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姜子牙是我师兄 > 第四十九章上达天听
换源:


       姬旦笑意盈盈的说;“父王也知道此人。”众臣闻言都是一惊,不知是何处高人,王爷竟也知道?

姬旦接着说;“此人就是前城门守卒王相。”文王一时到没有想起来王相是谁,疑惑的看向姜子牙,姜子牙觉得这个名熟悉,但也不知道是谁。

散宜生却记起来了,上前一步弯腰拱手说;“王爷还记得“画地为牢”吗?”这句话一出,文王才猛地想起城门那个倒霉的守城卒。不正是此人?

不解的问;“这事与他有什么关系!莫不是他的想法?”姬旦正色回答;“正是此人,我前几日出城去接西来的殷商归臣,半路遇见他与其妹等人,由于马急不慎摔倒。”便把当时的详情细说了一遍。然后说;“儿臣当时听他自言自语,好像对于马没有马鞍和马镫很奇怪。感觉在他看来,这不是什么新奇之物!本就是应有之物似的,我当时事急,也没有细问就匆匆离开了。”

姜子牙这时也记起他是谁了,坐在那躬身说;“老臣也知道他是谁了。”

“太师也识此人?”文王饶有兴趣地问。

“以前倒是不知此人,但四公子一说,老臣才想起来前几天互市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什么趣事。”不仅文王,其它人闻听此言也来了兴趣。

姜子牙说;“前几天互市,老臣闲来无事,也去凑热闹。倒是见识了此人的一些本事。”于是就把互市中,王相与卖陶器的,和卖猪仔商贩之间的对话说了一遍。还着重说了他讲的那个一字之师的典故,和【猪】字与【豚】字的区别的事。说完了看着众臣说;“各位!老臣孤陋寡闻,先贤之中有过齐已,郑谷二位大能吗?”众人皆摇头示意不知。

但听他说的两句诗却是极其清新脱俗,闻所未闻。“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把高适的两首读出来,听得众人心情一时豪情万丈,一时戚然。“各位有听过这些诗吗?”众臣与王子赞叹之余全部摇头。

“还是有哪位学过【猪】这个字?”说完就在地上写出了【猪】,【豚】两个字。然后让他们一起一起观看,也学着吉天的口吻问他们;“你们看看这个【猪】字与【豚】字,那个字与那个动物更像。特别是当你把【猪】横过来看看一下。”

文王也兴趣盎然地走过来于众人一起看两个字,看过后大伙齐齐指着【猪】字说;“这个更像豚。”

文王一时起了兴趣,转过头问姬旦;“他说过他是怎么知道马鞍和马镫的吗?”姬旦低头思考了一会说;“我问了一句他怎么知道的。他当时说什么来着!对了,他说是在一本书里看见的。”众人又是一惊,什么是书?

文王问;“他说的书是什么?”

姬旦说;“那他倒是说了,他说;书就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介,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具。将以往的历史和需要记录下来的重要事情在它上面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学习,以免重蹈前人已经验证过的结果。对,就是这么说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一个守城门的士卒怎么知道这么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姜子牙急切的问道;“四公子可问过,他是跟哪位师傅学的?”姬旦说;“那倒没问,我只是问他在哪看见他说的那种书。”“他说了在哪看见的吗?”姜子牙一脸急切的问。“他说了,在一个老头那看见的。还说那老头是什么,昆仑山玉虚宫阐教教主,对,叫元始天尊。当时听了也没放在心里。

因为急着去接人,所以也没有多问就走了。后来在军中看见骑马的将士掉下来的,才想起他给我形容马鞍和马镫样式,叫人按样做了几副验证一下。效果非常好,将士骑在马上很安稳,冲锋战斗也非常顺手。”文王与姜子牙对视了一眼,二人默默不语。余下时间几位大臣与王子,一起讨论新都的建设规划与整军备战的方略就散了,文王则单独留下姜子牙商议军事。

待众人离开后,文王问姜子牙;“太师怎么看王相此人?”

姜子牙说;“臣那日在互市没有与他正面交谈,却一直关注他的言行。此人温文尔雅,侃侃而谈。言辞新奇异于常人,又丝丝入扣。不卑不亢,待人彬彬有礼,出口成章。如今四公子又说,马鞍马镫皆是此人发明,更觉得此人深不可测。

至于他说的老人,臣没有见过,更从未听过。单从名头来看就不是一般人,昆仑山乃万祖之山,应是世外高人。他口中说出的书的作用,就非常简洁明了又非常准确,只是不知道书是什么样,他手里有没有。还有他写的字与现在的金文也大不相同,却更让人通俗易懂。如果能推广那将会大大提高民智,也可以有效记录历史。于国于民都有莫大益处!”

文王听后叹口气说;“孤与此人也算有缘。”

姜子牙不解的问;“王爷何出此说?”

文王看着他促狭一下一笑说;“太师与此人也颇有渊源。”

姜子牙有些不解。“还请王爷明示!”

文王说;“你新收的那个徒弟武吉,你还记得是怎么收的吗?”

姜子牙说;“那是自然,因为他嘴快,臣在磻溪钓鱼几次遇见他,都喋喋不休说些废话。那天看他印堂发暗,就暗自给他起了一挂,算出他遇人命官司。”说到此处,姜子牙捏指暗算,面露惊讶。“王爷,那人没死?不会就是那个王相吧?”

文王笑着答道;“正是此人,当时说他死了,但一天后他却活过来了,只是人变得痴痴傻傻。家里人一个都不认识了,听说孤把武吉拘在城门,还打了一个特别贴切的比喻【画地为牢】。孤听说后曾带武吉一起去过他家。只是听到武吉说在磻溪遇见太师,为了快点见到太师,孤才匆匆离去没有与之见面。也算是失之交臂了。”

姜子牙一脸莫名的说;“不应该呀!臣当时给他卜得是【蹇卦】。蹇卦下艮上坎,艮为山,坎为水,山阻水险,水流不畅,故为蹇。卦中共有两阳爻都处于不利地位。九五之尊陷于坎险之中,难以自拔;九三之阳爻在艮卦之上,居互坎之中,亦处于险境。阳刚受小人包围和欺凌,处于涉济艰难之境地。这时需要有个德高望重之人率领渡过难关,故利见大人。利西南。不利东北,多解为:西南是坤方为顺、为众、为利,东北是艮方为止、为不利。”武吉进城卖柴正是往东北而来,臣已算他会得遇贵人,幸免一死。

但算的与他命冲之人必死无疑,怎么没死却活过来了。匪夷所思,奇哉怪哉!

文王在羑里监狱能推演出周易六十四卦,当然也是个中高手。只是国事繁忙,武吉与王相都是小人物,不值得他费精力去推演二人命格。所以并未在意王相的生死,只是对于一个青年子民早逝感到惋惜而已。如今听此人如此大才,倒是不由得有些后怕。暗衬;幸得此人活过来了,不然西周将错失一良才。

姜子牙说;“有机会倒是该去会会次子?”

文王看着他说;“太师有收此人为徒之意?”

“老臣不敢妄言,观此人博学多闻。见识不在臣之下,老臣只是想见识一下,他还有什么本领。收徒却不敢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