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太子府内。
“臣内阁首辅,杨士奇拜见王爷!”
“臣内阁,胡广拜见王爷!”
“臣内阁,黄淮拜见王爷!”
……
院子内,朱枫跟前齐刷刷跪着大臣数十名。
“诸位请起!”
朱枫当然要客气点。
毕竟他是为自己办事的,而且自己还要当甩手掌柜。
“谢王爷!”
朱棣这次看来是要找人盯着自己啊!
就连内阁首辅杨士奇都来了。
“诸位,《永乐大典》编纂过程及其艰难。”
“还忘诸位尽力!”
说完朱枫便大步走进屋内。
原地只剩下一脸蒙蔽的大臣。
没……没了?
说这两句就完了?
屋内,
“王爷,您要的佳酿以及佳肴都到了。”
一排排侍女端着果盘酒壶等摆放在朱枫面前。
看到这一幕。
众多大臣皆是面面相觑。
不是让你监管《永乐大典》编纂吗?
这架势怎么搞得跟盛宴啊!
这一堆从江南名门送来的名册还没看呢。
这就……吃上了?
还喝着酒?
众大臣皆以杨士奇为首,自然也需他上前禀报。
“王爷,这是江南陆家送来的文册!请您过目!”
文册看似只有一本,实则桌子上的文册都需要朱枫过目。
但作为摆烂第一人。
朱枫怎会浪费大好青春来看这些文册呢!
而且,既然朱棣让他们盯着自己拿就让他们盯着。
最好是让整个朝廷都对自己放下戒备。
“哎呀,您可别这样,您过目即可。”
“这等文献让本王看实在是看不懂。”
“纯纯是浪费啊!”
朱枫笑道,便把文册推回去。
杨士奇心中更是震惊。
堂堂大明四皇子怎能如此?
“王爷!您可是陛下钦点!所有文献您必须过目!”
朱枫知道。
他杨士奇就是个榆木,怎么都说不动。
朱棣拿他都没办法。
朱枫看了两眼放在桌子上道:“杨大人不妨先看看,再递交本王!”
杨士奇无奈,只能回到座位上翻阅起江南陆家递交的文献。
当他看到第三页的时候。
瞳孔猛缩,眼睛都快贴到字上。
接着嘴角抽了抽。
眼睛不禁瞟了瞟朱枫。
周边大臣皆围过来看向江南陆家的文献。
“这……杨大人莫非是拿错了?”
“这江南陆家怎么搞得?是没书生了吗?”
“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书生都比这写的强!”
就在众多大臣吵闹之时。
杨士奇看朱枫的时候眼前仿佛被蒙上一层纱布。,
怎么都看不透朱枫。
他只是拿着看了两眼便知道这一定过不了关。
难道他是看似纨绔,实则是想休息一番?
没错。
肯定是王爷暂时有点累,加上还没吃午饭。
等会吃完了肯定就亲自看其他的。
杨士奇放下思绪,翻阅其他的文献。
正坐上。
朱枫看着一个个手忙脚乱的大臣也是叹气。
都不能整理整理再看?
非要摆在桌子上乱哄哄的。
怪不得那么长时间才著作完成。
本王可不想大好青春浪费在这里。
耽误本王游历这美好世间!
“小江啊,你说这葡萄盘根错杂,他是怎么长成这样的?”
朱枫看向一边的侍女道。
“回王爷!应是农夫刻意整理过的!”小江弓腰道。
此话正好被整理文献的杨士奇听到。
整理?
难道是王爷在暗示我们?
杨士奇看向黄淮胡广等人桌子上摆放的文献十分乱。
心中立马就知道了什么。
“胡大人,黄大人,不妨把江南等地的文献整理到一个地方交给一个大臣。”
“每个地区,每个世家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
“这怕是要快上一点。”
杨士奇快速整理出江南一带世家的文献到一个地方。
“诶,杨大人这个办法好啊。”
“要是我们混着看看到明天早上都看不完。”
“就按杨大人所说的来!”
不出几分钟,众人便把各种文献整理好。
又过了半个时辰。
杨士奇发现这样果然快一点。
只不过是分批花的时间太长了。
不经意间,杨士奇的眼神又看向朱枫。
虽然没有继续喝酒吃东西。
但……
却睡起大觉了!
这也太闲了吧!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一定要禀告陛下!
想到这里,杨士奇快速翻阅起手中文献。
就在朱枫一心摆烂之时。
太子以及汉王赵王三人聚集在太子府中。
幽黄的光亮下。
三人簇拥到桌子前。
“大哥,您这可别瞒着哥俩了!”
“那老四果真是再编纂《永乐大典》?”
汉王道。
他们再得知消息后,心中隐隐作痛,便找到太子。
“唉!让老四编纂就编纂呗!咱哥仨该干自己的就干自己的。”
“我这还有一堆事情没处理呢。”
太子又表现出不管闲事,只要不波及自己就若无其事的态度。
哪像今天在朝上一副主动邀功的样子。
赵王一听不干了:“大哥,这《永乐大典》的活儿本是你的啊!”
“现在被老四这小子夺走,你就甘心?”
“是啊大哥,我们兄弟俩都为你鸣不平!”
三人看似和谐,但实则各自心中心怀鬼胎。
太子摆了摆手:“你们俩就别拱火儿了,快快快走。”
“我这一堆事情没忙完呢!”
“走走走走。”
说着太子就要把二人往外赶。
二人无奈只能出去。
“二哥,你说说,大哥怎么还是这样子?”
“这多好一活儿让大哥干他都不干!”
“哼!他也就这样了,他不干咱哥俩干!”
“我可不想去云南当藩王!”
汉王道,如果这几台他不做出点成绩,
恐怕朱棣真的直接一怒之下把他下方到云南当藩王。
那可不是件好事儿。
“诶,父皇派内阁的谁去编纂大典了?”
赵王突然灵机一动像是想到了什么。
“好像是杨士奇黄淮他们。”
“怎么?”
“二哥,不如我们先问问老四表现如何。”
“要是真的不行,咱们顺势而上。”
“你我二人一同编纂这永乐大典!”
赵王笑了笑,虽说他是北镇抚司的镇抚使。
但狼子野心。
区区镇抚使岂能让他罢休。
若是把这《永乐大典》编纂完成。
那好处不单单是得到金银而已。
更重要是要得到朱棣的重视。
两人相视一笑,说干就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