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兵神,从卧底曹营到君临天下 > 第1章 隆中对的天大失误
换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荆州,南阳。

暮春三月,山岗上阵阵新绿,百花争奇斗艳。

有的生机勃勃正在绽放,有的已枯萎黯然收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

沃野千里的山脚下,几名垂髻小儿光着脚丫在田间嬉戏打闹,惹来春耕的父母阵阵笑骂。

乱世之下,除在北方曹操、东吴孙权治下,也只有在荆州牧刘表的势力范围内,有此祥和场景。

头顶烈日的农夫,不时会抬头看看山腰之上的卧龙岗。

脸上挂满感激欣慰,神色之间的那份崇敬更是溢于言表。

很少人知道,卧龙岗上归隐的四兄弟皆是世外高人一般的存在。

和他们这些泥腿子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济。

由以年龄最小的弟弟诸葛济最为热心,才华也最为出众。

无论春耕秋耘,诸葛济都能准确无误地告知他们天时气候。

甚至传授他们引水灌溉、开荒锄禾之法,从而让农夫们五谷丰登,满载而归。

“孩子他娘,今年丰收了,可别忘了给伏麟先生带上几斤新碾的稻米!”

“对对对,要不是伏麟先生告知明天有雨,我们还不敢播种呢?!”

眼看播种结束,一对夫妇满怀感激。

他们口中的伏麟,便是诸葛济!!!

身高九尺,容貌俊秀。

年方十六,足足小诸葛亮十一岁。

然而却没有人知道,诸葛济是后世穿越者,在母亲临盆之际,便夺舍了这副身体。

原本作为一名后世大汉王族的后裔,却不得不姓诸葛。

他本是一名大学本科生,有名的高材生,却意外触电身亡,来到汉末这个乱世之中。

拥有前世记忆,两世为人。

从呀呀学语开始的诸葛济便崭露头角,出口成章,显得与众不同,备受爹娘和兄长们的喜爱。

然没办法,即便聪颖过人,终究还有三个智谋超群的哥哥。

大哥诸葛瑾和三哥诸葛均才华稍稍逊色,但二哥诸葛卧龙却怀抱济世之才。

与之交好的崔州平,石广元,庞德公,司马徽等,对其也有一个极为高度的评价:

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卧龙,便是诸葛亮。

凤雏,乃襄阳庞统。

也正因二哥名头太过响亮,诸葛济这位伏麟才子在外并不显名,像是被压了一头。

除附近的村民,极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三位兄长自然心知肚明。

四弟的才华惊天地泣鬼神,不是常人可以考量,只是他一般不表现出来。

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的卧龙先生,在自己这位四弟的面前,却也自叹弗如。

在他心里,自己这位有“伏麟”之称的四弟,一人便可当百万师!

“安民!汉统衰落,曹操拥兵自重,挟天子令诸侯,早晚将篡汉。

大哥已经出仕,效力江东,讨伐曹操。

刘皇叔两番来访,为兄决定见见这位仁德君子,若可扶,则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日后东连孙权,共讨曹操,匡扶汉室。”

卧龙岗。

凉亭。

与诸葛济面对而坐的二哥诸葛亮,穿着宽大白裳,羽扇纶巾,夸夸其谈,规划者自己的大好前程。

在这位自比管仲乐毅,美名已传天下的卧龙眼里,匡扶汉室,如同探囊取物。

书中的他,更是让弟弟诸葛均好生打理陇亩,待到他收复汉室江山之后,即归隐躬耕。

知道二哥自视甚高,为报刘备三顾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他如今豪情壮志的样子,穿越者诸葛济不由得唏嘘扼腕起来。

之所以二哥含恨病逝于五丈原,既有天时之故,比如火烧司马懿。

也不乏战略和用人上的诸多失误,诸如荆州之失,街亭之败。

对于后世者诸葛济而言,这位二哥的失败,只能用惋惜来形容。

但既然穿越了,成为一奶同胞的兄弟,诸葛济憋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二哥,小弟知你去意已定,只是小弟有一句忠告,望兄长思之慎之。”

“安民,有话但说无妨,为兄洗耳恭听,你……有何高见?”

诸葛亮虚心受教。

这位有着“伏麟”称号的弟弟,可谓满腹经纶,洞察天机,对当今格局,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其料事之神,令诸葛亮都自叹弗如。

“兄长所谋划的三分天下,固然可取。但兄长可曾想过……”

“荆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而益州又崇山阻隔,蜀道艰难,若孙曹两面夹击,益州方面不及救援,荆州必失!”

言辞犀利,丝毫没给自家二哥留点颜面。

谁又知,这不是诸葛济故意为之?

对于三分天下格局已规划许久的卧龙诸葛亮,听到“荆州必失”几个字后,内心似是被刺痛。

微微凝眉,面色不大好看。

诸葛济没有要停下的意思,继续和这位自命不凡的兄长分析他三分天下大计即将面临的窘境。

“再者,荆州和益州乃大汉疆土,虽割据一方,不受朝廷节制。”

“然刘表、刘璋皆汉室苗裔,牧守疆土多年,兵精粮足,深得民心,便是曹操也不敢轻易正眼。”

“刘备与之二人系同宗兄弟,若夺人基业,其‘仁人君子’的名声顷刻扫地。”

“敢问兄长,这位刘皇叔一旦信誉无存,将来又如何笼络人心,匡扶汉室?”

一语切中利害。

原以为会为此而重新审视三分大业的兄长卧龙,却面带微笑,摇起了羽扇。

“争夺江山,在于权变,岂可拘泥于一理?四弟所言固然有理,但也有失偏颇。”

“刘皇叔与此二人虽是同宗,然为兄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人世,荆州必属刘皇叔。”

“至于刘璋……乃暗弱无能之主,又岂能守住大汉疆土?”

“刘皇叔志存高远,久后必成大业。”

“取荆州益州以为根本,一旦天时有变,则汉室可兴。日后再厚加封赏刘表、刘璋,又何失于义?”

“至于你所言之荆州和益州关山阻隔,为兄心里也早有谋划。”

“只需开通蜀道,连通二郡,再派一得力上将固守荆襄,东和孙权,荆州可保万无一失。”

面带笑容,诸葛亮手摇羽扇,踌躇满志。

哎……

见自家二哥油盐不进,诸葛济长长叹了口气。

“既然兄长决心已定,小弟也无话可说,只希望兄长日后多珍重,莫要太过操劳!”

心知自己这位二哥结局不完美。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能复兴汉室。

诸葛济心里怎能不痛心?

然而,二哥的这份执着,上天也没有辜负他。

历史赋予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子树立“忠君爱国”的榜样。

提及蜀汉丞相,谁不肃然起敬?!

生逢乱世,得遇明主,博千古美名,这是多少能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结局。

诸葛济一时间还真不知该怎么评判了。

“安民,为兄心知你怀抱王佐之才,一人而当百万师,不如随兄长一并辅佐刘皇叔……”

“你我兄弟同心合力,何愁大业不成?声名不显?”

“将来也必定能留下一段你我弟兄共扶汉室的佳话,岂不美哉?!”

在这位自比管、乐,收复大汉山河只需弹指的诸葛亮眼里。

这位四弟,无论是治国理政,出谋划策,还是统兵作战,和自己都不是一个量级。

若伏麟才子和他并肩作战,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将不再是一个梦。

兀自幻想着美好未来,面带迫切的诸葛亮,陡然,面色庞僵硬下来。

“兄长,我决定投奔曹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