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啥?你不会是宫里的……?”小孩上下瞅瞅王钺,惊骇地捂住了自己的嘴。这些年,他见过宫里出来的好多人跟眼前的人穿的一样的衣服,听大人们说,这些人都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骟过的骡子。至于啥是骟过的骡子,他弄不明白。但他知道乡下老百姓骂人最恶毒的话就是骟过的骡子。他可不敢说出口。
“你才是太监呢?”王钺虽然是少监,但绝不是太监。他没有净过身。王钺刚进宫时虽然长的小,瘦马呲棱[注:1]的,看上去顶多也就十来岁,但实际上年龄要大好多。一晃又是好几年过去,整天在御膳房呆着,好吃好喝油水滋润着,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不过,让他汗颜的是:也许是近朱者赤,都二十好几了,他不光白白净净,细皮嫩肉,还没有长胡子。他也有自己的忌讳,最怕人以为他也是个太监。
“那你……?”小孩指指王钺。
“……”王钺哑然。这才想起:内侍太监传旨让他必须在天黑前把汤送到朱颗粒府邸,眼瞅着天傍黑,刚才倒汤时,着急忙慌,不小心衣服沾上了汤汁,他只好临时跟传旨的内侍太监换了衣服。结果,闹了个大乌龙。
“臭小子,俺不是太监,俺是少监,但俺绝不是……”王钺想解释,但说了半天,他也没说明白。
其实,历朝历代宫里等级森严。太监可不是随便叫的。宦官也分三六九等。
太监,是等级最高的宦官。品级低的宦官叫“少监”,稍大的叫“中监”。也就是说,太监一定是宦官,宦官不一定是太监。
至于地位较低的内监,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叫法。
不过,到了永乐年间,所有的宦官都称为“太监”,太监也就成了宦官的代名词。
至于王钺,作为全痪人[注:2],当了少监,纯粹是个特例。朱元璋念及王钺老爹是他的救命恩人,不忍心让恩人断根绝后,所以特许免了净身。
“爷,您跟俺说这些,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小孩说的也是大实话。其实,不光是他,就是在一般市井老百姓眼里,他们也分不清啥是太监,啥是少监,他们最关心的是……
眼下,小孩最上心的就是自己还饿着肚子,他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眼瞅着瓦罐,下意识地揉揉干巴巴的壳廊骨[注:3],吧嗒吧嗒嘴,嘿嘿一笑,“爷,不过俺知道,您是个大善人,活菩萨,媳妇会有的,一定会儿孙满堂的。”小孩长的不高,小嘴倒是挺会说话。“要不,俺给您当儿子吧?只要您赏口吃的。”说着扑通跪在了地上,磕头如捣蒜。“爹,俺,俺饿,饿……,您就赏孩儿口吃的吧?”
眼瞅着小孩跪在地上,一个劲直磕头,王钺心里一阵阵绞痛。饿肚子的滋味他尝过。触景生情,过去的好多事又……。
“嗨——”犹豫了片刻,王钺长叹口气,咬咬牙把瓦罐放在了地上。“臭小子,归你了。”
小孩一把抢过瓦罐,紧紧搂在怀里,一时显得不知所措。然后,“扑腾”站了起来撒腿就跑。
“等等。”王钺喊住了小孩,“汤给你中,不过,你得跟俺走一趟。”王钺是奉旨给朱颗粒送汤的,半道上汤给了小孩,他得让小孩当着朱颗粒说清楚。也算有个交待。
“中,中!”小孩连连点头,“爹只要给俺吃的,叫俺做啥,都中。”瞅瞅怀中的瓦罐,苦笑,“那,爹也等等俺,俺先吃了,中不?”
也就眨眼功夫,小孩双手捧着瓦罐狼吞虎咽连汤带稠的喝了个底朝天,噎得差点喘不过气来,眼泪叭茬[注:4]地瞅着王钺,半天蹦出一句话:爹待俺不孬,俺跟你走……
“你真跟俺走?”王钺瞅瞅。
“嗯。”小孩拍拍克廊骨,“俺是个男人,说话算话。”
走了一截,小孩“扑通”又跪在了地上,梗着脖子,“爹,俺也要跟爹一样,进宫当……”小孩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清楚。
“那不中……”王钺见天和宫里的内监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些人的遭遇他耳闻目睹。他可不能……
“爹,只要俺见天能吃饱饭,俺……”小孩可怜巴巴。
几个月后,王钺还是没拗过小孩,也是想给小孩找个吃饱饭的差事,还是把小孩领进了宫。
也许是看着他的面子,也许是……,朱元璋不光赐了名字:朱祥,还让朱祥跟了马娘娘,也就是当个使唤,在宫里跑个腿,传个信。后来,马娘娘病故,朱祥又跟了洪武帝,还是个跑腿的。再后来,又进了太子府,先是伺候太子朱标,后来伺候皇太孙朱允炆,……。再再后来,……
朱祥在宫里呆了十来年,饭是吃饱了,但一直是个跑腿的。
王钺嘴上不说,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后悔不该把朱祥带进宫里。也是为了弥补,王钺省吃俭用,终于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置了一处老宅,打算自己先住着,以后留给朱祥养老。
不过,现实很残酷。
靖难之变后,王钺啷当入狱,老宅也被没收充公。
几年后,朱祥跟着胡濙寻找张三丰,朝廷又发还了老宅。只是朱祥常年在外奔波,老宅也就是偶尔回来住几天。
王钺回来后,宫里是回不去了,就住在了老宅。
也就是十几天前,宫里突然来人传旨让他进宫。
当今皇上朱棣在寝宫诏见了他。
一见面,朱棣就说:俺爹捎话了,想喝你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
-
[注:1]
瘦马呲棱:青州方言。形容很瘦。
[注:2]
全痪人:青州方言。健全的人。
[注:3]
壳廊骨:青州方言。肋骨。
[注:4]
眼泪叭茬:青州方言。形容眼泪滚落。
-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