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血染缅北,帝国崛起! > 第二十三章:恐怖火力,一营还比一团强!
换源:


       30天!

这是蔡森给各路溃兵定下的期限。

哪怕他们懒散久了,根本算不上合格的军人。

但蔡森也只能给他们30天。

军情如火。

再拖下去,时局变幻,入缅作战就更加危险了。

溃兵们似乎也知道时不我待。

所以也就需要治疗腿疾的孟烦了慢一些。

其他人将养几天,就开始慢慢从小到大的训练强度。

为了确保川军团这批人能尽快成型,蔡兴为亲自督察。

接下来无论是刮风下雨,溃兵们都是日夜不辍的训练。

这样强度的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起码连孟烦了这样的摆烂咸鱼,也有了些军人模样。

精气神起来了。

整体的气势都不同了。

不再是收容站那批眼里没有希望的溃兵。

而是无比向往未来,充满了热忱的先锋团士兵。

“软脚虾吗?就这么点力气?”

“我亲戚家的三岁小孩都比你们能跑,能抗!”

蔡兴为言语上的羞辱,对迷龙等人的训练促进效果是很不错的。

当然了,可能也有一个班的美械大兵,端着M1加兰德追着屁股跑的原因吧。

“砰砰砰!”

枪弹贴着头皮飞,溃兵好似习以为常,匍匐前行的速度相当快。

但其实一个个都冷汗直冒。

那子弹就像是冲着他们脑袋来的一样。

最近的一次,甚至烧焦了几缕头发。

川军团就是这么惊心动魄,展开了入缅作战前的高强度训练。

“啊,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真的要将我们往死里打啊。”

“那枪弹破空声乎乎的,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离死亡这么近过。”

粤军出身的马大志,可不只是一回上过战场了。

面对的危急时刻也不少。

但这么子弹在头顶这么近距离乱飞,那也是平生头一次。

但吐槽归吐槽,还是紧张且顺利的通过了匍匐前行项目。

“哪个龟孙说要入缅作战,光宗耀祖的?”

“我退出!我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吗?”

要麻、康丫,没有人不在吐槽,怒骂。

唯独一个奇葩,笑的可开心了。

“怎么了?不好玩吗?”

“这训练多有意思啊,加油,都动起来啊。”

说话之人就是龙文章了。

在别人看来疯狂的训练,龙文章那简直就像是如鱼得水一般。

恨不得多几个美械大兵开枪,在真正的枪林弹雨下训练。

在龙文章看来,只有现在训练越接近真实战场。

于战场之上,他们获胜的几率才能越大。

哪怕失败了,逃亡的几率也就越大。

就这一点来说,其他人是认可的。

所以很快接纳了龙文章。

相对于游离在众人之外,反而是张立宪。

一想到之前自己还是少校,现在要跟下等兵一起在泥巴里摸爬滚打,那叫一个憋屈啊。

但形势比人强,不服也只能憋着啊。

连虞啸卿,唐基都不敢忤逆蔡森的话,他凭什么?

正是在众人各有所思,痛并快乐着的时候。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15天。

短短两周的功夫,收容站来的溃兵简直是脱胎换骨。

这是蔡森都出乎预料的事情。

一开始,除了迷龙之外。

有一个算一个的溃兵,别说是扛着重机枪跑了。

扛着轻机枪都跑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累的够呛,跟排骨精似的。

现在伙食好了,身体也健壮了。

虽然还达不到蔡森的标准,但是比最初好了太多。

蔡森都是意外。

收容站能这么短时间,适应高强度训练,进步迅猛。

伴随而来,自然是的巨额钱财的付出。

好吃好喝的供着。

三餐有肉有菜,换着花样来。

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短短30天,先锋团的5000士兵已经初具规模。

3万预备役,也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一起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迅速发展。

期间,蔡森特意整理了一番编制。

当然是有别于国府,也不完全仿照列强。

而是取长补短,编制格外适合打击日寇。

每个常规部队的班,总共有14人。

机枪手、班长、狙击手、火箭筒手,各两人,分正副,共计8人。

步枪手4人。

常规配置为2挺汤普森冲锋枪、两支春田1903狙击步枪。

1挺勃朗宁轻机枪,一具巴祖卡火箭筒,8支M1加兰德步枪。

每4个班,合1个步兵排,人数五十八名。

每4个步兵排排,加1个机炮排、连部,合一个连。

额外配备四挺勃朗宁重机枪,60口径迫四门,人数三百。

每4个步兵连,加上1个炮连,再加上班级警卫、通讯,合一个步兵营。

配备80迫十二门,人数一千五。

先锋团,共计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

除了装甲连之外,其他配置跟大多数军队一样。

涉及侦察、工兵、通讯、警卫等多方面。

合八千人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炮营常规配置150迫十二门、120迫二十四门。

装甲连,常规配置。

12辆M4坦克,级别中型。

12辆斯图亚特坦克,级别轻型。

M8灰狗轮式装甲车。

侦察连、警卫连全面机械化。

除了M8灰狗轮式装甲车,还有大量摩托。

人数六百人。

主要是蔡森怕会拖累行军效率,还额外减轻了火力。

否则的话,先锋团还得多几门大炮。

什么75山炮、105还有155口径的榴。

这也就让先锋团炮兵对各种大炮的掌控程度,有相当迅猛的提升。

以上的军备,基本上都是蔡森签到所得。

没办法。

像斯图亚特这种玩意儿,漂亮国也是明年才开始装备。

蔡家再有钱,也买不到。

这也导致先锋团的火力,能比肩日寇引以为豪的王牌,满编甲级师团。

先锋团的编制重组,最开心的当属张立宪了。

他又恢复了营长的身份,军衔仍为少校。

工兵连交给了阿译,辎重连交给了迷龙。

余下的康丫等川军团旧人,都加入了侦察连。

同时,被纳入先锋团的溃兵们,也得到了了第一次军饷发放。

可惜训练很紧张,有钱拿在手里花不出去。

但好歹先锋团跟国府不一样,不会画大饼,是真的给钱。

下等兵每月都能拿15银元,足以养活5口人。

而这一切,都是蔡森给的。

所以,先锋团的人很清楚。

他们名义上,是国府序列,昆城行营下属部队。

但他们不需要管别人如何。

只要效忠蔡森一人就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许多溃兵都摩拳擦掌了起来。

巴不得马上进入缅境同日寇作战。

以前打不过,是装备不行,可不是他们人不行。

现在被蔡森武装到了牙齿,先锋团的士兵也想要让日寇瞧瞧什么叫做火力碾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