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深吸一口气。
有点怀念从前的日子。
那时候哥哥弟弟们都在,大家一起打江山,推翻元朝,再造华夏。
刘伯温。
胡惟庸。
徐达。
常遇春。
……
时过境迁。
许多老人已经走了。
尤其是刘伯温,让李善长是又爱又恨。
文臣之中,全大明声望和地位最高的就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了。
刘伯温年纪比较大,见识远大,学识渊博,能掐会算,是个阴阳术的大师。
李善长担任宰相的时候,没少和刘伯温发生冲突。
两个人分属不同的集团。
李善长出身淮西,是朱元璋发家的地方。
朱老板早年加入明教,参加义军,就是从淮西开始的。
所以如今的大明朝廷中,淮西属于最强的一方力量,这些人盘根错节,相互联姻,编织出精细而又严密的利益网。
刘伯温所属的势力集团,则是来自浙东的文人。
一个是朱元璋的老家底,另一个是熟读诗书经典的士人。
一个听李善长的,一个听刘伯温的。
斗的是不亦乐乎。
在漫长的斗争中,李善长最终获得了胜利,将刘伯温逼死!
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善长突然想念起自己那亦敌亦友的刘伯温。
“如果当初……没把他逼死,或许很多事情都有转机。”
李善长轻轻叹息一声。
如今的他,斗争之心不像昔日,心气一旦没有了,更没有办法和朱老板抗衡。
咚咚咚……
房门被敲响。
管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老爷,汤将军想要见你。”
李善长微微皱眉,随即说道:“就跟他说,我最近的身体不太好,不想见他。”
“汤将军说,他这次过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代表淮西老哥们来的。”
“那也不见,再过几天,我就要上朝了,有什么事情,在朝堂上说也不迟。”
李善长说完之后,闭上眼睛,靠着椅子后方的靠背,犹如老僧入定一般。
隔墙有耳。
尤其是洪武年间。
朱老板掌控欲极强,早年间准备创办特务机构。
由于第一次当皇帝,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在设立特务机构的时候,朱老板选择听从李善长和刘伯温等人的意见。
在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口中,凡是贤明和有为的皇帝,都是不会创办特务机构的。
创建特务机构的,比如历史上的武媚娘,大名鼎鼎的女皇帝,继位之后,对文武百官极为严苛,动不动打杀。
不是有为君主该做的事。
朱老板拿不定主意,再加上马皇后也不建议设立特务机构,最终他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然后呢,朱老板就后悔了。
随着当皇帝的时间增长,经验愈发丰富,他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狐狸,不仅把朱老板给骗了,顺便把马皇后也给骗了。
文官们肯定不希望皇帝的手里多一把刀。
特务组织就是一把刀。
一把专属于皇帝的刀。
朱老板只需要掌握这把刀,就能够对文官集团形成很大的压力。
散出去的特务,潜伏到各个文官家中,收集有用的信息,上报给朱老板。
朱老板根据这些信息,判断那些文官有没有糊弄他,有没有截留一部分信息,有没有意图谋反……
当然了,如今是洪武年间,大明有编制的特务组织锦衣卫还没有诞生。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线,靖难之役后,朱棣坐上了皇帝宝座,锦衣卫才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李善长看着变化之后的皇室寿命榜,心思微动,喃喃自语:
“这下好了,夺嫡必然是一场大戏,上位你强大无比,可是你的继任者呢?”
“你活着的时候,自然能一直赢下去。”
“可是一旦你走了,新皇帝却未必玩得过,输光了也是有可能的!”
李善长突然就想明白了。
你老朱是厉害。
我不是你老朱的对手。
可我未必玩不过你的儿子,打不过你的孙子。
苟住就行。
苟住就有机会,就有希望!
当务之急是打消朱老板的疑虑,以防止朱老板临近暮年时,把一帮淮西的老哥们全部拉下地狱。
这种疯狂的事情,朱老板做得出来。
……………………
漠北草原。
临近晚上,残阳只剩一抹余韵。
站在草地上,看着调动的大军,朱高炽难免心生感慨。
大明这一次征伐之旅,到底有没有收获呢?
应该有吧。
不管怎么样,朱高炽招降了乃儿不花。
对于大明整个国度而言,这样一次招降起到的作用不算太大。
对于朱高炽个人而言,却是重大成果。
乃儿不花身着甲胄,身上没携带佩剑。
他是降将。
该守的规矩得守。
在大明的军队中,还不到佩剑的时候。
朱高炽察觉到乃儿不花的脚步声,缓缓的转过身,说道:
“乃儿不花,你准备好了吗?”
“启禀世子殿下,末将已经准备好了,我麾下的那些士兵,已经陆续赶到大营,人手基本够了。”
朱高炽点头笑道:“好好的迎接大变局的到来!”
伴随着征北大军的返回,一些不利的消息逐渐散播开来。
燕京城,原本热闹繁华的街巷,变得冷清许多。
谣言的威力很大。
在这个消息不灵通的时代,辟谣特别难,正确的信息根本没有办法快速覆盖。
而谣言,却散播的又广又快。
有人说,朱棣率领的大军失败了,败给了漠北的那些北元残部。
长城危险了。
辽东和燕京危险了!
昔日的北元大将乃儿不花带领着数十万大军,从草原进发,用不了多久便会攻克辽东,率军到达燕京附近。
不管消息是真是假,煽动性很强。
最关键的是,朝廷竟然没有主动辟谣,更没有抓捕那些持有类似说法的人。
这就使得,很多人都觉得,北边儿要面临危险了。
普通老百姓想着怎么保全自己,有权有势的人则想着怎么南下。
一时间,整个辽东和燕京都充满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氛围。
辽东,燕京,是应对蒙古的前哨战。
不缺少见识不凡的将领。
就比如吉安侯陆仲亨,意识到谣言的散播有人在推波助澜,便暗中调查。
查来查去,没查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这些调查结果非但没有让吉安侯陆仲亨放松下来,反而愈发觉得,漠北的这次征伐,问题超乎想象的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