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是先知之从知青到财阀 > 第111章 知道什么是“房虫儿”嘛?
换源:


       居住于四合院的是帝都人世代的习惯。

老帝都先民崇尚天圆地方,认为方形是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象征,所以四合院为“口”形,四合院完全封闭,这样的地方才是福地,可藏风聚气,方能福泽绵长,有福之居所。

交道口房管所的赖红梅,上次沈长安帮了一次忙后,便记在了心上,她听沈长安说过,想另外找个院子。

这天赖红梅急匆匆地来找他的母亲。

她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胡同底的81号大杂院已经清退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两三户租户还住在这里。

原来的房东,赖红梅深知,这些租户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搞定的,但若是找梅姨上去做工作,那可就不同了。

梅姨在邻里间素有威望,她出面,每户三两千块以内的补偿就能让这些租户心甘情愿地搬走。

苏佩兰他们家住在南锣都已经习惯了,真要给整到三环外,沈长安愿意他妈都不愿意去,如果能拿下这座杂院估计苏佩兰是最高兴的。

帝都有句老话,“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这话最早见于清朝末年学者震钧的《天咫偶闻》一书。

“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

当时西城住的都是王公贵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府在这里扎堆儿,地位尊崇,所以说“西城贵”。

清朝未年,当时钱庄均是坐落于东城。洋人银行也大都开在这片儿,故称“东城富”。

清代北城,属于当时一般的穷苦百姓住的,所以是“北城穷”。

至于这“南城贱”,是因为当年南城的天桥,这里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杂耍技艺的汇集之处,这些聚集的杂耍艺人戏子们从事的都是贱业,故称南城“贱”。

而过去南锣鼓巷住的主要是镶黄旗的官兵及家属?。南锣鼓巷属于内城,是镶黄旗的驻地。

这座大院,曾是七机部分配给下属的一个机械研究院用作职工宿舍,然而,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让这座大院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时日一长,私搭乱建让整个大院变得面目全非,原本四合院的古朴与雅致被大杂院的喧嚣与杂乱所取代。

研究院只保留了倒座房、一进院和二进院作为职工宿舍。大院的第三进、后罩房、花园,被改成了供销仓库,砌起了高墙间隔,里面堆满了杂物和货物。

但随着研究院撤到四环外,新宿舍楼的建成,这些老旧的宿舍也逐一被腾退,归还给了原房主。

这位房主,在十年浩-劫期间受尽了折磨,心中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恐惧。

他一心想要出国,远离这片是非之地,对于祖产早已无心留恋。然而,一万块钱的售价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80年代早期,买个油条四分钱,一杯豆浆三分,一碗阳春面也不过八分钱。

然而,即便是这样,想要攒到一万块钱也绝非易事。

那位《家有儿女》里面刘星的姥姥孙桂田,就是八十年代后期在故宫附近花了两万六买下了一套四合院。那还是近一环,位置更好。

可是后面却是闹起了四合院争夺战。孙桂田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庭观念是一碗水端平。这意味着不论是大女儿还是老二老三,她都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然而,最终亲情敌不过几两碎银,一家人对簿公堂,碰的是头破血流,亲人亲情荡然无存。

沈长安知道,后面那位可不止一次后悔过买四合院,如果能回到过去,她绝对不会去买那套院子。

因为四合院,家庭陷入了争执和矛盾之中,四合院成了利益争夺的导火索。

赖红梅带着沈长安、苏佩兰老沈几个人过来看房子,就见到了几个房虫儿也是结伴儿来看房的。

消息够灵通的。

知道什么是“房虫儿”嘛?

帝都的“房虫儿,“咬”的不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也怂的一批,看人下菜,不敢惹有背景的公检法。“吃”的主要是经商的老板和外来的流动人口。

专坑外地人,一是可以漫天要价,外地的商人进京,人生地不熟的,对房地产一点不摸门儿,找“房虫儿”租房或买房,甚至代办各种证件,他们可以省心省力。

“房虫儿”说起来就是过去的“牙行”,因为有的“房虫儿”不但能帮他们办一切过户手续,甚至连开买卖起“照”的事“房虫儿”可以帮他打通一切关节。只要他肯多掏钱。

而外地的商人又往往在钱上并不计较。“房虫儿”可以狠咬他一口,而且能咬住不撒嘴,吃肥了算。

二是外地人大都没有什么背景。吃他们可以拿大头而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出现找后账的事。

这几个“房虫儿”对于沈长安这种出的起钱的大户可是巴结的很,领头的一位叫林长功,很谦逊的说既然沈长安看中了,这座四合院他们就不再插手。

林长功特意把沈长安拉到一边,说他手里还有一处前门的五间铺面,下次沈长安有空可以去看看,沈长安和他约了时间后他们就告辞了。

81号院是一幢两进的四合院。

正房三间,两侧接两间耳房,共五间。

中间一间开门,也就是堂屋,左右对称,东南厨房,西南厕所,当时这是单位宿舍,曾动用公家的力量改的厕所,是少有的不用去胡同公厕的大杂院。

南房门向北开,称为倒座房,倒座房一侧朝南开大门,其檐墙临胡同。

中轴对称,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围成了两个院落。

宽敞的四合院子里面海种植一棵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树,看着这一棵长得很好的石榴树,

如果拆除那些私搭乱建的房子,就能见整个四合院的样貌。

苏佩兰心里已经千满意万满意了,因为现在他们家住的院子本身就比较小,再加上是东厢房的三间隔成了六小间,住着是相当的拥挤,沈长安绝大部分时间只能住校或者去高碑店的宿舍住。

望着沈长安点了点头。

街道办对于沈长安的购买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街道办都知道沈家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买个大院子。都知道沈长安在阿美丽卡出书了,趁不少钱哪!

他们希望这次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一来如果房虫儿收去,他们肯定是不会去修缮,只会囤积起来,待价而沽;这样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城建部门都会把压力给他们,催促他们抓紧维修。

而如果是沈长安买去,他肯定是自用的,这样一来街道办就可以省去临街南房维修的资金,盘活这片闲置的资产;

二来沈家在南锣口碑极好,老沈是老公安邻里街坊的有难必帮,老苏是护士长,谁家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求到她身上她肯定热心的帮忙。

予人方便自己方便。

所以过去长安还小的时候到处胡闹,胡同里的邻居能容下他,否则早让你上茶淀去了,你想啊,这是哪儿啊?帝都啊,谁家还没个当官的亲戚啊!

于是,在街道办的协助下,沈长安顺利地完成了所有手续,开始了他的大院改造计划。

开春时节,租户们全部搬离了大院,沈长安也办完了所有的手续。

他请来了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开始了维修工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