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梧桐叶与雏凤声 > 平和策②
换源:


       最后一节课对于所有归心似箭的游子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可好事多磨,放学前这片区居然还停电了,电铃罢工,每周最让人激动的一次铃声没能听到,最后还是由传达室的大爷来回吹哨来当做解放的号角。有挂钟的、没被拖堂的班级教室里第一时间涌出无数过江之鲫,而被阻了一遭没能立即呼吸到自由空气的,只好痛骂门窄人宽太拥挤。

——这次经历让某些机灵过头的家伙在周一返校时带着香烟和白酒找到门卫大爷,让其以后要是再停电的话,不敢贪多,只要能提前个一两分钟吹哨就好。大爷当即表示自己以后就看不懂准钟了,这些提前庆祝重阳节的礼物他也就却之不恭了。

话说回来,和其他班人热火朝天的都忙着散伙回高老庄不同,五班的同学多了一丝沉着,多了一点儿冷静,甚至还多了一些人……除了上周的那一帮老回头客外,他们居然还各带了自己没事儿不急着回家的朋友们,挤在后排就为了亲眼看看传闻的虚实——没办法,俩当事人的口风如铁桶般八方不动,在校内也没有任何出格的异常举动,好事闲人也只好等在放假当天仔细观察他们两个人的具体表现,以做谈资——不对,是以涨见识!

大家的视线多集中在高跷男身上,毕竟他之前无意间就是一番群嘲,拉的仇恨过高,围观群众有很多都在心里画着圆圈、默默祝福他能重获自由——在一群人炽热的视线里,架子鼓同学迅速起身提了个单肩包准备离开,出门前他看了一眼小林位子的方向,见对方还在奋笔疾书,便没有上前接应,也没有出声问询,就这样默默走了出去。

他静静地待在走廊里吹着风看看景,同时散发出强大的生人勿近的气场,让无关路人像同极磁铁相遇一样只得远远绕开。

另一边,女孩写写画画了近一刻钟后总算是把语文作业都给写完了,她活动了一下酸痛无比的手指和手臂,而后把需要带走的书本、笔袋放进挎包里,也起身准备离去,走之前还看了眼在后排齐聚的一帮看戏的票友,那些人便立刻装作不明所以的样子,互相间开始随意扯皮……

林艺文将他们的滑稽表演看在眼里,心中忍俊不禁的同时脸上却没有任何悲喜——只论表情管理这一点,她已经赢小钟老师好几万里了。

面上水波不兴的小林出门找到还在走廊东边当着侦查兵的小吴同学,却见夕阳的余晖洒下,映得入目一片金黄,整个世界都变得暖洋洋的,推车的、步行的同伴们说着笑着慢慢往回程走,飞着的、叫着的鸟儿吵闹着入晚林,暖柔的轻风带来枝叶的萧肃,明亮的霞光烘托着鼎沸的人声——这就是青春吗?也许早把一切映入眼帘的这个家伙他心里会有答案吧。

她突然想起某部青春校园剧的一幕情景,下意识地拉着他的背包带就是一阵发足狂奔,一脸茫然的小吴只得凭本能跟上——瞬间就把还在教室后排生拉硬扯的围观群众甩出了好几条街……

奔跑的时候人声、风声和鸟声都变成了一条条丝线,匆匆掠过耳边转瞬即逝,满眼的暖色场景本就让人莫名欢喜,运动时产生的能量更是让小林心中无比快意。她不知疲倦地拉着那条黑带跑了好几百米,直到快靠近公交站台时才缓步下来略作休息。背包带的主人则在庆幸之前接受过军训期的洗礼,不然都比不上小女生的运动能力,不免会让人瞧他不起。

每周的二路公交车也就只有两个时段尤其拥挤,周五下午正是其一。俩人上车艰难挤过人群,找到中段有拉环的地方站定——

“林导,今儿演的又是哪出啊,RunningMan?”小吴开门见山问道。

“不是啦,就是突然想把那群烦人的小尾巴给甩掉而已。”导演显然不会把所有计划都和盘托出。

“哼,这么能跑小心下次运动会被强拉去当苦力!”

“想法怎么能这么消极?只是为班级荣誉尽自己一份力而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小林话音虽轻,却有一份让人轻易不可逼视的正气。

吴双欢深刻反省自己的同时也不由对她刮目相看了——他直到此时才发现眼前的女孩有着远比她容貌更为耀眼的优点,单就这份思想觉悟而言自己能演她几天对象大概都要算祖上积德了……

林艺文见小吴良久不语,以为是自己把话说重了,语带歉意地抛出一个应该会让对方相当得意的话题:“你之前说要给我讲诗的,挑好了没有?”

小吴见她如此生硬地转移话题,一想就是为了照顾自己情绪,便赶紧甩开脑海中那些消极心理,还是接着之前的话头,“诗什么的都好说啦,对了,我们学校秋冬学期的运动会一般都是在十二月份中旬左右举办,你如果参加的话我一定会去给你加油的!”

见他这副在教室里少有的热情模样,小林反倒有些手足无措了——

小吴没有停顿接着说道:“你跑的还挺快的,而且气息流畅、动作协调,连跑步姿势也很好,以前有专门练过嘛?”

“小时候总被邻居家大狗追练出来的。”小林笑道。

“差距啊!小时候我就是没练跑步,才被大狗咬到然后屁股连挨了好几针……”

“这么惨……没事儿你惹它了?”

“没有,就是有天中午幼儿园放学,急着回去看动画片,跑的有点猛,那条疯狗可能觉得我很有威胁,于是它飞过来就是一口……”

“我倒是只被追,没被咬过……对了,小时候被狗咬过,那你现在是不是很怕动物呀?”

——童年阴影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消除的。

“就有点怕狗,其他小动物的话跟他们没仇,倒是还好……”

“动物中有没有最喜欢的?”小林提问。

“有,熊猫吧。”小吴秒答。

“那——请问:熊猫同学什么时候才能拍出彩色照片?”一道脑筋急转弯。

“当它吐舌头的时候?”小吴想了想,猜测般回答道。

“叮咚叮咚,回答正确!”

吴、林两人的一番对话倒是逗得附近听得见他们交谈内容的几位年长乘客满脸笑意——他们突然发现这帮总是挤满车厢位置的吵闹孩子还是有可爱之处的。

不远处有个老爹爹应该是要到站了,他挥挥手示意两人站过去,准备安排座位的合法继承权,周围无数站票党一时间非常羡慕….

目送老人家安全下车后,小吴把小林让进了座位里,而后她很自然地拉过小吴的背包,和自己的挎包一起叠放在身前。

“哎哟,看来这次作业进度很快啊,包里都没有两本书的?”林艺文掂量了两下他的包,笑道。

小吴闻言也笑了,说:“要是再重一点儿放学时你可就拽不动我跑了。”

林:“拽不动就上滑轮啊,减少摩擦阻力!”

“哈哈哈你是不是暑假时偷偷看了高年级的书啊?”

“看哥哥姐姐们的书很有意思啊,我弟弟也很喜欢看我的书,有种探索未来的感觉——你没觉得嘛?”

“嗯,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舅舅他们上学时用的人教版的书,插画很像老画本的经典风格,光看着就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爸爸妈妈他们的年轻时代一样,很奇妙的感觉!”

“你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着写诗的吗?”

吴双欢听她提起这个仿佛也想起了很久远的事情,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口道:“不知道小林同学你最一开始找我是不是因为这个什么所谓天才的名头,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其实远没有他们标榜、吹嘘的什么当代骆宾王那么厉害……”

“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啊!”

“我知道的,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小吴接过女孩子言语中的关心,继续说道:“其实诗人写作三分天分打底,另外七分全靠自己的努力和生活的积淀,强如李杜,他们最惊才绝艳的作品也普遍集中在创作生涯的中后期,试问一个才看了几年书的幼稚小鬼又怎么可能写得出什么花来……”

“可是还有媒体表示认可,你至少还是比同龄的小孩都要厉害啊……”女孩子还是愿意用积极的言语给他兜底挽尊。

“地方的报纸说好听点是公家运营不愁风雨,说难听点就是谁有资源就能上,反正也不卖票没人抬杠,读者收到邮政包裹没事儿看一乐后等着收废品的来就得了。”

“可是……”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我当年写的东西被母亲开玩笑似的拿出来给到访的客人看着玩,来人除了给我家大人面子外,可能也就觉得小诗写的很有小孩子独有的生机与灵气,就拿回去摆在局域网一般的本地报上随意刊发了,谁成想后来越传越离谱,知道这事儿的当地人也越来越多,这么些年真就是浪得虚名而已……”

一向机智灵巧的林艺文同学转过了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只能是用力攥了攥他的书,希望能给这些书以力量,让他以后看书时能多一些正向思考。

吴双欢见女孩整个神情都变得严肃了,顿觉发言十分不合时宜,赶紧把话题往其他轻松方向扯:“其实当时见自己写的东西被刊发时,整个人还是挺飘飘然的,像漫步云端一样,一天天的简直是浪得难受,那时也算是真的秒懂什么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人生中一大高光时刻啊,慕了慕了!”小林很是捧场道。

“我那也就短短一小段高光时刻,您这不是一直都在高光期呆着嘛!”

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小吴也努力地学着说些之前并不擅长的捧人的话。

“哈哈哈哈哈……”林艺文可算是从巨大而沉重的信息堆里走出来了,而且好听的话谁都爱听,特别是从那种平日里不怎么油腔滑调的正经人嘴里说出来更为受用。

小林终究还是有点好奇,“哪天给我见识一下小孩子特有的生机与灵气?”

“那期报纸刊登当日距今已有近十年了,实体页早没影儿了,电子版小报社技术力跟不上更没有条件留档,那些黑历史你怕是无缘得见了哈哈!”小吴得意地笑道。

“你自己也不记得了嘛?”

“我忘记都来不及呢,谁还特意会去记啊?”

“无情!难怪森谷帝二要去炸自己的前期建筑……”

懂行的小吴想起那个恐怖的偏执狂形象,浑身一激灵,严正抗议道:“我只不过是选择性忘了些久远的诗而已,也不用把我形容得那么恐怖吧……”

“也就突然想到这人物了,算是前十小几部剧场版我看太多了太熟悉,别在意。”林酱打着哈哈解释着,随后小声自言自语道:“看来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去请动伯母了……”

吴:“你说什么?”

——车厢太吵,声音一小就听不清楚。

“我——说——你再不抓紧机会努力怕是要拧不动螺母了!”小林大声口胡道,像极了某只大阪黑鸡。

“噢,我知道了!”

车子走到二路公交总行程的一大半,小林把背包递还给小吴后,和他挥了挥手便下车去了——转眼间之前那位老爹留赠的老弱病残孕专座立刻被一个半大不大的小鬼头给占了。

还真是屁股一抬就有人来啊,小吴没太在意,过不多会儿他也到站了。

分开后的两人倒也真跟先前彼此约定好的一样,没再有任何联系,可旁观者不管,在他们的脑补里,两人肯定早已成了连理枝、并蒂莲,比小糖人还甜又粘,一定是这样没错!

此时一个200 人在线的名叫“搬花工作F小组”的交流群正在响个不停,文字泡流水似的刷着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