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朱元璋大寿,我送四海八荒 > 第23章 匠籍也有工钱
换源:


       这一日,朱梓像往常一样在大院里踱步,现在钱财赚的不少了,应该考虑动工的事宜。

于是喊来了徐友德,他对工匠还是比较熟悉,因为泉州府大大小小的事之前都是归他管着。

这难不倒徐友德,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徐友德便招呼上了几个工头来到潭王殿下这里报道。

朱梓拿出一张图纸道:“各位,你们能看懂这张图纸吗?能看懂的话,这王府大院的修建就交给你们了!”

三个工头拿着朱梓的那张纸,仔细看着,然后点了点头。

“放心吧殿下,这活交给俺们,没问题。只是……”

徐友德:“放肆,你们什么身份!给殿下修建王府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你们还想干什么?讨价还价?我们每月没给你们发过吗?”

朱梓一愣神,原来是这样。

明朝时候,实行匠户制度。就是将有手艺的工匠收归一类成册,专门用来管理。

早些年间能够入匠籍是无比荣幸的事情,可是这些年,这些工人都已经食不果腹,收入十分低微。

他们不像百姓能够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的自由已经被匠籍严重的捆缚在了整个大明机器中。

甚至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挣脱不掉。

这几个工头也只是试试运气,不然他们就是干到死,一辈子也没留下几个铜板。

徐友德刚训斥完,几个工头立刻吓的哆哆嗦嗦不敢言语。

他们这些匠人在大明时期的地位非常低,若不是生存遇到了问题,他们也不会这般发言。

毕竟看着那些农户们几家几户的亩产土豆三十石,四十石,还有百石的,他们眼中羡慕的很。

朱梓摆了摆手:“活干的好,工钱正常给,一天工钱就按照每人四十文怎么样?”

“四十文?这……”

三个工头不敢置信的互相看着彼此,从未听说给管家干活能有工钱的。

“少了?”

朱梓回答道。

“不不不!殿下,四十文够了!不,三十文也行……二十……”

为首的工头紧张的说话开始结巴了起来。

朱梓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徐友德震惊了,他也从未听闻,匠籍人还能获得工钱的先例。

而且这样回来匠籍的作用不就没有了吗?

“你们若是准备就明天动工吧,人多点没关系,关键工程得干的漂亮!”

兴奋的三人立刻离开召唤自己的工友。

“殿下,您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纵容他们!”

“徐大人,要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这群人有手艺,但是生活太差了。你看看他们甚至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

“而且他们如了匠籍,很难抽身,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所以我这是在解放他们的生产力!”

徐友德想了想确实有道理,虽然官府不出钱,他们也能干活,但是干活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因为人手的问题,还拖延过一阵。

第二日工头带着工友们就来到了王府大院。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统共来了约有百十来号人。

徐友德这才明白得给马儿吃草是什么意思,也终于明白什么叫解放生产力。

朱梓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的人数才像是干大工程。

叮叮当当的干活声响起,这些非常拼命卖力的工作。

潭王殿下说了每人每天四十文,工头五十文,一天结算一次。

中午还管顿饭。

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人们的热情。

给潭王殿下干活,不仅给工钱,还给饭吃,简直是神仙府邸。

工人们干了一上午,中午有专人送来了饭菜。

很简单,竟然是馒头和土豆丝。

土豆切丝爆炒,味道口感酥脆香甜,非常好吃。

馒头还带着一丝丝的甜甜的味道,特别好吃。

虽然是简单的饭食,但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吃满汉全席一般。

关键吃饭这一点潭王殿下是管够的。

然后干活就更卖力了。

一连几日每天如此,羡慕死周边的百姓了。

“听说了吗?殿下工地上的工人,每天有钱拿,还管饭,吃饱的那种!”

“这还用听说?你是不长眼吗,看不到吗?”

“我听我认识的一个工人说啊,潭王殿下给他们吃炒土豆丝!叫什么醋溜土豆丝,特别下饭。”

“不仅如此,潭王殿下使用的盐还是精盐,殿下是真舍得啊!”

“打住老哥,说的我都过去干工地了!”

工人的工程速度很快,不仅快,干的活还特别赶紧利落,非常麻利。

这就是朱梓想要的结果。

遥想朱梓的上一世,那些个干装修的,即便是你给他钱,给很多钱,他就把你当做大怨种,不仅活干的不怎么样,事还特别多。

哪像这里的人淳朴和真实。

就是多给一顿饭,他们卖力的程度超出十倍。

原本王府大院三个月的工期,在工人们齐心合力的情况下,一个半月就完成了。

工期结束的时候,这些工人还不愿意离开。

给殿下干工程,每天工钱一分不少,每顿饭一顿不落。

干的那叫一个舒心。

关键是潭王殿下不会跑到你身边指挥,而是让你自由发挥。

这极大的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

这都多少年了,工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尊重。

他们越发对朱梓信服和忠臣。

“叮!恭喜宿主获得工程队信服忠臣度,奖励宿主十万商城币,奖励宿主辣椒。”

朱梓没想到自己的一些正常的做法反而赢得了这些人的支持,系统还奖励了自己。

“竟然有辣椒,真有意思,这下有的吃了!”

工人离开之前,朱梓还嘱咐工头到时候组建个工程队,以后得泉州府会不一样的。

工人听了朱梓的话,但也只敢私下做,毕竟户籍上面还是受到了朝廷的征用。

不过他们对朱梓所说的泉州府以后会变的不一样,十分期待。

王府大院修缮很多,最醒目的就是王府大院的门口,那气派的牌楼,威武雄浑的大门建筑,威风凛凛的巨大狮子,都在彰显着这里是藩王府邸。

不过朱梓最欣赏的一点并不是气派的建筑,而是他让人将大门的门槛抬高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