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去实习,你扬言收购微软? > 第七章 见识一下,什么是逻辑思维(求收藏,求鲜花,求票!)
换源:


       陈斌心想,今天就拿你们小试牛刀,试试自己的逻辑思维。

解释道:“同学,你说你家开餐馆,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一开始,周边应该是只有你一家餐馆的。”

冯毅点点头。

陈斌继续说道:“刚才赵欣老师也讲到了,其实经济学,归根究底就是一个‘供需平衡’问题。”

赵欣在台上,看陈斌还在为自己打圆场,非常满意。

台下的人听得也认真。

“当你家认识到,周边的居民有用餐的需求,所以,你们提供餐饮的服务,理论上,有了供给需求,那它们之间的平衡,也就已经开始了。”

同学们一起点头,表示同意。

一些金融班的学霸也跟着点头。

他们虽然也清楚内在的逻辑,但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也是要花些功夫的。

又有人开始小声议论了:

“有两下子,你听懂没,我听懂了。”

“嘘,信息量很大,别说话。”

……

陈斌继续说道:

“你们提供的服务有限,比如做菜的师傅忙不过来,或者位置不够。”

“但邻居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你们的生意,非常火爆。”

“因为周边只有你一家餐馆,他们只能去你家吃饭,有时候还要排队。”

冯毅惊讶地看着陈斌,仿佛陈斌亲眼看见了当时的场面一样。

陈斌不顾冯毅的表情,继续说着:

“这其实,就是供不应求的表现。”

“后来有人看见你家生意火爆,打算也开一家餐馆。”

“第二家餐馆就产生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供给在增加。”

“但是你家的生意依然很火爆,对吗?”

冯毅回答:“对呀,旁边的餐馆对我家没什么影响。”

陈斌笑道:“那是因为你们两家,加起来的供给,还是不能满足周边的需求。”

“你仔细想想,开到第几家餐馆的时候,你家的生意开始下滑的呢?”

冯毅想了想:“应该是第六家,或者第七家吧。”

陈斌又问:“那现在周围有多少家?”

冯毅回答说:“有十二三家了。”

陈斌解释道:“这就对了,很可能在第六家的时候,你们的生意还是很好,因为这时候供给和需求,差不多是平衡的,对你们没产生影响。”

“问题就出在后面几家!”

“后面几家?”

“对,如果我猜的不错,后面几家应该是几乎同时开业的。”

冯毅想了一下:“对对对!你怎么知道?”

陈斌引导式地问道:“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开了第七家店,你看生意没有之前好了,你还会开第八家吗?”

冯毅思考了下:“我应该会再看看情况。”

陈毅说:“对,如果看情况,就不会开第八家,所以,第七家到第十二家,几乎是同时开的。”

“那是因为,他们都看到,第六家经营的还不错,认为有利可图,一齐跟风开的店。”

冯毅若有所思。

陈斌对同学们讲道:“当店开到第十二家的时候,这时候,很多之前的客人,变成了店主,需求减少。”

“而客人也有了十二家店可以选择,所以,现在的供给,是大于需求的。”

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供给和需求。

毕竟,客人被其他店分走了,生意肯定就不好了。

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这就是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听起来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

“什么呀,明明是这位同学讲得好,你看刚才那个老师讲得就不行。”

“是呀是呀,听说他就是什么什么大赛获奖的那个,很有名的,今天可算见到了,一会要个微信。”

……

这时候,陈斌却打断大家的讨论。

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想继续把生意做好,应该怎么做?”

气氛顿时被陈斌的问题带动起来。

“我知道,丰富菜品,提高厨艺!”

同学们纷纷点头。

“我知道,加强合作,统一定价,统一分配。”

同学们:“嗯,这个好,有大局观。”

此时,话筒还在陈斌手里,他对冯毅说道:

“同学,你们家是第一个开餐馆的,眼光一定很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室里安静下来。

冯毅笑笑,明白了。

“我会改行,既然餐馆这么多,我就开个蔬菜店,给他们提供原料。”

陈斌说:“对,这就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逻辑:供给和需求!”

“要是能运用好,想不赚钱都难!”

冯毅很开心,问道:“同学,我能加你个微信吗?”

底下的同学们闻听,也都人头攒动,把陈斌围了个水泄不通。

没想到最后的问答环节,竟然给这个讲座,加了个小高潮!

就连漂亮的主持人学姐,都挤过去要加陈斌微信。

陈斌手拿话筒,让大家先回座位,注意安全。

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黑板上。

讲座结束时间比预期时间推迟了一些。

主持人匆匆结束讲座,大家散场。

回去路上很多人还在讨论。

“真没白来,本来我导师让我来捧场,我还不高兴,打算提前溜走的,幸亏没走!”

“是啊,讲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想走来着,幸亏我坐在中间位置,没敢动身。”

“话说,他有女朋友吗?我听说校花最近和他走的很近呀。”

……

本来陈斌帮赵欣解了围,赵欣很满意。

但最后加微信的环节,所有人像是把她忘了一样,让她很是不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