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浮生若梦,梦浮生 > 第六章 劫(5)
换源:


       太后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怯生生的回:浮生。

我之所以有点害怕这个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是因为元承曾经跟我说:皇祖母是比父皇还严厉的人。她不苟言笑,也从来没有和他这个孙子好好说过一句话。甚至,从他记事开始,她与父皇也很少说话。每次家宴,总是匆匆来,也匆匆走,对外称不爱热闹喜清静,父皇母后的问安也一律免了。皇祖母的慈宁宫,我一次都没有去过。

想不想随哀家去慈宁宫看看?太后声音柔和而缓慢,我抬头看她,她眼角带着岁月的痕迹,与我说话时,眼角的皱纹轻轻展开,仿佛盛开的朵朵菊花,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温暖与安心。

我愣愣的朝她点点头。她牵起我的手,慢慢的走。我们穿过长廊,宫墙上的壁画似乎也在静静注视着我们,太后细腻的容颜上,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她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高贵而从容的气质,仿佛这皇宫里所有的喧嚣与纷扰都与她无关。

我一边走,一边想,元承为何说太后严苛,她明明是我见过最慈祥和蔼的老人,她的手软软的,和娘亲一样。我试着握紧她的手,她看着我,微微的笑,春风拂面。

元承待了十年都没有进来过的慈宁宫,如今,我挺直了身子端坐在刚刚嬷嬷放的凳子上,如坐针毡。太后嘱咐下人做了几样小点心,摆在我面前的桌子上。

我虽然刚刚在家宴上吃饱喝足,但是看着眼前模样精致可人的点心,肚子里的馋虫瞬间被勾了起来。

我偷偷看了看太后,抿抿嘴,又咽了咽口水,始终也没敢下手。她嘴角噙着一抹笑,说:吃吧,就是做给你的。

我边吃边啧啧称赞,心想着到时候讨几块回去,给元承他们吃,尤其是沈南星那个馋猫,一定高兴的不行。

看着我吃完,太后问我:还习惯宫里的生活吗?

我想了想,对着太后点了点头。

她沉吟了一会儿,又问了问爹爹、娘亲,还有我以前住的家,我都如实回答了,我还告诉她,新家里有个叫茵翠的丫头,她是我第一个朋友,她带我玩了很多我以前没有玩过的,也吃了很多我以前没有吃过的。

太后静静听着我讲,说到激动处,我还站起来给她比划好看的皮影戏,她笑得很开心,旁边的嬷嬷说,很久没有见太后这么开心了。

我想,太后应该也很喜欢皮影戏,于是,我说:太后,等我下次回去,和茵翠学会皮影戏,演给您看。果然,太后笑得更开心了,看着她笑,我心里也甜甜的。

太后问我,我愿不愿意每天过来陪陪她?

我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临走时,她让嬷嬷带给我一个小盒子,我出了门偷偷打开看,是刚刚桌子上的小点心。

刚踏出宫殿大门,我就看见元承站在不远处,朝里面不停的望,看到我出来,急急上前问道:皇祖母没有处罚你吧?

我朝他摇摇头,还给他晃了晃手里的盒子,说:看,太后还让我带信给你们呢。

元承才松了一口气,我才突然想到,便问他:你不是在家宴上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说:我看你不在,出来寻你。他们说你被皇祖母带走了,我又怕贸然进去扰了皇祖母清静,只能在门口等你。

然后,我就讲了刚刚发生的一切。他显然不信,又因为我再三强调,他才不解的勉强相信我。

我看得出来,他在努力的把我描述的和他记忆里的皇祖母相融合。

往后每日,下了学堂,我都会去慈宁宫陪太后,她偶尔会与我闲聊,大多时候,她依偎在紫藤椅上,透过窗棂看着院子里的牡丹花。

她问我,喜欢读什么书,我脱口而出,医书。

她沉吟了好久好久,我突然想起来,爹爹当年撕了我誊写的医书,有些心虚的低头。

她隔日,便让人在我书桌上放上了许多医书。

偶尔有不识得的字,我便捧着书问她,她也总是耐心的给我解读。

元承看我每天跑慈宁宫,偶尔也会问一些我和太后相处的细节,我说完他便也不吭声了。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便对太后试探的说:元承也想陪陪您。

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我以为太后忘了这件事,直到第四七日,她在我离开的时候,说:明日你便和元承一起来吧。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元承的时候,他眼里闪闪发光,我看得出,他很开心,非常非常开心。

后来,再后来,允禾,沈南星也借着找我们,时常来慈宁宫,窜着窜着,慈宁宫成了我们四个下学堂时候的休闲场所。

我们时常围着宫殿里的树跑跑跳跳,因为太后喜欢清静,下人也不多,我们自然比其他地方玩得更开怀。

太后也时常看着我们开心,她也笑意盈盈。

皇帝和皇后听下人禀报我们几个在慈宁宫时常玩耍,便想着太后终于不再封闭慈宁宫门,下人禀报皇帝皇后在殿门口,请太后安,却被太后拒之门外。

我问元承,太后为何不见皇帝和皇后,皇帝不是她亲生的儿子吗?

元承说:我曾听宫里的老人提过,当年父皇本可以派兵支援沈将军父子,可最后,却眼睁睁看着沈将军父子死在边疆,而沈家的女儿,也是母后招进宫,隔日,便离奇死亡。

我想起沈南星时常没心没肺,却在家宴那个欢乐的气氛里眼神暗淡的样子,莫名胸口处闷得慌。

无情最是帝王家。

我看着元承的侧脸,心想,他应该不可能变吧。那么善良美好的他,一定不会改变。

上元夜。皇帝准许我们出宫,听到元承带来这个消息,我们三个眼里都放着光,今日夫子讲的,一点都没有听进去。

明天就是上元夜了,我们下了学堂,匆匆忙忙赶到太后的慈宁宫,开始做花灯。

虽有嬷嬷教导,但太后看我们做的吃力,最后,帮我们开始剪纸。我和沈南星抢好看的图案,允禾只有元承在的时候,会安安静的,不和沈南星吵嘴。她这会儿待在元承身边仔细的粘纸,每每看到他们,我总能想起现在的皇帝和皇后,他们也像现在的元承和允禾一样,好像天生就是要一起坐在高大宏伟的宫殿上,受万人朝拜。

沈南星抢着抢着,看我看元承和允禾有点出神,偷偷摸了把浆糊到我脸上,这我怎么忍得了,站起来就追着他打,太后他们,看我们转着圈圈闹,也开心的笑,一瞬间,慈宁宫内好不热闹。

最后,这场闹剧,以太后和元承他们帮我抓住沈南星,我用笔在他脸上画上猫胡子结束。

他气鼓鼓着腮帮子,倒和我画的那些黑胡子般配的很。

三千花灯明满城,当万盏花灯和烟火齐放,整个天空如星河般璀璨。

街两边一眼望不到头的街铺上,叫卖着各色各式的花灯,三步一景色,五步一环,飞禽走兽,人物山景,让人眼花缭乱。

舞狮灯、舞船灯、走马灯一圈圈的转。空气里弥漫着烟火的硝气,姑娘们脂粉的香气,还有各色吃食的丝丝香气,我们几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最为宏大的是九曲灯,用花灯组成黄河九曲之阵,我们开心的窜进去,却不想,和允禾沈南星他们走散。左转不出去,右也转不出去,元承把衣袍一角递给我,我紧紧抓着,生怕与他也走散。

好不容易从花灯里穿了出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灯,到处都是人,街道上全部都是欢声笑语,我和元承的声音也被淹没在这些声音里。

他无奈的说:我们先去前面看看吧,说不定能碰到他们。

我点头表示赞同。

我们边走边看,我一眼便被放在推车上的兔子灯所吸引,刚要上手拿的时候,一个长胡子的老头过来说:姑娘,这个灯可不是能买到的,这可是我们今天的彩头,要猜对了五个灯谜才能拿到。

我们顺着他指的地方看,人们都围绕在挂满彩条的灯笼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灯笼随着夜风摇摆,灯影如梦。

元承问我:想要?

我点点头。

很快,我们也挤到那堆人群里。

元承果然学识渊博,很快就猜中了前四个,从容不迫的把谜底写在彩条后面,交于店家。

还有最后一个,他让我选一个,我指了指,店家便把灯谜放到他手里,他看了一眼,便递给我,说:最后一个了,你来猜吧。

我看了看谜题:有雨就有霜没雨不成霜;十张口,一颗心。

我想了想,提笔写:相思。

元承拿着谜底给店家,店家嘴里说着不停说着恭贺恭贺,便把兔子灯拿下来放到我手上。

他又低头和店家说了些什么,店家看着我,意味深长。

我问他说了什么,他笑笑,没有说话。

走了没两步,就看见了允禾和沈南星,允禾手里也提着一盏走马灯。

我高兴的朝他们挥手,她也看到了我们,向我们晃着手里的灯,嘴里喊:快来点灯。

我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高高举起,看着它们慢慢升起,直到融入那片橘色的天河中。

我问元承,你写了什么,他说:万国安,万国福。我白了白眼睛,明明就看他写了很多。

我问沈南星,他说:我想做赤胆忠心的将军,保元承万国安、万国福。

元承很感动的和他揽着肩膀。我撇了撇嘴,转头便拉允禾问:允禾,你写了什么?

允禾看了看他们两个,偷偷给我耳语:我想做仗剑江湖的侠女,快意恩仇,护卫苍生。

然后他们都一起问我:那你呢,你又写了什么?

我想了想,颇有范儿的站起来,学着夫子的样子,捋着莫须有的胡子说:我啊,要成为悬壶济世的医者,著书立说,惠泽万民。

他们都看着我的样子哈哈大笑。

我举着水灯,说:那就祝愿我们,都能梦想成真。

一侠一医走江湖,一帝一将守江山。

后来我才知道,坊间传言,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而我们,到最后,谁也没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