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是先知之从知青到财阀 > 第112章 《庐山恋》冲击波
换源:


       房子买下来了,首先要将那些住户私搭乱建的房子拆除,拆出四合院的原始样貌来。

刘思松、金一鸣、齐寄文、戴艺云这些好友也都纷纷前来帮忙拆家。

金一鸣、戴艺云力气小他们挥汗如雨地当小工、搬杂物;刘思松、戴艺云则帮忙上房拆卸瓦片、拆除破旧的房屋结构。

老爹沈大秦,对于这次修复工程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老木匠亲自参与了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

他坚持要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升级,重点是厕所和厨房。

由于地基沉降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座大院的南房和西厢房都快要倒塌,沈大秦向街道办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够把倒座房推了,挖一个地下一层来解决地下潮湿的问题。

经过批准后,施工队伍开始动工挖掘。

老妈看着这施工了十天半月才挖出了一个宽敞的地下一层,非常困惑。

老妈直挠头:“长安,花这么大的代价挖个地窖,也存不了这么多的冬菜啊?!”

沈长安说道:“妈,这里一半是停车场,这里是酒窖、储存室。”

沈长安基本把倒座房拆除了,等地下室修好后再在上面重修一排的南房,其中的一间房间,将其改造成了地下停车场的入口。

老沈嗤之以鼻,骚情!汽车?

猴年马月的事情!

但儿子是出钱的资方,只好按照他那个虚无缥缈的方案来施工了。

改造完成后的81号院焕然一新,既保留了原有的古朴与雅致,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元素。

父母亲住进正房的西房,沈长安和弟弟住东厢房,二姐和妹妹安排进了西厢房;

沈长安把倒座房改成了接待室和工作室;

而原来住的大杂院东厢房的三间房则留给了大哥一家居住。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家人的居住需求,又保留了家族的亲情和联系。

……

良辰安宅,吉日迁居。

沈长安问了老爸老妈,因为兄弟没有分家,大哥住在原来的老房子,这就不算正经八百的家宅,只能算是一处别院,请一位懂老规矩的大娘做个净宅即可。

老沈是老党员,对这些嗤之以鼻,他认为老子一身正气,邪祟不敢欺。

但他也不阻碍苏佩兰信这个,他躲了出去,眼不见为净。

沈长安以前也不信,可是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自从遇上了宇宙最小概率事件后,对这些都事儿都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

你啥都不信,重生这事儿怎么能轮得到你?

沈妈苏佩兰请了一位大娘来,沈长安静静地在一旁看着,挺有趣的,大娘取了五谷杂粮均匀混在一起装好,取五行之意,打开房间所有门窗,让苏佩兰从室内向门口抛撒五谷,边撒边念叨:“此宅有主,敬告四方,该离须去,当来则往。五谷杂粮,世代供养,宅神归位,闲杂避让!”

从大门处一路撒到各处,随后到厨房,再把剩余的五谷装在大碗中,把碗在红纸上摆好,酒、水、馒头都在红纸上摆放整齐,点了一大把香,高举过顶,轻喝一声:“宅神已至,灶神归位!”然后双手把香插入大碗内。

再让苏佩兰和沈长安、沈凤城都上了三支香,随后画了几张黄裱纸的镇宅符贴在房梁上,仪式就结束了,沈长安可以正式搬进来住了。

搬家还是一件碎活。在老房还住了一段时间,也还是有一些杂什的,全家人连续跑了好几次,把一些小物件搬了过来,虽然搬的东西很少,但深深体会到了搬家的不容易。

分类,打包,得防碎,得防水,老妈啥都不舍得丢,她的口头禅就是“捡起千年货,有个好人做”,说不定哪个小物件你哪天就能用上了。

把老四累的在沙发一瘫,感叹道:“真的是‘搬家难,难于上青天’呀!”

左邻右舍的见到沈家开始搬家了,都会进来道一声贺:“乔迁大喜,喜事连连。”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长安啊!黄道吉日乔迁真是好时候,会越过越富有。”“哎!高大妈,借您吉言!谢谢,谢谢!”

高妈谢萍对于沈妈老苏搬出去是欢欣鼓舞的,你们再不搬,她家都快要散了!

“乔迁大喜呀!”

虽然沈长安都没往外说,但常来的几位还是知道的,刘思松、金一鸣、齐寄文、戴艺云这些好友知道了,赖佩湘和郎茂贵肯定就知道,202的几位就都知道了,那张毅谋和顾常卫他们几个也就全知道了。

和老爹单位他们十多个人就约好要过来。沈长安只好在外面的饭店定了四桌的菜,摆在了院子当间,拉上电灯,操了办一场热热闹闹、人气十足的暖居宴。

……

过没几天,沈长安又在“房虫儿”林长功手里,购置了一个在前门的近三百平米的铺面。这会儿这还不是铺面,只是大杂院的一部分。

当年是大杂院的倒座房被改造成了临街的店面,开办的公私合营裁逢铺,后来并入街道被服厂,还被精心隔成了五间,街道被服厂今年撑不下去了,找了人牵线,又卖给了沈长安。

这样的改造,原本沈长安不知道要拿来干什么,只想着囤起来以后收租。

可是刘思松说,他妹妹刘嘉美原本就是这家被服厂的工人。

沈长安心思一动,与其关着养老鼠坐等房地产20年后再升值,不如和老刘他妹妹刘嘉美开一家裁缝服装店。

去年,国内颁布了《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的适当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沈长安知道希望之门打开了。

可是刘嘉美胆子小,怕被人说是投机倒把,非拉着沈长安一起搞,沈长安托林长功去办了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谈好沈长安占股70%,刘思松、刘嘉美兄妹合起来占30%。

就取名为“喜服汇”。

这个名字寓意着喜庆与汇聚,既符合裁缝店的行业特色,又有美好祝愿。

刘嘉美在裁缝方面有着一手好手艺,而沈长安则负责从广-州等南方城市引进一些新颖的服装款式,以此来试水市场,探索新的商机。他知道今年《庐山恋》一上映,就会爆发一轮时装热,《庐山恋》同款会卖到断货。

六月份“喜服汇”的开业,刘嘉美连店里的流程都还没捋清楚呢,就迎来了《庐山恋》上映。

一部《庐山恋》火爆全国,沪海电影制片厂的拷贝卖了几百个,让沪海电影制片厂挣得盆满钵满。

这还不算,那些地方电影厂私自洗印拷贝,在全国各地更是卖出了无数的拷贝……

《庐山恋》这部片子至少卖出了上亿的票房。

大爆的客流砸在刘嘉美头上,把她都搞傻了,本来准备挂墙上的样板,还没等做完就被人取走。

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每天一大早就有人等在店门口量体裁衣,体会着每天都被追着屁股要衣服的苦恼人的笑。

她不但把全家都逼的去踩缝纫机,还把自己被服厂原来的几个小姐妹全请来,把机器踩的冒了烟,才堪堪接住这一波泼天的富贵。

刘嘉美的裁缝技艺精湛,服装款式新颖,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前来光顾。

每天晚上回家算账是刘嘉美最幸福的时刻,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睡着了都会笑出声来。但她是个感恩的人,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沈长安的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