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城,处于燕国与赵国边境。赵国虽小实力却是燕国远不能及的,赵国从国君到文臣武将,上下一心,这些年燕国岌岌可危,赵国却是一派欣欣向荣,所以不要说齐国就是以霸主自居的秦国一时也不敢对赵国有进犯之意。而赵国对临国燕一直处于无视的态度,俨然一副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也因此,在齐国进犯,燕国上下皆乱之时,独瀛洲城依然如旧,城内依旧是烟火如常。齐国连攻燕国几座边境小城,却独不敢对瀛洲城下手,不是因为瀛洲有多稳固,而是因为瀛洲和赵国相临。要说在不同,就是城外多了很多流民。不仅城外,城内也是流民众多。因家园失守,流离失所的难民有的是一路逃难到此,有的却是对瀛洲的安稳早有耳闻,携家带口的迁移到此。一开始流民涌入,还对瀛洲城没什么影响。周刺史派人在城内设了几处粥棚施粥,又将原来的育婴堂和居养院滕出一些地方收留难民,奈何难民越来越多,瀛洲城内已经接收不了这么多人。
周刺史正为难之际,城外的霍家庄的庄主霍长海派人来刺史府称可以将难民安置在城外的霍家庄。周刺史大喜过望,并现场三谢过霍长海,有了霍家庄的鼎力相助,瀛洲城才缓解了流民危机。霍家是瀛洲唯一的世家,从霍长海的爷爷辈就一直为朝廷所重用,是当时燕王的股肱之臣,霍家是武将出身,霍长海的爷爷霍云中也曾任大将军一职,在燕国十分有名。霍云中去世之后霍长海在父亲霍启在他爹的军队中一路崛起,可谓青出于蓝,骁勇善战,也做到了大将军一职,却在一次与齐国的战役被暗伤中毒箭身亡,那时候霍长海才刚不满一岁,是霍家嫡支唯一的孩子。朝廷对感念霍家几代忠良,又可怜霍长海和他娘亲吴三娘孤儿寡母,收霍长海为义子,封吴三娘为一品忠义夫人,在燕都赐府宅。燕王问吴三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吴三娘提出要带着霍长海回瀛洲祖宅,不需要燕王赐府,和其他赏赐。就这样吴三娘带着霍长海回了瀛洲的霍家老宅。霍家的家产还是非常丰厚的,不但有田产,还在瀛洲城有各种店铺,霍启去世前是霍家的家主,家族的事宜都由家主来决断,旁支一直是依附于主家来生存的,一开始霍氏旁支的几家见吴三娘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回来,想要争夺霍家家主的位置,虽面上不好做的太过分,但在方方面面的排挤吴三娘。怎料吴三娘却非平常人,一个妇道人家却将霍家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条,不但田产规划的得当,就连店铺的生意也是越发兴隆,再加上人家原本就御赐的一品夫人,霍长海是小郡王,更是无人敢生事端。霍家的一系旁支在短短几年就对吴三娘信服的很。就是瀛洲城的几个大家和周刺史也对吴三娘倾佩至极。
吴三娘虽是个刚毅女子,霍家又是世代武将出身,但吴三娘却是不让霍长海再习武,她一直请先生教霍长海,也亲自教导他经营之道,却独独不让他再习武。想来吴三娘也是怕了,霍家就只有霍长海这一个男丁,若是再上战场,吴三娘连想都不敢想。好在霍长海也在他娘的熏陶下对经商颇感兴趣,把霍家祖上的产业做的是红红火火,如今霍长海也已经年近四旬,是如今霍家的家主,而吴三娘早已经不再管家中事务。霍长海有生一儿一女,儿子霍兴今年十五岁,一直在瀛洲的最有句的书院介居书院读书,生得儒雅文静。女儿霍婉却是个泼辣性格,天生不喜读书,就爱武枪弄棒。吴三娘虽老早就定下了规矩,霍家子弟从此不再习武,奈何根本管不了这丫头。天生使然,让她和先生坐下来读书就和要了她的命一样,自己从房里找来的剑谱去取看得津津有味,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吴三娘也不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都是隔辈的人了,又是女娃,想干嘛干嘛去吧。
瀛洲城北郊的一座山中,有一处十分静谧之地,瀛洲城乃至燕南蜢有名的介居书院就座落于此。这书院原是瀛洲四大家之一的邱家的私塾,而今却是广招天下各路学子,如今书院的主事与起来也是有名,是一代大儒王礼成的最小的徒弟邱林。在此处不得不说说王礼成,王礼成是赵国人,曾在赵国设立七国最大的的书院,广招天下英才,可以说学生遍天下,在几国中都有着不小的威信。凡是国君,只要他不是昏君,就都她才,人才关乎国之兴亡,这点道理谁都懂,所以各国的国君对王礼成都礼遇有佳,王礼成虽在赵国,却也从不限制自己的学生只为赵国所用,所以学成之后,是选择留在赵国,还是返回故国,都按学生的心意。王礼成只是对文化痴迷,也对教育重视,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对他而言足够了。而赵国国君也从不在这点上过多的干涉王礼成,各国学子愿意来赵国学习,那他欢迎的很,尽管有很多人学成之后会离开,但也有不少人留下来了不是。有王礼成在还怕赵国没有人才?所以在这点上赵国国君也非常大度。
邱林就是选择离开的那个,燕国小,燕国苦寒,燕国近年来王室乱,又内战外战不止。但就一千一万,那是故土啊,故土难离,更何况邱林的志向就是要让自己的国家安定,百姓安居。可现在的燕国让人泪目啊,老百姓连平常日子都过不得,王室更是乱了套,完全不管百姓也不管国家,这样的情景不是邱林愿意看到的。于是邱林从赵国回来,第一时间和家里商量,把邱家私塾改成书院,广招天下学子,凡是想来邱家的介居书院学习的,只要通过考核都可以入学,家贫者免束脩。要知道邱林做为王礼成最小的弟子,在燕国是非常有名的。自从王礼成以身体不适为由不再招收弟子后,就少有人再见到王礼成,更别说是听大师的一堂课了。如今王礼成的弟子就在自己燕国的土地上开书院,想来一睹风采的,想来学习的人不能说络绎不绝,却也是超出了邱林的想象。其中多是富家子弟,却也有不少穷人的孩子。邱林了解了每个人的情况后,从家里账房支了不少银子来贴补这些穷学生读书。一时间介居书院开的红红火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