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帝师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接不接受投降
换源:


       “陛下,我有一计,可两者兼顾。既可以罢免刀兵战火,又可以维系陛下天威,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突然一人越众而出,他一开口,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只因为,其人话里的内容实在太过于震撼。帐内众人讨论了一天,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谁成想,此人居然放言已是想到了两全其美之策。

小皇帝刘明迫不及待地询问了起来。

“爱卿有何妙策,还不速速道来!”

刑部郎中钱敏,果断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来。

“我们可以假意接受那马奉和的投降,待到城内黄眉军放下兵器,开城投降之后。我们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复邯郸城,城内百姓也可以免于战火。至于那马奉和等黄眉军的贼首,届时不过是我们的阶下囚了,他们的下场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如果,陛下顾惜名声的话,完全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意外。好比,落水淹死,上街被马车撞死,鞋带挂书上死,好比把自己锁在铁笼子里沉入河底淹死……”

听到这话,场上先是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这个计策说白了根本没什么内涵,但是,其涉及到的东西就很严重了。说得直白点,这就是典型的背信弃义之举。

很快的,场上再次出现了争论。围绕着这条计策,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结束这场平叛战事。反对者则是认为,此举有损朝廷的信义,有失于天下。

面对着场上百官争吵不休的混乱场面,小皇帝再一次不知所措了。不过,好在眼下施钟云就在身边,这让他有了求助的对象。

“老师,不知道你怎么看待钱大人的计策?”

皇帝一开口,争论的百官很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此番,若是任何一位将军,带兵出征的话,那么钱大人的计策,倒也完全可以采纳。正所谓‘兵不厌诈’,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这没什么不对的。”

钱敏听着听着,就变了脸色,因为帝师的意思显然是不支持他的。

“但是,这一次陛下御驾亲征,代表的是天子的信誉,朝廷的公信力。试问陛下,是一座邯郸城重要,还是整个天下重要呢?”

小皇帝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这还用说,自然是整个天下重要了!”

“陛下切记,我素来推崇以‘大取’思想治国。何谓‘大取’,我在《谋略学》一书中,已是给出了很好的解释。这一次,我们若是假意接受了马奉和的投降,然后在事后用一些手段杀了他。不管这意外制造得多么完美,也绝对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那么日后,碰上其他叛军势力时。对方自然会以此为戒,哪怕我们真心招降,对方也会觉得是我们存心诓骗他们。那些叛军势力,对上朝廷大军时,定会誓死抵抗。”

这时候,小皇帝以及帐内的众人,都想明白了此中的利益得失。说白了,钱敏的这条计策,实际上不亚于扬汤止沸。就算借此轻松收复了邯郸城,平定了北河郡的叛乱。但是,会导致日后其他地方的平叛,加大难度。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陛下如今在百姓心中声名显赫,堪比神明。这得益于,陛下在这半年内,言出必行,君无戏言的逐步积累。

若是,这一次失信于天下的话,那么此前那么辛苦塑造的形象难免受损,甚至可能崩塌。要知道,浩大如千里的长堤,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蚁穴而损毁。先前朝廷的公信力,在类似‘米奇头可达脖’的荒诞事件中,已是降低到了可怕的地步。百姓们甚至调侃,‘没有被朝廷证实的谣言,千万不能相信’。

想想,太祖在时,百姓对朝廷的政令深信不疑。抗白头鹰援棒子战争,百姓们以送自己孩子上前线为荣,人人咬紧牙关,缩衣节食,支援朝廷打仗。

可是,短短数十年之后。现在的百姓,一提到发生战争时,都戏言自己要跑去第一个当带路党,像犬清时期一样,帮着侵略者扶梯子等等。戏言自己不会为朝廷打仗,让那些二代三代等富豪权贵们去保家卫国……”

话说到这个地步,再也没人敢提方才钱敏的办法了。谁都不敢,让皇帝陛下陷入背信弃义的骂名之中。

“不过,陛下也无需着急。收复邯郸城的办法,我早就已经开始实行了。我会让邯郸城免于战火,也不会有损陛下的声名。”

施钟云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让小皇帝为之心头大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