入宫廷时,也是这般为了皇后的寿宴彻夜不眠。只是那时的宫廷,远没有如今这般奢靡张扬。
更鼓敲过三更,尚宫局内依旧人声鼎沸。绣娘的指尖磨出了血泡,却仍在坚持;糖匠的眼睛布满血丝,却不敢有丝毫懈怠;金匠的手臂酸痛难忍,却依然精准地镶嵌着每一颗宝石。在这灯火通明的宫殿里,一场为了彰显皇权与圣宠的盛宴,正在无数人的汗水与疲惫中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