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朱由想着着苏先生之前说:大明能够传到他手里真的是个奇迹。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了半天他也没有想明白,随后开口问道:“苏先生为何说大明传到朕这里是个奇迹?!”
苏墨见朱由检没懂,解释道:“从你说的这些分析来看,大明现下内部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大都是从大明开国之初就已经埋下的雷区,现下不过是引爆了罢了。”
听到这话震惊的朱由检,不敢相信的问道:“苏先生的意思是,大明会变成现下的样子,是因为太祖皇帝留下的政策?!”
不怪朱由检震惊,毕竟,在朱家人看来,太祖皇帝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人会去质疑他。而且,很多人都和他说,大明之所以是现在这样是因为上天降灾,因为他做的不好,因为百姓等等,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是因为太祖皇帝。
“没错。”不同于朱由检的震惊和不敢置信,苏墨表现的非常的淡定:“分析看看,大明现下的主要问题一,国库没钱。那国库为什么会没钱?!”
国库为什么会没钱?!这是啥问题啊?!
朱由检不解,但还是在思索之后回答道:“国库没钱是因为大明连年灾荒,百姓本就收成不好,再加上土地兼并和官员贪污等问题,赋税收不上来。”
苏墨:“说的不错,但,不准确,这不是我要的答案。”
“古往今来很多王朝都应该出现过天灾和土地兼并等问题,但是,应该少有大明这么穷的吧?!”
呃.
这确实,大明的穷......
别说是现在了,大明从开国到现在就没有太富裕的时候,不如曾经的隋唐,更别说富的流油,年年给敌人送钱的宋朝了。
想到这,朱由检感觉非常的扎心。
为啥就大明这么穷呢?!看看人家,大宋!!
一个大怂、大送都比他们有钱那么多,这让他情何以堪啊!!
哎.....
想不懂,那就不耻下问吧:“那苏先生认为大明之所以如此穷的原因是?”
苏墨淡淡的道:“在我看来,大明之所以如此之穷,原因有二:一是宗室供养,二是税收。”
宗室供养和税收吗?!
宗室供养他理解,毕竟,大明的皇室宗亲很多,每年因此要给出去的钱少说要占国库的三分之一。
但是税收.....
朱由检:“苏先生说的宗室供养朕能理解,但是,税收,苏先生是认为大明的税收定的太低吗?!可是,其他王朝一般也是三十税一啊?!”
苏墨:“我并不是认为大明的税收太低,而是收的不合理。”
“不合理?”朱由检不解:“哪里不合理了?!”
苏墨淡淡的道:“哪里都不合理。”
听到苏墨的贬低,朱由检沉默了。说实话,这要不是他知道苏墨本身有能力,再加上和自己公用一个身体,不然换个人这么大言不惭的,他绝对...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朱由检的沉默并不影响苏墨什么,他接着道:“首先,税种过多,且以实物缴纳税款,给了很多人可乘之机。你之前说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我认为就很好,他可以解决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张居正的改革吗?!
确实不错,他记得有记载说过,改革之后税收都翻倍了。可惜,这样的政策没有持续下去。
苏墨:“其次,大明忽视了,商税。”
朱由检疑惑脸:“商税?!商人和农民一样要交税啊,哪里忽视了?”
苏墨很严肃的道:“商人确实需要和农民一样交税,但是却从和农民一样,道现在只是农民的一半,这样才不对!”
“简单算一下,百姓一年能有做少钱?十五两算是很不错了吧?这样就需要缴纳半两,剩下的衣食住行足够花销,或许还能攒一些。那商人呢?大商贾一年能赚几十上百万,却只需要缴纳几万两,甚至是几千两,连个零头都算不上,陛下觉得这真的合理吗?”
说实话,要不是知道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苏墨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商贾出身了,不然为啥如此优待商贾?
别说因为什么“重农抑商”,如此的重视,想必大明的农民没人想要。
要知道朱元璋的重视就是加税的话,大明的农民估计希望朱元璋将他们都忘了。
这.......
一年赚上百万?!
嘶!!朱由检倒吸了一口冷气,要知道,大明今年的税收是在八百五十万两,可是,这是在他加征了三响之后的情况下,若不算,现下大明的税收也不过两百万,那些商贾,岂不是,个个富可敌国?!
可恶!朕穷的都穿不起新衣服了,那些商家却个个如此富有?!
苏墨感受到朱由检心中的愤懑接着道:“陛下可知,有的朝代商税可是占大头的,而一般商税占大头的朝代,国库都很富裕。”
商税占大头的朝代?
朱由检想了想,宋朝好像就是。
他记得他好像看过宋朝的一些记载,宋朝那时的税收最高好像是,一亿一千多万两。记得那时他看到的时候简直都不敢置信: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税收?!
那时的他还小,以为国家的国库都是如此,可等到他成了皇帝才知道,根本不是那样!!
大明的税收别说一亿一千万了,就是一千万都没有!!
大明的财政连年赤字,穷的老鼠都不愿意光顾。
想到这,在加上之前苏先生说的商税,朱由检明白了:“朕明白了,大明的商税确实太低了。”
加税加税,他要加收商税!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贾一个都别想跑!!
他大明皇帝都要穷的吃不起饭了,那些家伙却富得流油,真是,让人不爽啊!!
朱由检此时的心情就是,我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好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