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府邸。
暮色苍茫。
诸葛济独坐凉亭,手里端着酒樽,一双深邃的眸子凝望着天空。
脑海里思索着这次曹操甩给他的难题。
这次南下攻打新野,无论胜败,这对诸葛济来说都很难抉择。
从小了说,他和诸葛亮两兄弟都是初出茅庐。
无论任何一方败了,那败的一方,必定是名誉扫地。
卧龙、伏麟,两人的名声必定沦为天下之笑谈。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但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刚出山的诸葛亮和诸葛济兄弟。
如果诸葛济没能拿下乡野,没脸再回曹营。
诸葛亮如是,估计没法给刘备一个交代。
毕竟牛逼已经吹大了。
刘备整日喊着如鱼得水。
一旦战败,关羽和张飞能容得下诸葛亮?
往大了说,诸葛济的目的是分化曹操势力,匡扶汉室。
攻打刘备……
似乎和系统任务自相矛盾。
虽说刘备并非代表汉室,但毕竟头上贴着一个汉室宗亲的标签,代表了正义的一方。
刘备覆灭,将会改变整个天下格局……
那就是曹操一家独大!
届时,大汉国祚就真的到头了。
然而,刘备不败,诸葛济也无法获取曹操的信任。
所以,诸葛济必须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要获取曹操的信任,又不能让刘备覆灭!
“呵呵……有了!”
陡然间,诸葛济灵光一闪,计上心来。
嘴角扬起了一抹微笑,整个人豁然开朗。
“咳咳!”
忽然,身后传来两声干咳。
诸葛济回过神来。
回头看去,看到的确实面色不悦的徐庶。
诸葛济猜得出原因,无非是因为今天在政事堂所发生的事情,惹来了他的不满。
“元直兄!”
“安民何事如此高兴?”
“没什么?兄长这般愁眉苦脸,想必是因小弟投曹之故?!”
诸葛济直言不讳道。
徐庶高不高兴,这个他没法左右。
总不能因徐庶的好恶而改变自己。
“既然你都猜到了,还问来作甚?”
“兄长饱读诗书,高瞻远瞩,何以这般小肚鸡肠?”诸葛济语带调侃。
“什么?你说我小肚鸡肠?”
一向爱面子的徐庶,当即面红耳赤。
“难道不是么?我知兄长痛恨曹操,可也不能让小弟跟你一起恨他吧!”
“为兄安敢妄此,但求你能弃暗投明。安民,你难道真的要助曹攻刘?
你若带兵南下,为兄敢问你,该如何面对兄长卧龙?”
“哎!”
诸葛济故作长叹。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庶兄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个道理。我与二哥各为其主,即便沙场相见,也是命里注定!”
徐庶好笑道:“好一个命里注定!汝若弃曹南下,投奔刘皇叔,何来如此窘境?”
听到这里,诸葛济脸色陡然严肃起来。
“兄长,我和你乃至交,故而剖肝沥胆,这话希望兄长以后莫要再提。
我决心已定,绝无更改!”
决绝的语气将徐庶怼得无言以对。
良久,徐庶一声苦笑:
“看来倒是为兄自作多情了!你一心辅佐曹操,然而曹操对你呢……”
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半,徐庶停了下来。
心知他想表达什么,无非想说曹操对自己不信任。
但……
诸葛济不以为意,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小弟出身卑微,刚到许都,丞相便委以重任,足见丞相求礼贤下士!”
“哈哈哈!”
听着他这番言不由衷的回答,徐庶哈哈大笑起来。
“好一个委以重任!安民当真做得好大官呐!”
在徐庶的眼里,监军一职狗屁都不是。
不过是一个临时任命的虚衔。
俸禄都没有,亏得诸葛济将他当成了一盘菜。
看着诸葛济认真的样子,徐庶顿感大跌眼镜。
要知道,徐庶第一次投奔刘备的时候,便授命军师职位。
来到曹营,好歹也是个中郎将,官拜四品。
而诸葛亮出山,也同样被刘备拜为军师,言听计从。
没想到,堂堂麒麟才子,就这点追求?
诸葛济的反应让徐庶大跌眼镜。
谬托知己,却还表现得心安理得。
何其之荒谬!
徐庶都不知道,诸葛济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
平时的那些聪明才智都到哪里去了?
毕竟,在徐庶认知里的伏麟才子,可没有如此之幼稚。
那么……
他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徐庶表示捉摸不透。
“兄长何必语出讽刺,小弟自知才疏学浅,难堪大用。
刚投奔丞相,便以监军一职委任,小弟已心满意足,焉敢再有他望?”
诸葛济一阵“自嘲”。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的目的,没必要告知徐庶。
若连徐庶都能看得明白,又如何瞒得过曹操?
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的徐庶,几乎相信这番说辞。
顿感失望,不想多费唇舌。
当即一声苦笑。
“也罢,为兄祝你马到功成!早日攻破新野,封候拜将。”
看得出来,徐庶说的这些都是气话。
诸葛济没放在心上。
此时此刻,他不便解释什么,更不宜泄露自己的目的。
便是自家二哥诸葛亮也被被瞒得死死的,蒙在鼓里,更遑论徐庶。
当间谍,最忌讳的就是轻信于人。
越少人知道自己的目的,诸葛济就越安全,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