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让你教知识,你教我屠龙 > 20.绵里藏针的朱元璋!
换源:


       朱元璋回到皇宫之后,徐达正在哪里等待着他。

徐达见到朱元璋,立刻想起来,今天苏辰,也就是自己的儿子朱檀,跟自己建议部队改革的事情。

正好可以问一下他,看看他的意见是什么。

想到这,朱元璋开口询问道:“你这一次来找我,还是关于北征的事情吗?”

“是的大哥,不对,陛下。”

朱元璋笑着拍着徐达的肩膀,“二弟,你跟大哥还这么客气。”

徐达说道:“毕竟现在陛下已经登上九五之尊了,称呼肯定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徐达对这位大哥是什么性格,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虽然他表面上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其实心里最重视礼节。

如果自己还称呼他为大哥,他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肯定会不乐意。

果然,徐达此话一出,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显然对徐达说出的话很受用。

“二弟,今天你找咱,还这么着急,是不是北征的事情?”

朱元璋近期刚刚下令了北征的命令。

虽然自己已经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元朝还是没有灭亡,只是被自己驱赶到了北方,为北元政权。

对于北元政权的威胁,朱元璋的想法自然是要斩超除根。

徐达说道:“陛下,我这一次来,是这不吃北征的名单弄好了,您过目一下。”

说完拿出一个折子,递给朱元璋。

因为这一次北征的名单,就是朱元璋让对方自己选的。

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对徐达的一次试探,看看他到底会让谁跟他去北征。

接过折子,朱元璋打开仔细看了一番。

发现对方罗列北征的名单,都是一些自己很熟悉的人物。

让朱元璋惊讶的是,对方给出的这些名单,基本上都是跟他关系一般的人。

关心很近亲的人,比如徐达认的那些义子义侄什么的,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名单里。

朱元璋立刻就明白了,看来徐达是明白自己在试探他。

要不然也不会递交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名单。

看来这徐达是有高人指点呀。

想到这,朱元璋还是警惕的看了一眼徐达。

这家伙都开始防备自己了,是不是心里对自己有什么想法呢?

朱元璋虽然心里这么想,脸上的表情警惕的表情,却是一闪而逝,转变成了笑脸。

“二弟,这些人也没有你的心腹将领呀,能用的顺手吗?”

徐达连忙说道:“陛下,他们也都是跟我们一起,身经百战过来的将军,肯定可以的。”

朱元璋又问道:“那你的义子义侄,要是看到你的这份名单,会不会怪你呢?”

徐达说道:“陛下,我的那个义子义侄,绝对不会有半分怨言的。”

朱元璋笑着说道:“看来他们还是很听你的话呀。”

虽然这句话朱元璋是笑着说的,可是在他的眼神之中,却闪过一丝寒光。

徐达压根就没有看到,朱元璋眼神中的寒光。

拍着胸脯说道:“陛下,我那些义子义侄,最听我的话了,我让他们往东,他们绝对不会往西!”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是吗?看来你很有威望呀。”

徐达也看出朱元璋表情不对,连忙说道:“我的威望算什么呀?”

“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就是上刀山,下火山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这一刻,徐达忽然感到自己的心跳,都比之前快了许多。

都说伴君如伴虎,说一句话稍微迟疑,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一刻,徐达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已经不是自己的大哥了,而是皇帝,自己必须要认清楚这一点。

朱元璋拍了拍徐达的肩膀,“你是咱二弟,咱对你还能不放心吗?”

“对了,咱有一件事想要跟你商量一下。”

徐达看了一眼身边的朱元璋,“陛下,您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

“主要是关于军队建制的问题,我认为现在这种模式有点不适合了,所以想要改一下。”

徐达一愣,朱元璋明着虽然是要改变军队的建制,恐怕真实的目的,是要消减他们的兵权。

比如之前的分封藩王这件事,不也是变着法子,消减他们的军权吗?

虽然徐达对这件事心里不满,却丝毫不敢表现出来。

“陛下,军队是你的,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我这边绝对没有任何的意见。”

朱元璋听到他的这句话,脸上再次泛起笑容。

“行,咱知道了,你交上来的名单,咱在斟酌一下。”

“好的陛下,那我就下退下了。”

“去吧。”

等到徐达离开之后,朱元璋看着徐达的奏折,用手重重的敲在上面。

自己手底下的这些淮西勋贵,是必须要整治的。

因为他们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实朱元璋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没想好,到底用什么办法来解除这个威胁。

于是他就想到了,弄藩王的方法。

可是当他发现了藩王的漏洞之后,忽然意识到,就算是使用这个方法,暂时能够解除这个威胁。

但是对于未来的大明王朝来说,却是后悔无穷。

今天听到苏辰给自己,在军队建设上的意见后,他发现有好几点,都是可以改革的。

只要制度制定的合适,那么完全可以绕过藩王。

但现在这个时机,并不合适。

因为北元政权还没有消灭干净,现在还是要用他们的时候。

想要改革,也得是周边都给清除干净之后,没有外部的威胁了之后,才能进行改革。

否则在这个时候改革,很容易出现意外。

那就让这些淮西勋贵,在嚣张一段时间吧。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将这个隐患,彻底的给消除。

自己作为开国皇帝,必须要建立好一套最好用的制度,后世子孙只好好好的执行这套制度,就能够让大明王朝延绵万代。

PS:近期家里出现点事情,所以更新的速度降下来了,等到解决完了,肯定会补上的,希望大家多给点鲜花票票,给我点信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