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管道之上,一个三岔路口...
往东是大唐,往西则是通往燕国。
一行千人铁骑延绵数里,浩浩荡荡而来。
为首者是一名女子,她容貌绝美出尘,肌肤雪白细腻,一声白衣劲装勾勒出山谷荡漾。
“高公公,我也要去玉门关。”女子开口,声音清冷,语气坚定。
女子赫然正是大唐的凤凰公主李澜。
高启恩有些无奈笑了笑,摇头道:
“殿下,圣上旨意,由刘统领护送殿下回宫。”
“而且殿下有伤在身,虽然击退蛮国三位宗师,但难保他们不会再派人截杀,殿下还是尽快回到长安才是。”
诚然不出所料,高启恩赶到西蜀时,凤凰公主正被蛮国的三位宗师强者围攻。
好在他及时赶到,才没有酿成大祸。
“刘统领。”
“卑职在!”身披玄甲的玄策军统领策马上前。
“圣上口谕,由你护送殿下回宫,不得有误。”
“卑职领旨。”
说完,高启恩便策马西行,直奔玉门关而去。
他随侍天子身旁几十年,无比了解圣上的所思所想。
画像人在玉门关,他恐怕是早就等得焦急难耐了,所以接到旨意后,一刻也不敢耽搁。
李澜看着老者疾驰的背影,眸光起伏不定。
画像人,那个让唐运大涨的男人。
随着消息的传播,李澜也知道了这件事,也正是如此,她对画像人亦是极为好奇。
“我是李唐血脉,大唐的公主,岂能不见大唐英雄?”
李澜漫不经心的驭马而行,心中思绪百转。
入夜。
星辰漫天。
前方不远处,一座苍茫雄伟的关隘耸立。
狂风怒卷,城头之上焰火通明,甲兵持戈游走。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高启恩有感而发。
“我就是翻遍了玉门关也一定会找到你。”
高启恩不再犹豫策马前行,转眼间就来到城门之下。
“来者止步。”城头上,一名守将呼喊道。
玉门关外就是惶惶大漠,是中原与蛮国的边境线,也是抵挡蛮国入侵的重要门户,自然看守严峻。
“我乃大唐高启恩,奉旨前来。”
满头白发的老太监足下轻点马背,整个人凌空而起,直到与城头相高才开口道。
守将经过一番确认,身份属实后当即下令开城门。
高启恩飞身而下,稳稳落在马背之上,驭马入城。
“关城门!”高启恩刚刚入城,守将便下令关门,可一下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夜黑之中,一抹倩影飞速靠近。
高启恩回眸望去,顿时无奈一笑。
“戒备。”
“将军且慢,来人是我大唐公主。”
很快,纵马疾驰狂奔一夜的李澜也踏入了玉门关中。
……
一座巡视塔巍峨矗立,凭栏眺望能见到荒芜枯败的玉门关隘。
玉门关没有他。
都找了一个月,他们翻遍了玉门关每一寸土地,这里从来就没有画像人存在过的痕迹。
高启恩白发飘飘,浑浊的老眸满是黯然之色,一旁的李澜也难掩失望。
燕国皇帝给了他们极大便利,甚至都在军营探查过每一个人,也看过边境杀蛮的军功簿。
没有就是没有。
李慕窥测有误。
好不容易出现的一缕曙光,就这样悄无声息熄灭。
“公主,你该回长安了,老奴就不陪你同去了,还望殿下回去后,向圣上通传一声。”
高启恩目光看向苍茫荒漠,心思黯然。
一个多月,蛮国没有再派宗师刺杀,或许是顾忌自己,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
但至少,公主暂时是安全的,所以即便是独自回长安也无性命之忧。
他有自己的事情想要去做,此行算是自作主张。
“高公公想去西域?”李澜没有答应,而是反问道。
玉门关外通向三个地方,蛮国圣城、漠北、西域。
高启恩不会傻到去蛮国送死,漠北更是毫无意义,唯有西域,与大唐息息相关。
“走了。”高启恩摆摆手,自塔楼一跃而下,佝偻身影向着玉门关而去。
中原忘了安西军第六军团,大唐不能忘,李氏皇族不能忘,谁敢忘谁丧尽天良!
就因为接到圣命,安西军两万多将士前往西域戍边,不曾想葬灭在蛮夷腹地。
这支战功赫赫的军队,两万多个中原将卒,连一盒骨灰都没回来。
高启恩十天前得知西域万里疆域没有神牧官,如今处于混乱无序之中,正是他前往的绝佳机会。
一百年了,骨骸或许都被黄沙掩盖,但哪怕只找出一具腐朽尸体,一张文书,一杆战旗,都值得他前往。
无它,就两个字——
良心。
在天有灵,他想让安西军知道,中原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高公公,你知道,你劝不了我的。”
李澜没有丝毫犹豫,飞身而下,与高启恩并肩而行。
她姓李,李唐的李!
怎敢忘安西?
一老一少,两道影子在昏黄的夕阳照耀下被拉得狭长。
黄沙苍茫,一望无际,孤寞寂寥,唯有两个身影逆风而行。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