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华山派的高足,卢某真是三生有幸可以助华山派除贼”
当华山派弟子的身份显露出来的时候,卢老板心中疑虑彻底消除,卢老板也走南闯北不少年了,对这些名门正派的作风还是很熟悉的,这些人对门派名声看的比命还要重要,所以态度瞬间就大转变了。
江湖上虽然看起来一言不合动辄大打出手,但是很多不过是小人物的小打小闹罢了。
但凡是有门派参与的江湖争斗,基本上都是为了背后所隐藏的利益。
就像一百多年前的倚天屠龙之争,那争夺的不是什么刀剑,而是向江湖显露的门派实力。
五年前的正魔之争结束后,双方都死亡惨重,华山派重新掌握了陕西境内的江湖,
嵩山派更是损失惨重,但总算是打破了少林的魔咒,实力范围走出了河南省,为以后的嵩山派兴盛奠定了基础,
其他三派也都各自收获匪浅。
所以只有那些偶然得了些传承便走上江湖的侠客,意气风发,走到哪里都想要行侠仗义,
真正底蕴深厚的大派弟子虽然性格各异,但是行事都颇具章法,正式的门派交往如武林切磋也都会提前送上拜帖,约定时间及证人,切磋武艺,宾主尽欢,很少出现血腥事件。
所以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和卢老板再次确认了计划以后,两人开始捧手告辞,言语恳切,并没有因为落魄便有半点轻视之意。
目送两人走后,卢老板拴上门栓,坐在刚才的久久沉思,似乎还在考虑这什么。
忽然拿起一杯已经凉了的茶水,满口饮下,似饮酒一般,茶杯重重的排在桌上,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
卢老板决定以后,当下也是不再犹豫,换了身昨日刚做好的衣衫,打开门向着城中心走去。
此时隔壁房檐上的令狐冲和张锋看见卢老板出了门,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便跟了上去。
只见卢老板先去城中最为有名的点墨斋,买了两幅古董字画,身上银钱之前就被劫光了,友人所赠的肯定是不够,于是便用仅剩的一块玉佩抵了帐。
出了坊市,卢老板兜兜转转的来到了一座高墙大院之前,门口威武耸立的一对石狮子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不凡。
身为华阴县城本地人的张锋自然知道这是哪里,毕竟在整个华阴县城如此气派的府邸也是屈指可数,这里正是华阴县县丞高远的家。
对于这里,令狐冲和张锋都是熟悉,华阴县作为华山派实力范围中心,华山掌门岳不群和华阴县的地方官都是有来往的,张锋和令狐冲也跟着岳不群来过此地,而高远此人也是亲近华山派的,只是二人没想到的是卢老板的渠道竟然是高远。
只见卢老板敲了敲门,一会大门便吱呀作响,一下仆人装扮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卢老板和那仆人说了几句,那仆人便又转身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人出来将卢老板请了进去。
这时令狐冲和张锋对视一眼,转身退去,寻了个僻静的地方翻墙而入。
揭开一层瓦片,大堂中家具陈列典雅朴素,此时高远和卢老板也刚好就坐,仆人赶紧上前添了茶水,清扬升起的热气显示着茶水的温度。
“卢老板,不知今日来访有何要事啊?听说前几日卢老板遭了那卧虎山的土匪,未受伤吧”,高远语气平和,开了一个话头,说话间并没有多少可怜之意。
对于走年闯北的行商来说,丢失财货也是常有的事,一般的话,卢老板也都会将一路上的寨子、官府都打点好,也躺下来收益也是少了五六成,但终归是有些赚头。
而此次只是土匪刚来了此地,刚巧遇上了而已,卢老板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对于这些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听到高远的问话。卢老板也是心领神会,上前微笑道:
“还是托大人福气,此次遇上强人只是损失了些财货,整个商队并无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说道这里,卢老板的脸上浮现一阵庆幸,冰晶对于钱财来说,命才是最重要的。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他只是损失了这一批财物而已,他家在江南,家中可还不止一座青山呢。
“高大人,今日小人登门拜访,是听到了些风声,来和达人共享一番”
一番客套之后,大厅内气氛不再寂静,卢老板也是开始摆明来意。
“哦?是什么风声,能让卢老板来到我这寒舍”
听到卢老板的话,高远也是心中生起一丝好奇,不过却依旧面不改色,因为高远清楚地知道商人的本性,无利不起早,今日他来这里肯定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所图之利是需要借助自己的力量的,而且势必要和自己分享的。
想到这里,高远不动声色,思考着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毕竟在高远心中,如果没有自己站台,财帛动人心,卢老板即使获利再多,也不一定带得出着华阴县。
“大人,小人听说华山派要对那卧虎山出手了”
卢老板一直在察言观色,看到高远抬起头了,瞬间识趣的说道。
高远一下子就看到了其中的关键,毕竟陕西境内的武林势力都以华山派为尊,对于卧虎山新盘踞的土匪,华山派是一定要做出表率的,一想到这里,高远便觉得这个消息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毕竟江湖上的正派人士剿灭为祸一方的匪寇是经常有的事,而且这群名门大派只为名利而已,杀掉匪首而已,并不会斩草除根。
那些匪寇若是再次流窜,还是会造成混乱的,况且除掉匪患可是会给自己添上一笔政绩的,这可是他以后平步青云的积累。
想到这里,惊喜溢于言表,高远露出了笑容,不过还是向卢老板投去了等待确定的眼神。
这时卢老板便说道:“大人,消息来源可靠,在下的一位侄子在华山派做了记名弟子,在下也是从他那里得到的消息”。
高远也知道这是托词,他也在官场二十多年了,只要确定消息属实便可,至于别人的消息渠道便不重要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