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八章:寿王悲歌 第一节:一纸休书
换源:


       天宝五年深冬,北风裹挟着细雪掠过长安城的飞檐斗拱,将寿王府朱漆大门上的铜钉冻得发白。李瑁握着诏书的手指关节泛青,明黄绢帛上“着寿王李瑁与寿王妃杨氏和离“的字迹在雪光中刺得他眼眶生疼。宣诏太监尖利的嗓音还在耳畔回荡:“陛下念及太真女冠修行赤诚,特赐法号,望寿王以大局为重......“

“砰!“青玉镇纸砸在檀木案上,震得满案奏章纷飞。李瑁盯着案头半干的墨迹——那是今早临摹的《道德经》,写至“天地不仁“时被宫人匆匆打断。此刻残墨在诏书上晕染,倒像是为这场荒唐闹剧写下的注脚。他想起三日前在太真观外,隔着重重宫墙望见的那抹月白色身影,杨玉环垂眸诵经的模样,与七年前洛阳花会上巧笑嫣然的少女渐渐重叠。

“王爷!“管家王福的声音带着颤音,“王妃...不,杨姑娘求见。“

雕花木门推开的瞬间,寒风卷着雪粒扑进书房。杨玉环身着素白襦裙,外披墨色斗篷,发间只别着一支竹簪。她的脸颊被冻得通红,睫毛上凝着细碎冰晶,却比往日盛妆时更显楚楚动人。李瑁的呼吸陡然停滞——这是和离旨意下达后,他们第一次相见。

“瑁郎。“她的声音轻得像飘雪,屈膝行礼时广袖扫过青砖,露出腕间空荡荡的玉镯位置。李瑁这才发现,她将自己送的定情信物取下了。记忆如潮水翻涌:那年上元节,他在洛阳街头买下这对羊脂玉镯,亲自为她戴上,她笑着说“一生不离“。

“起来吧。“李瑁别过脸,抓起案上的狼毫在宣纸上胡乱画圈。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格外刺耳,“陛下旨意,我们......“

“是我求的。“杨玉环突然打断他,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那日在太真观,高公公说...说若不同意和离,便要治寿王谋反的罪。“她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瑁郎,我怎能看着你因我陷入险境?“

书房陷入死寂,唯有铜漏滴水声格外清晰。李瑁手中的笔“啪“地折断,墨汁溅在袖口,晕开深色痕迹。他想起半月前深夜,王府四周突然出现的金吾卫,想起李林甫在朝堂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终于明白这场“和离“从一开始就是精心设计的圈套。

“所以你就信了?“他的声音冰冷得可怕,“信他们敢动我?信我护不住你?“

杨玉环踉跄着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博古架,青瓷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瑁郎,我......“

“够了!“李瑁猛地起身,玄色锦袍扫落案上的和离诏书,“你既已决定做太真女冠,又何必来此?“他转身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却在玻璃映出的倒影里,看见她颤抖着捡起诏书,指尖抚过自己的名字。

“这是我亲手写的。“杨玉环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展开墨迹未干的和离书,“瑁郎,还记得我们成亲时,你说要写一辈子我的名字吗?“她的眼泪滴在宣纸上,晕开“李瑁“二字,“如今,最后一次了。“

李瑁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他想起洞房花烛夜,红烛摇曳中,他握着她的手在婚书上签下彼此的名字;想起她怀孕时,他趴在她隆起的小腹上,轻声呼唤孩子的乳名;想起她被召入太真观那日,他在宫门外跪了整夜,膝盖被石板磨得血肉模糊。

“玉环......“他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王爷保重。“杨玉环将和离书轻轻放在案上,福了福身,转身离去。斗篷下摆扫过门槛,惊起一地雪粒。李瑁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想起洛阳老宅的梅花该开了,可那个会在梅树下等他归来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门“吱呀“一声关上,李瑁缓缓蹲下身子,捡起诏书。他的指尖抚过杨玉环的字迹,那是她独有的娟秀小楷,每一笔都像是刻在他心上的刀痕。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王府的雕梁画栋染成素白,仿佛连这世间都在为这场分离默哀。

当更鼓敲过三下时,李瑁终于提起笔,在和离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狼毫落下的瞬间,他仿佛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从此以后,寿王妃杨氏成了太真女冠,而李瑁,失去的不仅是挚爱之人,更是对这世道仅存的一丝希望。他将诏书叠好,放进紫檀木匣,那里还躺着杨玉环留下的半块鸳鸯佩,与他怀中的另半块,终究无法再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