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拍案惊奇新编 > 第103章 惯子如杀子(1)
换源:


       列位看官,有道是“百善孝为先,溺爱祸根连”。今日咱要讲的这段古今奇谈,便应了“惯子如杀子”这句老话。且说在那群山环抱、碧水绕村的赵家庄,有一户殷实人家,男主人排行老六,人称赵六老,娶妻钱氏,夫妻和睦,唯有一事成了心头大石——成婚十载,膝下无子。这故事的开篇,便从一场感天动地的求子说起……

第一章:求子心切溺爱开端

深秋的观音庙,红墙剥落,檐角铜铃在冷风中叮当作响。赵六老夫妇身着素衣,在鎏金观音像前跪得膝盖发麻。供桌上三牲已冷,香灰积了三寸,钱氏的鬓角沾着晨露,望着观音慈悲的眉眼,突然伏地痛哭:“菩萨啊,我夫妻行善积德,为何连个传宗接代的骨血都求不得?”

赵六老粗糙的手掌按在妻子颤抖的肩上,抬头望着观音像,声音里满是辛酸:“他娘,别哭了。昨日听邻村王婆说,城外碧云观的道长擅求子术,明日咱就去……”话未说完,殿内突然传来一声清咳,拄着拐杖的老庙祝缓缓走来:“施主,求子贵在诚心,更在天意。”

钱氏慌忙抹泪,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塞进庙祝手中:“老师傅,您帮着多烧几柱高香,若能得子,定来重塑金身。”庙祝盯着银子,叹了口气:“前日有个游方和尚路过,留了句话——‘强求易得,善育难求’,施主好自为之吧。”

转过年来,钱氏的肚子果然有了动静。赵六老喜得在院子里连放三天鞭炮,逢人便塞喜糖:“我赵六老有后了!”春日的阳光里,他亲手在院角种下三棵梧桐,说是“等孩子满月,正好在树荫下玩耍”。

孕期反应剧烈,钱氏吃什么吐什么,瘦得颧骨突出。赵六老心疼得直掉泪,每日蹲在灶前熬参汤:“他娘,你就多喝两口,就算为了咱孩儿……”钱氏摸着隆起的肚子,轻声道:“老六,你说孩子像你还是像我?”“像谁都行,只要平安长大。”赵六老握着妻子的手,眼底是化不开的温柔。

七月流火,钱氏临盆那日,赵家庄电闪雷鸣。产婆在屋内忙得脚不沾地,赵六老在檐下转得鞋底发烫,突然一声婴儿啼哭穿透雨幕——“是个公子!”产婆抱着裹在襁褓里的孩子出来,赵六老颤抖着接过,只见婴儿粉雕玉琢,闭着眼睛正打哈欠。钱氏虚弱地笑:“就叫他聪儿吧,盼他聪明平安。”

时光如白驹过隙,聪儿转眼三岁。那日午后,孩子突然浑身滚烫,脸上冒出红疙瘩。钱氏摸了摸,手猛地缩回:“出痘了!”赵六老撞翻了药柜,抓起外衣就往外跑:“我去请城西的李太医!”

三日后,李太医摇着头告辞:“这痘症来势汹汹,老夫只能开些解表药,能否挺过,全看天意。”钱氏跪在床前,握着聪儿滚烫的小手,泪珠子砸在绣着平安纹的被面上:“聪儿别怕,娘在这儿……”赵六老昼夜守在床头,用浸过井水的布一遍遍给孩子擦身,胡茬长了寸许,眼睛熬得通红。

第七日深夜,聪儿突然抽搐,钱氏尖叫着搂住孩子:“老六,快救救他!”赵六老扑通跪在地上,对着窗外明月磕头:“老天爷,要罚就罚我吧,别折磨我的儿啊!”话音未落,聪儿的痘疹竟开始结痂,体温也渐渐退了。夫妇俩相视而泣,钱氏对着虚空作揖:“菩萨显灵了,显灵了……”

痘症痊愈后,赵六老夫妇对聪儿的宠爱更胜从前。冬日怕孩子冻着,屋里炭火烧得通红,聪儿穿得像个小棉球;夏日嫌蝉鸣吵人,赵六老竟带着家丁把院中的槐树全砍了,说是“别惊了我儿午睡”。

六岁启蒙那日,请来的私塾先生姓周,是个年逾古稀的老秀才。头一日授课,聪儿读了两句《三字经》便喊累,钱氏忙不迭从厨房端出蜜饯:“先生,孩子小,累着可不好。”周先生捋着胡子欲言又止,赵六老却笑着摆手:“先生莫怪,我儿天资聪颖,日后有的是时间读书。”

夜里,周先生在客房叹气,对庙祝说起此事:“这孩子被惯得无法无天,怕是……”话未说完,窗外传来赵六老的笑声:“聪儿想吃糖蒸酥酪?好,爹这就去叫厨子做!”月光透过窗纸,映出老秀才摇头的剪影。

谁能想到,这对夫妇眼中的“掌心疼肉”,日后竟成了“逆子”的代名词?且看那聪儿长到七岁,做出何等荒唐事——某日学堂之上,竟把先生的砚台摔了个粉碎,而赵六老夫妇,竟还笑着说“孩子顽皮,先生担待”。这无底线的纵容,究竟会埋下怎样的恶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