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 第一千二百零零八章 L猴的标榜
换源:


       其实另一个时空,东瀛主要是以比米国落后2~3代左右的工艺,通过更加有纪律性,更好管理的东瀛工人,跟米国的半导体工人进行竞争。

最终的结果,自然就是东瀛的工人,比米国的工人更具备竞争力,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米国的半导体产业在80年代一度是哀鸿遍野。其后,米国半导体产业一度进行了转型,比如,最早做DRAM芯片的Y特尔公司,居然忍痛砍掉了DARM芯片产业,专注于做CPU。

之后,东瀛一度成为内存颗粒的垄断者,80%的内存颗粒,都是东瀛生产。这个趋势,在整个80年代,一直是不可动摇的。

一直到,90年代,东瀛经济衰退之后,半导体产业无力做出更长远的规划。导致,南韩S星等等公司开始逆袭,到了21世纪之后,很多人才惊讶的发现,内存颗粒、闪存颗粒等等产能,逐渐从东瀛转移到了南韩。

东瀛是靠着性价比,从中低端开始打败了米国。南韩同样是这样,即使是亏本烧钱,也一定会要比东瀛同行更低,更要命的是当东瀛遇到漫长的萧条,再想要一巴掌拍死南韩的竞争对手,也是有钱无力了,眼睁睁的看着S星、H力士等等南韩的半导体厂商逆袭成功。

当然了,现在的这个时空,东瀛的半导体产业继续衰退依然是不可变的大势。

但是,到时候取代东瀛垄断内存、闪存等等芯片市场的,不一定会是南韩,也许会是天朝。

毕竟,比性价比的话,现在的南韩的DRAM芯片,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天朝的厂商比。

而且,南韩的DRAM芯片,至今还未得到维创电子集团的认证,也就是说,南韩S星公司想要做盘古平台的内存条和内存颗粒,但是,刘焱至今还在卡脖子,不给S星机会。

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天朝的半导体产业,能在内存颗粒和闪存颗粒的技术壁垒、工艺壁垒还不算太高的时期,努力把这一块市场给吃下去。

也正是因为,盘古电脑的内存颗粒、闪存颗粒,基本上都在天朝生产,所以,用户想要升级内存条和固态硬盘,基本上,从天朝市场买回去可能会更便宜一些。

1992年11月10日的晚上,从8点钟开始,维创电子集团就联合自己旗下的子公司易购网,以及各大主流品牌,在香江举办了隆重的双十一开幕会。

这一年的双十一,维创电子集团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发布一件新产品,而是把流量和关注的焦点,完全向电商平台引导。

虽然,易购网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今年以内就已经产生了20多亿元的亏损,双十一过后,据说92年全年估计要亏损30亿元。

而全年的目标是100亿元的线上销售额,也既是说,每10元商品的销售,要亏3元成本。

换做是同一时代其他的企业,可能已经懵13了。但是刘焱却是很淡然的将之命名为战略性亏损。

姑且不说另一个时空的电商平台,基本上都是以亏损烧钱来吸引流量和用户作为开局,就是米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也是这样!

另一个时空,X米的创始人L猴王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企业有三家,T仁堂、H底捞、Costco!

Costco对于X米的影响在于,让L猴王震撼的意识到,世界上居然有企业会自己挖空心思去降低自己的毛利润,并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居然还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Costco仓储超市以“不靠产品,靠会员赚钱”著称,所有商品毛利率不超过14%,消费者进场消费之前,必须支付最低55美元的年费。

这样的会员模式在米国很常见。但是,跟其他妖艳贱货不同的是,Costco仓储超市,产品如果毛利率达到14%这么高,是需要公司高层特批的。

正常情况下,Costco公司的商品,大约会赚取1%~10%的毛利润。

比如9块钱出厂价的一件商品,在W尔玛、Y马逊可能要卖20~30美元,但是,在Costco公司只会是10美元。

更厉害的在于,Costco虽然廉价到极致,质量和口碑却居然一直很好,因为他们并不是物廉质差,而是一直坚持物廉价美。

因为,极低的毛利率,造成了Costco的商品,总是自带流量,根本不需要去广告促销,基本上,米国的消费者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哪里购物划算,找一家Costco的分店,肯定不会在价格上宰客。

Costco的价格,基本上就是市场的标杆。

基本上,消费者也许会发现比它们价格更低廉的商品,但却存在质量低劣的隐患。

而竞争对手W尔玛、Y马逊购物,则是价格会比Costco更贵。

于是,Costco在有W尔玛和Y马逊那样的强敌的情况下,市场拥有率却是一直是在逆势增长,发展速度那是极快的。

而靠着商品高速的周转速度,以及竖立起来的口碑,使得其即使毛利润极低,在别人看来是在做亏本买卖,但实际上,它整体上并不亏本,甚至是净利润一直在稳定的向上增长,即使是恶劣的市场环境,也很少影响到这样的性价比公司。

X米后来不断的想要从手机变成杂货铺,本质上,是想靠着自己的品牌口碑,让摆在其商场的任何一款商品,都成为爆款,而不存在滞销商品。

而X米后来,则也是试图把手机方面的性价比口碑,扩大到更多的领域。如果发展到极致,估计就不再是手机品牌,而只能是X米杂货铺。

某种程度上,Costco或许不是一个最牛13的企业,但是,其独特的定位和企业文化,让人感觉到,尼玛的,这么做也能赚钱?

刘焱虽然不会照搬Costco模式,但目前也不得不说,卡住性价比,低价格却是是一种高效率的换取流量的方式。至少,目前全世界还找不到第二家,像易购网这么火热的电商网站了。

这些亏损的成本,除了让利于消费者之外,更多的因为举办各种活动,以及为了吸引消费者,所打的广告和营销活动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