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崛起于汉末并州 > 第143 章 治理草原
换源:


       狼居胥山脚下,狂风呼啸,赵辰带着御林军已在此地驻扎了七八日,汇合了骑兵第一军团后赵辰决定饮马瀚海。

赵辰身着厚重的战甲,身姿挺拔,目光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他身后的御林军和骑兵第一军团军纪严明,营帐整齐排列,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王上,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第一骑兵军团,军团长前来禀报道。

赵辰微微点头,大手一挥:“出发!目标北方!”

一声令下,大军如洪流一般向北涌去。一路上,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但赵辰和他的将士们毫无畏惧。

不久,他们遭遇了第一个反抗的部落,部落的战士们骑着骏马,挥舞着弯刀,口中高喊着战号冲了过来。

赵辰勒住缰绳,拔出横刀高呼:“将士们,杀!”

御林军和骑兵第一军团瞬间如猛虎下山,与部落战士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赵辰身先士卒,刀法凌厉,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很快便将这个部落消灭。

然而,还未等他们休整,又有一批鲜卑军袭击大军,第一军团迅速组织反击,经过一番激战,鲜卑军很快崩溃逃跑。

就这样,在半个月的征战中,赵辰带领着御林骑和骑兵第一军团消灭了不少反抗的部落和袭击的鲜卑军。

终于,他们来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赵辰望着眼前广阔而宁静的湖面,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是大地的眼睛。

“将军,我们终于到了!”许褚激动地说道。

赵辰满脸的自豪,感慨道:“饮马瀚海,今吾做到了!”

此时,将士们也纷纷欢呼起来,但由于此地天气寒冷,不宜久留,赵辰下令:“在此立下界碑,标记我朝疆土!”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用巨石立下了界碑。

“将军,我们回去后,定能名垂青史!”一名年轻的士兵兴奋地说道。

赵辰笑了笑:“这荣耀属于每一位将士,是你们的英勇无畏,才有今日之功。”

在贝加尔湖立下界碑后,赵辰率领大军开始返回,归途中,他们仍然遇到不少小股敌军的骚扰,但此时的将士们士气高昂,轻易地将敌军击退。

一天,赵辰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讨着行军路线。

“将军,如今我们粮草所剩不多,需加快行程。”军需官忧心忡忡地说道。

赵辰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让将士们节省用粮,加快步伐,务必早日返回。”

经过漫长的路途,赵辰和骑兵第一军团终于回到了长安,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

回到长安,赵辰立刻召集文武开会,秦王府内,气氛庄重而严肃。

赵辰高坐于主位,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文武大臣,众人的表情或凝重,或沉思,都在等待着赵辰的发话。

“诸位如今鲜卑已灭,以后整个草原都将是我们的,本王想要知道我们该如何治理草原?”赵辰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一时间,众人开始思索讨论。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交流着各自的想法。

一位大臣率先站了出来,拱手道:“王上,我们可以效仿以前,推举一人,封其官职,代管草原。”

赵辰脸色一沉,厉声道:“这是什么方法?以前草原是匈奴,现在是鲜卑,那未来又是哪个部落?你是要在培养一个草原霸主吗?再说本王就是给他们封官了,他们就不会反叛了?别忘了,朝廷也给他们封过,可他们呢,不照样反叛吗?”

那名大臣吓得脸色苍白,赶忙退下。

这时,郭嘉站了出来,示意那名大臣退下,然后说道:“王上,北方草原部落众多,再加上习俗不同,一时又无法同化,不如多封几个势力,作为过度,待草原人适应了,再做重新安排。”

赵辰听完,思索片刻,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行,若是这样安排,日后怕难改变,不如一次到位。”

大臣们又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有人提出可以将草原的部落打散,分别安置,有人建议在草原设立学堂,传播中原文化,还有人认为应当加强贸易往来,促进经济融合。

赵辰认真地听着众人的意见,时而点头,时而皱眉,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赵辰终于开口道:“本王决定将草原划为北州,蒙州,宁州,静州,瀚州,五个州。具体划分,由你们详细划分,划分好后交由本王审批。”

赵辰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此次我们俘虏了大量的俘虏,本王决定将他们编入建设兵团,如今草原需要建城修路,正好就让他们去干。

同时我们还要向这五州进行大量移民,加快同化进度,彻底占领这里,至于人口可以去南面招募,只要福利好,我相信那里的百姓肯定愿意前往草原,还要加大文化教育,要定期教育草原牧民学习文字。”

众臣纷纷点头,对王上的决策表示赞同。

“如今草原已被我们拿下,骑兵第二第三军团如今还在执行扫荡任务,但为了确保草原的稳定吾决定组建第四骑兵军团,以后草原会常驻两个骑兵军团以确保草原稳定。

至于北方大营,还有西北大营和东北大营,也要进行重新移动和划分。”赵辰目光坚定道。

赵辰说完,看着众人继续问道:“暂时就这样,诸位还有没有补充?”

众臣纷纷摇头,表示没有。

“那好,此事就按本王说的去办,务必尽快落实。”赵辰大手一挥,结束了这场会议。

会议结束后,大臣们纷纷忙碌起来,负责划分州域的官员们日夜研究地图,力求做到划分合理。

负责招募移民的官员则四处张贴告示,宣传前往草原的种种好处。

而负责组建骑兵军团的将领们,则开始从灞上大营选拔士兵,进行训练。

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在谈论着王上治理草原的决策,他们充满期待,认为这将带来新的机遇。

但无论如何,赵辰治下的百姓都相信,在秦王赵辰的英明领导下,草原一定会成为一片繁荣稳定的乐土。

另一边,曹操在他的营帐中,正神情严肃地看着刚刚送达的赵辰发给汉献帝的捷报。

看完后,曹操轻轻放下捷报,双手背在身后,在营帐中来回踱步。

“刘哗你对此事如何看?”曹操停下脚步,看向刘哗。

荀彧微微拱手,说道:“主公,赵辰平定草原,乃是为大汉立下大功,此时,我们应以朝廷之名予以庆贺。

随即,曹操下令准备丰厚的贺礼,派遣使者前往赵辰处进行庆贺,使者带着曹操的心意和贺礼,快马加鞭地向着赵辰所在的长安赶去。

而在南面,各路诸侯也收到了赵辰平定草原的消息,此时的中原,诸侯们为了争夺地盘,相互征伐,战乱不断。

但赵辰平定草原的消息,让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手中的争斗,共同关注这个大汉最强的诸侯。

当诸侯们收到朝廷派人前往长安对秦王赵辰进行庆贺。

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两人,为了防止赵辰拿这个当借口进攻他们,立刻派人携礼前往长安。

在刘表那里的刘备,也在他的营帐中,与关羽、张飞一同商讨此事,经过一番商议。

刘备吩咐手下准备贺礼,派人送往长安赵辰处。

与此同时,江东的孙权也在与他的谋士们商议着。

“主公,赵辰此番战功赫赫,曹操和刘备等诸侯都已有所行动,我们也当有所表示。”鲁肃说道。

孙权沉思片刻,道:“没想到赵辰已经强大到这种地步。”

于是,孙权也派人带着贺礼向赵辰送去。

时间来到建安十年三月,经过几个月的忙碌,草原上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道路逐渐延伸向远方。

移民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草原,与当地的居民共同劳作,相互交流,草原上的孩子们走进了新建的学堂,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和知识。

而那两支常驻的骑兵军团,则日夜巡逻,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们感到无比安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