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五年的深秋在日复一日的宣召中悄然流逝,兴庆宫的铜漏声里,藏着太真愈发沉重的心事。自那夜凤箫和鸣后,皇帝宣她入宫的频率从隔日一次,变成了每日卯时便有宫车停在太真观山门前。晨雾未散时,她总要对着铜镜反复整理道袍,将李瑁送的玉镯藏进宽大的袖管深处,那冰凉的触感贴着肌肤,提醒着她尚存的牵挂。
梅阁的改建在十日内悄然完成。往日弥漫着梅花冷香的阁楼,如今处处透着迎合她的痕迹。新换的湘妃竹帘上绣着并蒂莲,案头冰鉴里常年镇着碧螺春,就连墙角的青铜香炉,也从龙脑香换成了她曾说过喜爱的雪松香。太真第一次踏入时,望着墙上新挂的《霓裳羽衣》乐舞图,指尖抚过画中舞者与自己七分相似的面容,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这画是朕命吴道子连夜所作。“唐玄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玄色龙袍扫过波斯进贡的地毯,带起一缕雪松香,“画师说,唯有将太真的神韵入画,才能配得上这曲仙乐。“他抬手欲抚她的发簪,太真却侧身避开,行礼时广袖扫过案几,青瓷茶盏里的茶水晃出细密的涟漪。
这样的场景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重演。皇帝常以切磋音律为由,将她留在宫中至深夜。某次抚琴时,太真的指甲不慎被琴弦划破,殷红的血珠滴落在桐木琴面上。她还未及反应,唐玄宗已猛然握住她的手,低头含住伤口。龙袍上的金线硌得她生疼,而皇帝掌心的温度却顺着伤口蔓延至心口,让她想起李瑁为她包扎伤口时,那小心翼翼的模样。
“太真的血,比上好的朱砂还要艳丽。“唐玄宗抬起头时,目光炽热得让她不敢直视。他解下腰间的白玉螭纹佩,轻轻按在她的伤口上,“这是朕儿时佩戴的,今日便送与你。“太真想要推辞,却见皇帝将玉佩塞进她袖中,顺带握住了她的手,“莫要再拒朕了,嗯?“
夜色渐深,太真在回宫的马车上摊开掌心。白玉螭纹佩泛着温润的光,与袖中玉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想起白日里,皇帝指着牡丹亭外新栽的花树说:“待来年花开,你着一身茜色襦裙,定比百花还要娇艳。“当时高力士领着宫人正在修剪花枝,剪刀落下的瞬间,她仿佛看见李瑁在洛阳为她折花的身影。
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深夜守在甘露殿外,他常听见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箫声与琵琶声,交织成缠绵悱恻的《长相知》。老太监望着宫墙外的星空,想起武惠妃得宠时的光景,忍不住暗自叹息。一日清晨,他捧着新制的冰酪候在梅阁外,听见皇帝温声询问:“太真可还记得,初遇时你舞袖间的流云纹?朕让尚衣局照着做了件披风......“
太真观内也不再平静。绿萼捧着皇帝赏赐的金丝绣鞋,眼眶通红:“王妃,这鞋面上的牡丹,绣得比真花还要艳......“话未说完,观外突然传来喧闹声。太真掀起窗棂一角,看见几个掖庭局的宫人抬着雕花木箱进来,箱盖上贴着“御用“金笺。领头的公公尖着嗓子喊道:“太真娘子大喜!陛下赐下南海鲛人泪织就的鲛绡,命娘子制新衣!“
入夜,太真独坐禅房,月光透过窗纸在鲛绡上投下斑驳的影。她展开流光溢彩的布料,想起李瑁出征前,曾将自己的披风披在她身上,说:“等我回来,带你去看扬州的琼花。“而如今,她的案头堆满了皇帝赏赐的绫罗绸缎,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却重得让她喘不过气。
某个雪夜,唐玄宗突然宣她入宫。太真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梅阁,却见殿内烛火通明,皇帝身着便服,正在亲自调制花茶。“这是朕新得的蒙顶甘露。“他执起白玉茶盏,茶汤泛起的热气模糊了两人的面容,“太真,你说这茶,比起玉真别苑的如何?“太真低头望着杯中沉浮的茶叶,轻声道:“各有千秋。“
“你总是这般疏离。“皇帝突然握住她的手,茶盏倾倒,滚烫的茶水洒在她手腕上。太真痛得瑟缩,却听见皇帝喃喃道:“朕知道你怨朕,可自从见了你起舞的模样,朕便夜夜难安......“他的气息喷洒在她发间,太真闭上眼,泪水悄然滑落,在茶水中晕开涟漪。
更鼓敲过三下,太真回到太真观。绿萼举着灯笼迎上来,却突然愣住——她看见王妃袖中露出半幅金线牡丹的衣角,在月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而此时的兴庆宫,唐玄宗独自站在梅阁窗前,望着太真离去的方向,手中的茶盏早已凉透。他摩挲着案头太真遗落的发簪,喃喃自语:“总有一日,要让你眼里只有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