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流民抱团闹事?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将这些流民分散。
下泽乡有二三十个村落。
只要把流民全部分散到各个村落之中,那么一个村子最多也就十来人,便基本失去了抱团的可能。
但眼下沈锦急缺人手。
不管是砖窑的修建,砖厂的建设,还是下一步整个下泽乡的大发展计划,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至少眼下没那个精力去干这种事。
沈锦的想法很简单,把这二三百流民,除去老弱妇孺之外,剩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先丢到砖厂那边去修砖窑。
如此一来,砖窑一下子就多了进两百的脑动力,九个砖窑很快就能修好。
砖窑修好以后,还需要去山上挖运黏土。
两样工作,都是十分辛苦的重劳力活,可以全都丢给这些流民。
这样既保证了砖厂的修建生产,同时又能借着这个机会,检验这些流民。
要是有人吃不了苦,或者发牢骚,起什么别的心思,就能很快发现。
当然,这些暂时都是沈锦心里的计划。
眼前还是要先把这些流民吃饭的问题解决了。
后厨造好饭以后,下人们帮着从别院里抬了出来,就放在了别院的大门口。
阵阵浓郁的香气四溢出来,让这些饿了许久的流民们一个个的都忍不住瞪大眼睛,伸长了脖子,直咽口水的看着。
沈锦没有多余的废话,大手一挥道:“所有人排好队,老弱妇孺在左边,青壮年在右边,一人领一个碗,一碗菜粥,不许争抢吵闹,违者立刻拿下,赶出下泽乡!”
一众流民闻言,迅速动了起来。
老弱妇孺都到左边排好,青壮年则是在右边排好。
见现场持续稳定,沈锦点了点头。
扭头对身旁沈四道:“先给老弱妇孺发放菜粥。青壮年这边,让下人一一去询问他们之中有没有有什么技艺能力的,都登记下来,特别是匠人、猎户之类的,要重点关注。”
“是,老奴这就去办。”沈四点头应道。
跟着他先安排了下人厨娘一边给老弱妇孺发放碗筷,一边放粥。
然后找来账房这边的人,一个个去询问各青壮年的情况,问完的则直接走到老弱妇孺那边最后面排队等着领粥。
一时之间,王府别院门前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
沈锦看了一会儿,便点头回了别院。
半个多时辰以后,沈四拿着登记好的记录本来到院中找到沈锦。
“殿下,所有有技艺能力的流民都登记记录好了,这是名册。”
沈锦微微点头,接过名册翻看起来。
“嗯,不错,泥瓦匠有十人,木匠有五人,铁匠有三人,窑匠也有两人。猎户最多,有二十几人。看来这些流民之中,有本事的不少啊。”
一边翻看着名册,沈锦一边十分满意的点头。
“哦,居然还有会酿酒的,这倒是稀奇。”
“大半个南方都遭了灾,人吃的粮食都没有,更没有酿酒的了。”沈四在一旁道。
沈锦眼中光芒一闪,随即笑道:“别的地方没有酿酒的粮食,咱们这儿有啊,而且还很多!”
其实很早之前,沈锦就有过酿酒的打算。
毕竟“酒”这个东西,利润非常的高,只要做好了,也不愁销量。
他还在越王府的时候,试过王府的酒,那滋味简直别提了。
恐怕就是工业酒精勾兑的,味道都比那好。
就这,还是王府才能享用的。
可以想象,大夏民间的酒质量得差到什么地步。
所以只要他能把酒酿出来,那对整个大夏的酿酒行业,就绝对是降维打击。
但可惜,他前世涉猎广泛,对各种各样的行业知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特别是对工科知识更是研究最多。
偏偏,就是没有关于酿酒的,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喝酒。
这也就导致了他来到下泽乡这么多年,藏在山里的仓库粮食都堆积成山,眼看着就要发霉变质食用不了,只能拿去扔了,也没拿出来酿酒。
现在流民之中有个会酿酒的,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有了解决的契机。
虽然大夏的酿酒工艺很差,但沈锦有办法进行提纯净化,直接提高酒的品质。
他不会的,只是酿酒前面把酒造出来的步骤而已。
心念电转之间,便对沈四说道:“这个叫杜忧的人要重点关注,就别让他去干其它活了,派两个人跟着他去山里找找适合酿酒的泉水,找到后把位置确定下来,为咱们以后酿酒做准备。”
“是。”沈四点头应道。
“另外,那十个泥瓦匠和两个窑匠,直接让他们去砖厂那边报到,先暂时归赵铁汉和吴忠管着,帮忙把剩下的砖窑都赶紧修出来。”
沈四再次点头应下。
“其余的人,那几个木匠,让他们去山上弄木料,先弄下山再说。”
沈锦目光闪烁,看着名册,继续说道:“至于这二十几个猎户,要重点关注,跟赵铁汉说,把修砖窑那边最酷最累的活,全都交给他们。
另外护乡队那边也要打招呼,让他们密切关注这些人,一旦发现有谁发牢骚,或者有什么异常举动的,立刻报告。”
在所有这些流民当中,目前最危险的就是猎户。
猎户以打猎为生,长期跟山里的那些猛兽斗智斗勇,一般弓箭技艺也都不错。
这种人当然是要重点关注的。
而且猎户有二十几人,人数也非常的多,但凡他们有什么异心,二十几个纠集在一起,再弄到弓箭,下泽乡的护乡队,还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沈锦当然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绝对不能给他们机会。
吩咐完以后,便让沈四下去安排,接下来就是等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沈锦便起了床,简单收拾吃了早饭,便来到砖厂这边。
砖窑烧出来的第一窑砖,差不多到时候可以开窑了!
赵铁汉和吴忠两人在砖窑受了一天,两人轮流盯着砖窑里的情况,一点也没敢懈怠。
沈锦到砖厂的时候,砖差不多已经快要烧好,就等着最后一点收尾。
关于烧砖的要点,沈锦都告诉了两人,所以也不用他费心。
只等时间一到,赵铁汉叫来了人,直接开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