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朱棣自曝重生,我麻了 > 第十三章 新政之争!皇权和文官集团的角力!(求数据)
换源:


       “嗯?”

胡惟庸脸色一变。

匆匆走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就算再是专横跋扈。

但也不敢当着朱元璋的面放肆。

或者说。

至少现在还不行!

“臣等恭迎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恭敬下拜。

朱元璋龙行虎步,不紧不慢地从帷幔之后走出,一路来到龙椅上坐定。

他面带笑意,看了看胡惟庸,又看了看顾源。

眼中有一道赞赏精光一扫而过。

事实上,他早就来了。

刚刚只不过是藏身殿后,默默吃瓜看戏。

眼见胡惟庸暴怒,局势快要失控,他这才现身。

若是胡惟庸和顾源在这金銮殿上打起来,传出去是要遭人笑话的。

“都起来吧!”

“还是按照旧例,各部有什么事情,依次奏报。”

“咱就在这里听着。”

朱元璋摆了摆手。

百官俱都上前奏报。

等众人全都汇报完毕之后。

朱元璋才淡淡开口。

“都说完了是吧!”

“标儿,该你了!”

朱标恭敬上前一步。

“依照新科状元顾源之策,由父皇核准,孤特拟财税制度全新改制方案!”

“所有税赋合并征收,一应粮草、布帛、矿物等俱转为白银。”

“户部出具火耗条例,一应火耗俱都归公。”

“......”

他面朝文武百官,将改制方案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随即退回原位。

“标儿的话,你们全都听到了吧!”

“这就是咱的意思,大明的财税制度,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尔等可有异议?”

朱元璋沉声问道。

话音方落。

胡惟庸便是悄悄扭头。

不着痕迹地朝后方使了个眼色。

平凉侯费聚会意,当即便是上前一步,朗声开口。

“陛下!臣以为此策不妥!”

“自古以来,任何改革,都必然会引发动荡,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

“太子殿下所拟定的新政虽佳,但也不可能避免改革阵痛!”

“臣奉陛下之命,巡视陕甘一带,去年陕甘遭逢旱灾,百姓收成不佳,今年正应削减赋税,安抚百姓。”

“若是此时改进税制,强推新政,只会让地方官吏无所适从,百姓税负不减反增,绝非善事啊!”

吉安侯陆仲亨也接口道。

“是啊陛下,沧州去岁遭遇水灾,粮食大损,有灾民流离失所,官府忙于赈济,也不是推行新政的好时机!”

“臣建议陛下暂且搁置新政,留待丰收之年再行推进!”

有了二人带头。

其他官吏也纷纷开口。

全都开始卖惨。

“陛下,川南出现蝗灾迹象,不宜推行新政!”

“陛下,黄岛有狂风过境,渔民一无所获,新政无法推行!”

“陛下,三年前洛北大地震荡,死伤颇多,而今还在重建,百废待兴,不可贸然改制!”

“......”

顾源看着这一幕。

心中暗自冷笑。

群臣说的是事实。

古代王朝,受限于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极度依赖天时。

旱灾、水灾、蝗灾、风灾、地震。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造成粮食减收。

那种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其实反倒是少数。

纵然是这所谓的洪武盛世,也不可能脱离历史的局限性。

但若是说。

因为这些无法避免的因素,就会让新政无法实施...

那纯属是放屁!

除非是那种超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否则绝对不可能影响到政策的推行!

群臣无非就是以此作为借口,来阻挠老朱改制罢了!

而表态反对的这些人。

多数都是与胡惟庸走的比较近的官吏。

全都是淮西一党!

他们的联合表态,显然和胡惟庸脱不了干系!

本质上,这就是胡惟庸联合淮西文官集团,与老朱皇权之间的一场角力!

这一刻,顾源也终于明白。

为什么胡惟庸的下场那么惨。

非要和老朱这种政治强人对垒。

他不死谁死?

当然,顾源深知自己人微言轻。

虽然看的通透,但根本没有发言的打算。

他才不趟这趟浑水!

龙椅上。

朱元璋的脸色无比阴沉。

双眸之中,更是有火焰在跳。

顾源能看明白的东西。

他这种人物自然更看的明白!

“胡惟庸啊胡惟庸,咱前世还真是没有杀错你!”

“你是真的该死!”

朱元璋在心中低语。

但他并没有发作。

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还没有将军权和行政权处理妥当,贸然清理胡惟庸一党,只会大明陷入水深火热。

前世他等了好几年。

重活一世,他一样能等!

而胡惟庸并没有察觉到老朱的杀意。

看到群臣表态,他的心中只有浓浓的自得!

这就叫一呼百应!

这就是权力的感觉!

在悄然之间。

他心中的那份野心,更大了!

“陛下,为天下苍生计,为黎民百姓计,还请陛下三思,审慎执行新政!”

胡惟庸踏出一步,面朝朱元璋开口。

他这是在逼着朱元璋表态,逼着朱元璋搁置新政!

老朱皱眉。

刚要说话。

燕王朱棣却已经是大步迈出。

“父皇,孩儿有话说!”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鲜花和评价票,小作者天天爆更~~~)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